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词解释.doc
32页重点实词解释 ★爱 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 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失街亭》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 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 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被 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鸿门宴》 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②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孙子·谋攻》 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③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烛之吴退秦师》 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④越发、更加、倍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 ★鄙 ①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③庸俗,见识浅,鄙陋 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④复合词: 鄙人 a 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译文: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b 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译文: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c 乡下人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兵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 《过秦论》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 ②用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史记·伯夷列传》 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 ③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④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起视四境,而秦并又至矣《六国论》 译文:(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⑤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 ⑥复合词:兵符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 ★病 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②生病 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病梅馆记》 译文: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生病了 ③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④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尽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 译文: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 ⑥毛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原毁》 译文: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⑦担心,忧虑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⑧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一斗米,卖二十钱损害农人,卖九十钱损害从事工商业的人 ⑨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察 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石钟山记》 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③考察,审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察,审察) 《赤壁之战》 译文:刚才我(鲁肃)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曹刿论战》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译文:推举臣下为孝廉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宫》 译文: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 ,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 ,洁净的样子) 《屈原列传》 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乘 读音一:chéng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赤壁之战》 译文:坐牛车,吏卒跟随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石钟山记》 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登上)《涉江》 译文: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③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过秦论》 译文: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凭借,依仗)《宋书·宗悫传》 译文:希望能驾御长风踏破万里波涛 ④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冒着) 《登泰山记》 译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到达泰安 读音二:shèng 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陈涉世家》 译文:等到了陈,有战车六七百辆。
超乘者三百乘(辆)《殽之战》 译文: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译文: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 ②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③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都是一样的 ④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殽之战》 译文:用四张熟牛皮,二十头牛犒劳秦国军队 ★诚 ①名词真心真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 ②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