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课件第2章第4節.ppt
18页第二章 音韻學的術語第一節 反切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韻母 第四節 聲調 第五節 等韻圖第四節 聲調一.四聲二.舒促與聲調三.平仄四.四角標圈法一.四聲n四聲即中古漢語的四個聲調調類:4個調名:平、上、去、入調型:平、升、降、促調值:?(33、35、41、3)第四節 聲調一.四聲二.舒促與聲調三.平仄四.四角標圈法二.舒促與聲調(一)n聲調的舒促舒促可以指韻母,也可以指聲調舒促區 分聲調的舒緩和急促平聲上聲去聲入聲n因此,“舒聲”、“促聲”的説法有時指韻母,有 時指聲調舒聲調促聲調二.舒促與聲調(二)n聲調和韻母(韻尾)的聯係:n因此,入聲韻總是具有入聲調,不可能有平、 上、去聲調;n陰聲韻、陽聲韻具有平、上、去聲調,但不可 能有入聲調 ·- i- u - m- n- N - p- t- k平聲調 上聲調 去聲調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入聲調舒聲韻促聲韻舒聲調促聲調韻母韻尾聲調第四節 聲調一.四聲二.舒促與聲調三.平仄四.四角標圈法三.平仄(一)n平仄區分聲調調型n“仄”,小篆作 ,本義爲“傾側”,即“不平”, 與“平”相對平聲仄聲調名 調型 平 上 去 入三.平仄(二)n平仄在古詩中的運用。
古人讓平仄在詩句中交替出現,以求得詩歌 的抑揚之美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由於中古平聲字多,所以可以和上、去、入 三聲相對使用而不匱乏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三.平仄(三)n今天寫格律詩難以再調平仄古今聲調演變很大,有調類方面的,也有調 值方面的例字古今方言調類調值調型平仄 薛中古 通語入3促 現代 北京 陰平55平 重慶 陽平21降 南昌入5促仄 平 仄 仄第四節 聲調一.四聲二.舒促與聲調三.平仄四.四角標圈法四.四角標圈法(一)n數字法、五度法標示調值:n漢語拼音調號標示普通話的調類,也表示了調 型:當唐躺宕當55唐35躺214宕51當唐躺宕ˉ ˊ ˇ ˋ平升曲降四.四角標圈法(二)n需要標示調類的符號⑴①中古漢語聲調調值不清楚,只知道調類②現代漢語方言調值相同,調類不一定相同:214tÁ aN214北京話 上聲重慶話 去聲開封話 陰平北京話 躺 重慶話 趟開封話 湯四.四角標圈法(三)n還需要標示調類的符號⑵③分析古今聲調的演變需要標示調類中古當平唐平今北京 當陰平 唐陽平今重慶 當陰平 唐陽平中古託入鐸入今北京 託陰平 鐸陽平今重慶託陽平鐸陽平四.四角標圈法(四)n四角標圈法標示調類⑴中古:現代: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 □□北京話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 □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 □ □ □□□□四.四角標圈法(五)n四角標圈法標示調類⑵中古:現代:平聲當 唐上聲黨 蕩去聲 宕 帳入聲 鐸 託陰平當 託陽平唐 鐸上聲 黨去聲 蕩 宕 帳四.四角標圈法(六)n四角標圈法標示調類⑶王之煥《登鸛雀樓》 中古: 白 日 依 山 盡 ,黃 河 入 海 流 。
今京:白 日 依 山 盡,黃 河 入 海 流 今昆:白 日 依 山 盡,黃 河 入 海 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