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单元.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走进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单元 走进文言文*单元一 0、黄婉机灵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解字词: 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处境 ③诏:皇帝的命令 ④以:凭借 ⑤奇:更加* ⑥如:像 ⑦为:承担 ⑧爱:爱好 ⑨应:回复 ⑩奇:认为与众不同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承担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处境),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皇上,皇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斟酌该如何回复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太阳的像初升之月?”黄琼大为惊疑,立刻按照黄琬说的回复诏令,于是认为黄琬与众不同而特别爱好他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1、杨修啖酪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1 走进文言文*单元一 解释: 1.饷:用食物赠送 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4.题:书写 5.次:依次 6.至:到了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没有 14.解:理解 句子解释: 以示众:(曹操)把(盖子上的字)给众人看 众莫之解: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理由 复何疑?:又有什么好质疑的呢? 次至杨修:轮到杨修时 译文: 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喝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理解写这个字的理由。
轮到杨修时,他便喝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质疑的呢?” 问题: 问:杨修为什么敢吃? 答:由于杨修理解了曹操的意思:“合”字拆开就是:一个人一口所以杨修敢吃 2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解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2 走进文言文*单元一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确实是这样 ⑨ ?唯?只有 ⑩?必?确定 ??信?果真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挚友们一起玩耍,望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好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挚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复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确定是苦的人们)摘来一尝,公然是这样 启示: 报告我们做事要留心查看,擅长斟酌,根据有关现象举行推理判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诸葛恪得驴 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乐权乃以驴赐恪 词解: 1.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会合. 4.题:书写,题写. 5.听:听从. 6.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8.使:让. 9.益:增加. 10.因:于是. 11.与:给. 12.益:在本文中指增加 还指好处. 13.举:全. 14.坐:同“座”座位. 3 走进文言文*单元一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我央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陪衬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灵巧、擅长应对、聪明机敏的人. 启示: 这个故事报告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4、谢道韫咏絮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解释: ①内集:将家中子女集合起来 ②辈:们 ③俄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④骤:急猛 ⑤欣然:欣喜的样子 ⑥差可拟:大约可对比 差可:尚可, 略可,大致可以 拟:对比 ⑦未若:不如 ⑧因:乘 ⑨兄子:兄长之子(现译为侄子);兄女:兄长之女,侄女,指谢道韫 译文: 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侄儿侄女聚集在一起,跟侄子们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了,太傅欣喜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飘动太傅欣喜得笑了起来 5、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 4 走进文言文*单元一 莫能出其理冲曰:“臵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那么校可知矣复称他物,那么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解释: 1.智:聪慧 2.若:相比 3.欲:想要 4.意:意识 5.及:达成 6.致:送到 7.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8.访:询问 9.群下:手下群臣 10.理:手段;道理 11.校:通“较”,对比 12.物:物品 13.悦:欣喜,开心 14.施行焉:按这手段做了 15.少 :年少 16.咸:全,都 17.臵:安放 18.焉:于,对它 19.生:出世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学识和判断才能意识所达成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手段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成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对比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欣喜,连忙照这个手段做了 5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