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网的融资历程.docx
7页豆瓣网的融资历程1“豆瓣面对的其实并不是一个小众市场杨勃的理由在于书籍、电影、音乐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需求,其背后的 人群也是非常庞大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 一条合理的路径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其实,豆瓣本身也不是杨勃创建的第一家企业连续创业者早在2000年,杨勃就辞掉了 IBM顾问科学家的工作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国贸的星巴克,杨勃在清华时的老同学说服 了他其实我参加进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快要拿到投资了 杨勃当时在这家名为“快步易捷”的企业职位是首席技术官杨勃坦诚对于那次创业并不是很喜欢,“更多的是受到了 当时创业热潮的感染,并没有想好自己能做什么跟当年很 多怀有远大理想的企业一样,„快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重 要的物流E化方案供应商但是经历了融资、烧钱等过程之 后,„快步,却没能朝着目标再前进一步2004年 7月中旬,决定不再坚持的杨勃跑到美国去转了 两周后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想象回到大公司去上班会是一 种什么样的景象”回国后不久,一个名叫“驴宗”的网站就 在杨勃的电脑里成型了 “驴宗”的想法跟杨勃的爱好密切相关当杨勃还在美国的时候,他就曾经靠着打工挣来的钱在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驴宗”只是后来的“豆瓣”的试验品。
“相对旅游而言,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是一种更加普遍的需 求,也是我的爱好2004 年9月间,离开曾经居住的北京豆瓣胡同,杨勃决 定在网上给自己也给大家建一个“豆瓣”网站另类天使“我觉得用20万元人民币(大约合2.5 万美元)差不多就 可以做出一个雏形来不过二次创业的杨勃当时手里就是连 这20万也拿不出来我自己的钱都砸在了快步易捷里头 了开始写豆瓣网站程序后不久,杨勃就想到了天使投资在美国呆了将近10年的杨勃找起这点钱来也没有费多大 劲梁文超给我投了 1.5 万美元,他的一个同事也跟着投了 1 万美元 梁文超是杨勃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时同寝室的 同学当时梁文超正在硅谷的 Maxim 公司工作我们当时就说好了,1年后他们可以选择是让我还钱还 是转换成公司的股票,而且他们可以把这笔钱按照对自己有 利的方式转换成股票杨勃解释说,如果一年内有投资人进 来,而且投资人给出的估值高于企业的价值,那么梁文超和 他的同事就可以按照企业的价值来获得相应的公司股份;反 之亦然这种做法相当于把风险都留在了杨勃这边当时我们也 没有签什么协议,只是口头上的君子协定梁文超只是出于 信任才把钱“借”给了杨勃在硅谷的时候,我和他是我们班 仅有的两个还没有结婚的,相互之间交流比较多。
杨勃嘴边 流露出些许自嘲的口气1 年后,即 2005 年年底,梁文超和他同事的 “借款 ”如约转 换成了豆瓣的股票按照一年前的约定,对豆瓣的估值大约 是 67 万美元没过多久,杨勃又开始了寻找第二轮天使投资的工作原 定的目标是十多万美元杨勃很快就觉得一时花不了那么多 钱,最后只要了 6.5 万美元2006 年春节前后,这笔钱陆续 打到了杨勃个人账户上豆瓣的估值也随之涨到了百万美元 以上我的确跟陈一舟有过接触,当时是希望他个人能够做豆 瓣的天使投资人由于双方在预期上存在差距,因此也就没 有什么结果陈一舟更希望以千橡集团作为投资主体我并 不希望那么早就有公司资本进来从用户到投资人杨勃原本并不打算过早地给豆瓣寻找机构投资但是2005 年以来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上竞争的加剧却使得杨勃很快就 跟 VC 接上了头最先找到杨勃的是IDGVC的投资经理高强早在2000 年,IDGVC就投资了杨勃参与创建的“快步易捷”2005年6 月,拥有广泛触角的 IDGVC 再次注意到了刚刚起步的豆瓣从 IDGVC 开始算起到最终拿到投资,杨勃或被动或半推 半就地总共见了 15 家左右的创投机构我们感觉刚刚进来的国际VC跟在本土打拼过一段时间 已经完成了本土化的VC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不是在信息的 获取上,而是表现在对市场的深层理解上。
”虽然杨勃跟纯粹 国外背景的 VC 在语言沟通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但是他最 终还是选择了由本土背景的冯波和Chris联手创建的策源基 金冯波早年在亚信、新浪等企业私募融资过程当中发挥了 关键性的作用此前,他还曾经出任过 ChinaVest 中国首席 代表不过,冯波第一眼并没有看上豆瓣尽管冯波很早就已经 是豆瓣的注册用户但是对于上线不到半年,也没有多少用 户的豆瓣,冯波还是很难找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2006 年 4月,断断续续地接触了半年之后,逐渐被豆瓣 粘住的冯波和策源的投资经理原野才开始认真讨论起杨勃 和他的豆瓣经过两个月的讨论, 2006年6月1日,杨勃和冯波正式 签署了“Term Sheet”6月下旬,策源基金的200万美元投 资就到了豆瓣的账上策源出价其实并不是最高的杨勃选中策源基金的一个 原因在于它是一只很新的基金这就从时间框架上允许它看 得比较远策源基金募集成立于2005年上半年,规模为1.2亿美元 原野接着说,“作为一只专注于 IT 类早期投资的基金,在过 去的1年当中,策源已经投资了二十几家创业企业,涉及金 额达数千万美元路径依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接触,我们逐步感觉到杨勃是一个实 实在在做事情的人。
原野如此解释策源基金态度的转变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都只是杨勃一个人在做豆瓣, 而且做得越来越有声色一开始,豆瓣只需要关注书评、书籍推荐等网友看中的 核心价值就可以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博士毕业的杨 勃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先把网站做起来 “没有必要一开始 就把架子搭得那么大 ”杨勃说, “当时我也请不起那么多人” 豆瓣功能的添加和完善都是杨勃在跟网友的互动过程当 中逐步实现的在书评的基础上,豆瓣逐渐增添了 “ 以书会友、 价格比较、二手交换”等功能,同时还增加了电影和音乐等方 面的内容有了这些功能作基础,通过跟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的链 接而产生的购买行为,豆瓣开始有了一些分成收入以应付日 常的开支与此同时,豆瓣最初的一些用户也开始完成了身份的转 换2006 年 3 月,豆瓣正式上线一周年之际,豆瓣迎来了自 己的第2位正式员工一BrantBrant是豆瓣的第212个用户 截至2006 年6月30日,连同杨勃在内,豆瓣一共拥有5名 正式员工这个数字正好和快步易捷创始人的数量相同不 仅如此,这5个人还都是豆瓣的前 2500 名注册用户从用户当中发展员工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他们自己 对豆瓣比较熟悉,有感情。
”杨勃觉得这样大家的理念会比较 接近获得融资后的豆瓣还将开通旅游板块杨勃本来担心这将 会分散豆瓣的核心价值,而现在“驴友俱乐部”是豆瓣最活跃 的小组之一,“原来豆瓣的用户大多数也都是驴友一族” 请思考:(1)杨勃采用了什么样的融资策略?(2)试着想想为什么杨勃并不希望那么早就有公司资 本进来?(3)从上述材料中,你体会到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4)到豆瓣网( )上看一下,深 入了解其特色和赢利模式,同时思考如果你是一位投资人, 你会向其投资吗?答:1.天使投资2.因为豆瓣发展初期是不需要太多员工,对于公司 参与,首先可能会影响杨勃的个人决策,公司参与通过控股 等问题束缚其个人的发挥,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其 次对于豆瓣来说,在初期它缺少的是资金,不是一些庞杂的 机构,若公司参与会导致不必要的员工等工资支出和交易成 本等3.首先,杨勃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虽然经历一 次创业失败,但仍然坚持,放弃优越的岗位,实现自己的理 想二,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豆瓣初期缺少资金时,善 于运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拉拢资金三,能够脚踏实地,在每 一个阶段都能够很好的定位自己4.可能谷干,刘冬,史世昌,刘定邦,何张兵,梁后江,肖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