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通辽新城第一中学 张程.docx
6页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通辽新城第一中学 张程程)教学课题大象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教学立意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多方批判、反思与修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优秀儒学文化,沐浴儒风,立德树人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识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的思想主张,并进行简要评价;2、 时空观念: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3、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补充的材料,提高学生对其中反映的观点进行正确分析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提高知识归纳能力、历史分析和思维能力,学会史论结合4、 历史解释: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5、家国情怀:学习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批判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进步思想家们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树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和评价难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回顾儒家思想演变线索课件展示:以杏林、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白鹿洞书院、李贽故居四幅历史图片导入提出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每幅图片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并简要说明四幅图片之间的联系预计回答】: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儒学产生;2、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3、 两宋时期的理学使儒学走向复兴与成熟;4、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自我批判温习旧知,回顾单元总体脉络,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与展示自主学习与展示【知新】:明清之际儒学活跃的背景课件展示:故事[明朝秀才进京赶考见闻]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
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课前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这则故事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明清入学活跃背景,课上进行汇报预计回答】:1、 政治腐朽,拜金逐利风气盛行;2、 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3、 以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因循守旧、陈腐不化;4、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阶层壮大;5、 西学东渐,冲击中国文化思想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探究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并使学生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为师】:创设情境明清儒学纪念馆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个展区,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研习材料,完成四大思想家的生平、思想主张及其评价的表格,课上充当展馆解说员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其他同学对于解说内容可以提出疑问,解说员进行答疑解惑【预计回答】:【李贽篇】生平:做官,入狱《焚书》《藏书》主张:1、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黄宗羲篇】生平:抗清,著书《明夷待访录》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3、提出君臣平等思想;4、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评价: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顾炎武篇】生平:弃科举,探救国《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2、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强调经世致用;4、关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评价: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篇】生平:抗清,著书《读通鉴论》主张: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世致用,重视手工业、商业;3、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建立唯物主义体系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通过提供相关材料,运用表格进行归纳,最终自主展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的归纳、概括、演绎、表达的能力合作探究与点拨【合作探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探究1: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进步思想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三人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分别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探究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那么他们还是不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呢?为什么?材料一: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材料二:黄宗羲是以“继承儒家民本思想”为前提,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 ——《中国儒学史》材料三: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四: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教师点拨】:探究一:角度: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探究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是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而是继承与批判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有些学者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和变异时期”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得出结论预计回答】:探究一:特点: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
进步性:1、反传统、反教条;2、反封建专制;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探究二:尽管他们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因为只是对部分儒学进行批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感知历史中愉悦身心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总结学以致用【小结】: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演变与遭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梳理本课、本单元脉络,并将儒家思想置于整个中国历史中展开总结:【教师补充】:儒学在近代、现代中国的发展,晚清统治者利用儒学压制社会进步;太平天国洪秀全借儒家大同思想宣扬革命;戊戌变法康有为借儒学改革,托古改制;北洋军阀袁世凯尊孔复古,借儒学复辟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儒家封建道德,百年沧桑,百年沉沦,古老的东方文明在碰撞中激荡,一种新的主义,新的信仰此时将在华夏大地传播开来然而在现代中国,文革时期儒学又遭打击,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正确认识儒家思想与文化,去取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让优良传统在今天焕发新的光彩!总结本课、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使学生形成时空知识体系,为学习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做好铺垫,并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培养其在新时期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实践活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①整理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内容②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③调查了解家乡风俗中还有哪些传统礼制的遗存④成果展示(作文、演讲) 课下进行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补充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验到在课堂上无法体验的学习乐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反思巩固提升【收获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记录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延拓完成导学案中的“收获与反思”,展开交流与借鉴使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调整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反思行为习惯化巩固提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教材及大纲为准绳,选取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力求做到知识点考察全面,突出重难点完成导学案中的“巩固提升”夯实基础,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于本课内容掌握不到位的地方,及时做出相应对策板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背景 内容 影响政治 反传统 时代反映经济 反君主专制 未成主流思想 经世致用唯物主义 力求清晰、直观,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