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推举的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五篇合集.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66043300
  • 上传时间:2022-03-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9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推举精选的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五篇合集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一环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一)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写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尽管官方一直把这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但人们仍习惯的称这里为武侯祠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二)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本地来观光旅游我姓冯,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小冯”好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冯导我好了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谢谢!成都(Chengdu),简称蓉,四川省会,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最多、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1]成都位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阿坝接壤,南与眉山相连成都市下辖锦江区等9区6县,代管4个县级市2014年末,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60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2.8万人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三千余年的历史,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明蜀王陵、望江楼、青羊宫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川菜,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29]成都著名小吃:双流老妈兔头、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三大炮、赖汤圆、一根面、九尺板鸭等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三)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

      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三绝碑"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刘备殿"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

      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

      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武侯祠景区导游词(四)各位游客们这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创建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后来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武侯祠景区导游词(五)各位朋友,早上好!现在,我就带大家去游览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词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

      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