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做操教案.docx
4页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教学设计一、 学习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52页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二、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合“蚂蚁做操”的童话故事情境,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口算方法,同时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使学生清楚理解每一步的运算道理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能力目标:借助点子图 这一直观模式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难点:主动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清楚理解每一步的运算道理。
教学设计:一、 复习6×8 7×9 5×6 9×8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蚂蚁吗?说说为什么?是的我们也要像小蚂蚁一样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这些小蚂蚁在干什么2. 板书课题:“蚂蚁做操”三、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 讲授(1) 出于“蚂蚁做操”的情境图,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行有12只蚂蚁,一共有4行(2) 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生:每行有12只蚂蚁,一共有4行,共有多少只蚂蚁3) 全班读题,指名列出算式,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12×4 (板书)2. 学生尝试口算(1)独立思考(2) 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写清计算过程,并说清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思3. 汇报交流(1) 引导学生说清计算过程,并将口算过程与圈画的点子对应起来(2) 生汇报生1:把点子分成两部分,先算6×4=24再算6×4=24最后算24+24=48生2:先算4×7=28,再算4×5=20,最后算28+20=48生3: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3. 归纳探究通过小组中互相学习,明确各种算法的算理,体会12×4这种算法的好处。
4. 师大屏幕出示表格,仔细观察点子图和表格,你发现了什么?5. .探索竖式计算方法师: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生用竖式计算,展示,交流算法1) 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2) 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以及书写格式3) 学生在汇报乘法竖式的书写方式和计算过程时,教师追问每一步的运算道理追问:第一步:4×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4)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上,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合起来表示什么?四. 课堂练习1. 213×3(1) 生独立完成(2) 比较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 引导学生明确不论采用哪种计算方法,算理都相同的2. 圈一圈,算一算1)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2) 教师追问学生思考过程3.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22×4 31×3 123 ×3 214×2(1) 生独立完成(2) 集体订正4. 练一练 一件马甲124元, 一件毛衣212元, 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毛衣的2倍1) 一件大衣多少钱(2) 乐乐妈妈给家人买了2件马甲和1件毛衣,一共花了多少元?(3) 生独立完成(4) 集体订正五. 课堂拓展 12×12(1) 小组交流并结合点子图说计算过程。
2) 集体订正六. 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七. 板书设计 1 2 × 4 =4 8(只) 1 2 × 4 ——————— 4 8 表示4× 2 表示4×10 答:一共有48只小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