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xmg****18
  • 文档编号:219973338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一)科技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手工工场时代(16-18世纪):工业化的准备阶段(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X、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XX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英、法的农奴制在14、15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都是其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英国出现圈地运动,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

      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2.蒸汽时代(19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的开始(1)英国工业革命与其扩展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万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扩展到法国、美国,随后是德国、俄国、日本而各国工业革命主要是*从英国引进机器进行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特殊地位,使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世界工厂”2)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对社会起了巨大的改造作用:①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农业文明)向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文明)转变;②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工业资产阶级将成为新的执政者;④出现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潮流;⑤殖民扩X加强,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3.进入电气时代(1870年至20世纪初):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高速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2)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成力的惊人发展,汽车、电力、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于是垄断组织(超大规模企业或大型企业群)应运而生,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就是有力证明3)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与不平衡性1870年以后的三四十年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最快、英、法相对缓慢,俄、日自身比发展迅速、横向比相对落后20世纪初,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

      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演变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6-18世纪)(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在手工工场时代发生的革命,主要有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客观使命是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确立治国基本原则的问题在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领导者,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经过革命诞生了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少数国家开始确立但这一时期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拿破仑帝国灭亡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就说明了这一点(2)法、俄、普、奥诸国的改革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革改革是由原统治者推行的,以富国强兵目的,如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共同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在手工工场时代,虽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通过改革的道路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但上述改革无疑是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早期形态2.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1)概况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鼓舞下,19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主要有:①20-30年代的革命和改革:如希腊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战争,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等②1848年欧洲革命:它典型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特点,革命的任务不像早期那样只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还要反对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上层建筑在革命规模最大、取得成就也最大的法国,就完全是为了推翻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另外,民族主义因素在这次革命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德意志、意大利革命都以争取国家统一为主要任务,东南欧的革命则属于民族独立运动③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④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德、意的统一,基本上是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统一之前,意大利的撒丁王国已经由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意志的普鲁士也是如此统一后,这两个邦国的制度也分别扩展到全意大利和全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标志着两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⑤俄、日的改革: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2)结果通过19世纪的改革和革命、俄、日、德、意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原有资本主义国家也变革了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上层建筑,70年代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X围内得以确立。

      与封建主义势力相比,资本主义势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3.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两种政治模式与其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各主要发达国家跨进了工业社会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集团的形成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分化组合成各种利益群体,人的素质、公民意识明显提高因此,国家的协调职能加强,在政治上必须推行更加XX化的政策于是公民参与、政党政治、议会XX、自由竞选、胜者掌权这样一种政治上的模式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成型了但是,从美、德、英、法、俄、日这6个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形成政治XX化模式的,只有美、英、法3国,而德、俄、日3国则采取了专制主义的手段来协调社会矛盾和稳定政局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原因是美、英、法都是经由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旧制度、旧传统的冲击和改造较为彻底;而德、俄、日都是经由改革进入近代社会的,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改变主要大国间实力的对比,从而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其扩军备战,终于把人类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民族解放运动(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美国与拉美结局不同2)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革命风暴: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XX运动高涨: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出现资产阶级XX革命(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而非洲仍多属于旧式的武装斗争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1)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历史潮流: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2)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①特点是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组织性大为加强;②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和列宁主义诞生是突出成果四)国际关系的演变1. 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16世纪-18世纪中期)(1)焦点: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2)表现: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打败荷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 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1)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国的崛起威胁英国霸权,从18世纪末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仓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2)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英、俄、普、奥操纵,按欧洲均势原则与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的宗旨而建立其瓦解是必然的(潜伏三大矛盾,逆流难持久),经过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而瓦解3.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1)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2)两次局部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1898)、日俄战争(1904-1905)3)第一次世界大战(18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法德、俄奥、英德矛盾尖锐,形成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二、资料1、德意志统一的意义和影响德国的统一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使德国结束了政治上长期分裂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资产主义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国家之林到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德国的统一也是一场民族复兴运动,它使德意志民族备受大国欺凌的历史结束了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德国的统一也是普鲁士势力的延伸。

      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容克地主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成了以后世界战争的策源地德意志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2、彼得一世的改革其改革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以满足对外侵略扩X的野心彼得大帝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的状况,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俄国向现代化国家的迈进,加速了俄国的欧化进程,为俄国立足于欧洲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他打开了国门,引进西学,迁都海岸,改革军政,移风易俗,举办工业,彼得大帝实行西欧化,如剃须易服等社会生活习惯,但俄国社会的总体发展仍是强化村社,强化农奴制,强化专制皇权,而并没有调转航向的意识但是彼得大帝通过引进西方文化而强化了农奴制,毕竟顺应了时代潮流在未受到近代化严峻挑战的俄国,这种做法已高度体现出统治者的智慧他的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巩固了贵族和商人的国家,为进一步侵略扩X创造了物质条件3、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它主X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重商主义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它的出现往往与专制制度的加强密切联系法国的柯尔柏为重要代表人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