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锅炉施工方案》word版.doc
11页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安装施 工 方 案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目 录1、编制说明2、编制依据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基础验收5、设备验收6、施工方法7、施工顺序8、安装技术要求9、水压试验10、质量保证措施11、安全技术措施12、劳动力计划13、施工机具计划14、手段用料计划1.编制说明 35t/h锅炉本体由钢结构、汽包、水冷系统、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平台、栏杆、扶梯、流化床、护板、给煤机、给煤机支架、本体管道、门类等组成,为了保质、保量地按期完工,将编制此方案2.编制依据2.1《工业锅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2.2《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3公司程序文件3.施工前准备工作3.1施工所需规范、标准、施工图、锅炉随机资料、记录表格等资料齐全3.2施工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3.3施工图经图纸会审,并做好记录3.4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土建施工基本结束,基础已具备安装条件,并办理交接手续3.5锅炉已到货,并经验收合格,办理交接手续3.6施工机具配备齐全,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3.7临时设施搭建完毕,有办公、休息场所3.8施工所需计量器具配备齐全,并在检定期内使用。
3.9手段手料进入现场,满足连续施工要求3.10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方案,施工图等要求,并进行技术交底3.11现场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3.12设立库房,材料堆放等要求,并进行技术交底3.13到劳动部门办理开工手续,批准后方可开工4.基础验收4.1锅炉安装前,应划出纵向和横向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4.2锅炉基础划线应符合下列要求4.2.1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4.2.2相互两柱定位中心线的间隔允许偏差为±2mm4.2.3各组对称柱子定位中心点的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5mm4.3锅炉基础外观检查,不得有蜂窝、空洞、裂纹、露筋等缺陷4.4锅炉基础尺寸和位置允许偏差符合规范之规定5.设备验收5.1设备到货后,会同业主、供货方共同进行验收5.2设备验收应根据锅炉图清单进行现场核对,核对规格、数量等是否与要求相同5.3锅炉零小件、贵重件收回库房,妥善保管,防止丢失、锈蚀、损坏等5.4验收过程中发现缺件、外观损伤,应作好记录,待补齐或修整5.5锅炉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杂物进入汽包、管子等内5.6锅炉验收完毕后,办理交接手续6.施工方法6.1锅炉钢架吊装前,在地面进行组装成片,利用大型吊车成片吊装6.2钢架成片吊装后,临时用拖拉绳固定。
6.3成片钢架经找正后,连接其它横梁及斜拉条并进行整体找正工作6.4汽包、水冷壁吊装采用卷扬机进行吊装6.5水冷壁吊装前,先在地面进行组装成片,整体进行吊装7.施工顺序施工准备 锅炉验收 基础验收 钢架组对 钢架吊装横梁、斜拉条安装 汽包安装 集箱安装 平台扶梯安装 流化床安装水冷壁组对、安装 过热器安装 省煤器安装 空气预热器安装 本体管路安装 锅炉本体试压 给煤机平台及给煤机安装 筑炉、防腐 风压试验烘、煮炉 试运行 中间交接8.安装技术要求8.1钢架安装8.1.1钢架安装前,应对柱子、梁等主要构件进行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之规定8.1.2钢架安装时,宜先根据柱子上托架和柱头标高在柱子上确定并划出1 m标高线,找正柱子时,应根据厂房运转层上的标高基准点,测定各柱子上的1m标高线,柱子上的柱高线应作为以后安装锅炉各部组件、元件和检测时的基准标高8.1.3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之规定。
8.1.4找正柱子后,应按设计要求将柱脚固定在基础上8.1.5平台、撑架、扶梯、栏杆柱和挡脚板等应安装平直,焊接牢固,栏杆的间距应均匀;栏杆接头焊缝处表面应打磨光滑8.1.6在平台、扶梯等上切割孔洞后,要切割后应进行加固8.2锅筒、集箱和受热管安装8.2.1锅筒、集箱安装8.2.1.1锅筒集箱吊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锅筒、集箱表面和焊接短管应无机械损伤,各焊缝应无裂纹、气孔和分层等缺陷b.锅筒、集箱两端水平和垂直中心线的标记位置应准确,必要时要据管孔中心线重新标定调整c.胀接管孔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12.5mm,且不应有凹痕,边缘毛刺和纵向刻痕,少量管孔的环向或螺旋形刻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宽度不应大于1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mmd.胀接管孔的直径与允许偏差参见规范8.2.1.2锅筒必须在钢架安装找正固定后,方可起吊就位8.2.1.3当锅筒、集箱就位找正时,应根据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和标高基准线对锅筒、集箱中心进行测量,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之规定8.2.1.4锅筒、集箱的支座和吊挂装置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 接触部分圆弧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宜大于2mm。
b. 支架与梁接触应良好,不得有晃动现象c. 吊挂装置应牢固8.2.1.5锅筒、集箱就位时,应按其膨胀方向预留支座的膨胀间隙,并应临时固定8.2.1.6锅筒内部装置的安装,应在水压试验后进行,安装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a. 零部件数量不得缺少b. 蒸汽给水连接隔板的连接应严密不漏,焊缝应无漏焊和裂纹c. 法兰接合面严密d. 连接件的连接应牢固,且有防松装置8.2.2受热面管8.2.2.1受热面管子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子表面不应有重度、裂纹、压扁和严重锈蚀,当管子表面有刻痕,麻点等其他缺陷时,其深度不应超过管子公称壁厚的10%b.合金钢管子应逐根进行光谱分析c.受热面积排列应整齐,局部部管段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mmd.胀接管口的端面斜度不应大于公称外径的1.5%,且不大于1mme.受热面管作通球检查,通球后管子应作可靠的封闭措施,通球直径应符合下表规定弯管半径<2.5DW≥2.5DW,且<3.5≥3.5DW通球直径0.70DN0.8DN0.85DN注:DW管子公称外径 DN------管子公称内径8.2.2.2未经退火的管子胀接应进行退火,退火时不得用烟煤等含硫、磷高的燃料直接加热。
当管端硬度小于管孔壁硬度时,管端可不退火8.2.2.3管子胀接端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控制在600~650℃之间,并保持10~15mm,退火长度应为100~150mm,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湿措施8.2.2.4胀管前,应清除管端和管孔的表面油污,并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管端的打磨长度应至少为管孔壁厚加50mm,打磨后,管壁厚度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且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刻痕等缺陷8.2.2.5胀接管端应根据打磨后管孔与管端外径的实测数据进行选配8.2.2.6胀接时,环境温度宜为0℃以上8.2.2.7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工作8.2.2.8胀管应符合下列要求a. 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应符合规范之规定b. 管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接c. 基准管固定后,宜从中间分向两边胀接d. 胀管率应按测量管子内径在胀接前后的变化值计算,胀管率应控制在1.3%~2.5%的范围内 e.管口应扳边,扳边起点宜与锅筒表面平齐,扳边角度宜为12°~15°f.胀接后,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g.胀管器滚柱数量不宜少于4只,胀管应用专用工具测量8.2.2.9经水压试验确定需补胀的胀口,应在放水后立即进行补胀,补胀次数不宜超过2次。
8.2.3受压元件焊接8.2.3.1焊接锅炉受压元件前,应有相应的工艺卡8.2.3.2焊接受压元件焊工必须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并在其有效期内进行经考试合格范围内的焊接工作焊工应按工艺卡施焊8.2.3.3对于锅炉受热面管子,应按0.5%的对接接头做代样试验8.2.3.4锅炉受热面管及其本体管道的焊接对口,内壁应平齐大于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1mm8.2.3.5管子一端为焊接,另一端为胀接时,应先焊后胀8.2.3.6受压元件焊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焊缝高度不应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b. 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弧坑和气孔c. 焊缝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两边咬边总长度不应大于管子周长的20%,且不应大于40mm8.2.3.7锅炉受热面管及其本体管道射线探伤比例应符合规范之规定,评定标准JB4730—94,Ⅱ级合格8.2.3.8当射线探伤不合格时,除应对不合格焊缝进行返修外,尚应对该焊工所焊同类焊接头增做双倍不合格的复检,如仍有不合格者,则对该焊工所焊同类焊缝进行全部探伤检查8.2.3.9同一位置返修次数不宜超过3次8.2.3.10管子上所有附属焊接件,均应在水压试验前焊接完毕。
8.2.4省煤器安装8.2.4.1省煤器宜逐根进行水压试验8.2.4.2省煤器安装时,其支承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之规定8.2.5空气预热器安装8.2.5.1空气予热器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之规定8.2.5.2予缩节的连接应良好,不应有泄漏现象8.2.6阀门安装前应逐个进行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1.25倍,以阀瓣密封面不漏水为合格9.水压试验9.1水压试验按锅炉图进行9.2水压试验前检查9.2.1装设压力表不应少于2块,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压力表应经校验合格,其表盘量程为试验压力的1.5~3倍9.2.2应装设排水管道和平共处放空阀9.3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9.3.1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9.3.2水温应高于周围露点温度9.3.3锅炉应充满水,待排尽空气后,方可关闭放空阀9.3.4当初步检查无漏水现象时再缓慢升压,当升到0.3~0.4Mpa时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可拧紧人孔、手孔和法兰等的螺栓9.3.5当水压上升到额定工作压力时,暂停升压,检查各部分,应无漏水或变形等异常现象然后关闭就地水位计,继续升支试验压力,并保持20min,其间压力下降不应超过0.05Mpa,最后回降到额定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水压试验时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应无水珠和水雾,胀口不应滴水珠。
9.3.6当水压试验不合格时,应返修,返修后应重做水压试验9.3.7水压试验后,应及时将锅炉内的水全部放尽,当不能全部放净时,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锅炉放水不可就地排放,应排入现有排水或下水道,水质应进行分析,做到达标排放10.质量保证措施10.1严格执行公司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施工10.2施工前,熟悉并掌握规范、标准、图纸、方案等要求并遵照执行10.3严格工序间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10.4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交有关部门处理,消除质量隐患10.5使用计量器具应在校定有期内10.6施工过程做好质量记录11.安全技术措施11.1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安全带11.2脚手架搭设应牢固,严禁出现探头板11.3电动设备必须接漏电保护器11.4高空作业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