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学:器质性精神障碍.ppt
37页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掌握:谵妄状态、遗忘综合症、痴呆综合症临床表现了解(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综合症 (2)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 脑器质性精神病 器质性精神病 精 精神病 症状性精神病神 “功能性”精神病疾 神经症病 精神发育迟滞 人格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器质精神障碍 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感染、 外伤、肿瘤、癫痫等。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肺炎、HIV等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肝、肾疾病 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亢、柯兴综 合症等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烟酸缺乏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等 其他因素:染色体疾病、物理因素症状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Symptomatic Psychosis)一、概念症状性精神病是指各种躯体疾病,如心、肝、肺、肾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营养障碍以及感染中毒等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这种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的一部分,故称之。
共同点:1、躯体症状出现在前,精神症状出现于躯体疾患的急性期或症状恶化期2、一般起病急,常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症状昼轻夜重4、整个病程与预后主要取决于躯体疾患,一般来说精神症状是可逆的,少数病人可遗留持久的器质性改变—痴呆,人格改变3、急性期,精神症状波动大、变化快,精神症状的轻重多数与躯体疾病的轻重成平行关系二、病因直接病因:各种躯体疾病本身其他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以及既往神经精神疾病史等心理和环境因素也可为促发因素三、 发病机制1、能量供给不足:主要机制2、脑缺氧:心血管疾病、贫血等3、毒素作用:4、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激素与维生素不足等5、应激反应:6、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如利血平使中枢NE、DA 、5-HT 四、分类 感染性精神病:严重的流感、肺炎、痢疾等引起的继 发性脑炎、中毒性脑炎等 中毒性精神病:金属铅、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 医用药物、有毒气体等 各种脏器疾病:肺脑、 肝脏、心脑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 席汉氏病、SLE 代谢营养障碍: 烟酸缺乏、糖尿病五、临床表现1、脑衰弱综合症:多见于躯体疾病的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表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
2、急性脑病综合症:见于躯体疾病的急性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症状恶化期谵妄状态的特点:①意识障碍②大量丰富的错觉、幻觉、内容生动逼真,带恐惧色彩,以视幻觉多见③情绪不稳,紧张、恐惧不安、大多数病人都有兴奋,吵闹、躁动,动作增多,行为紊乱等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思维不连贯,可出现片断的妄想④症状昼轻夜重⑤生活不能自理⑥意识恢复后有部分或全部遗忘3、慢性脑病综合症:见于严重躯体疾病之后,也可有急性脑病综合症发展而来,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病人主要表现:人格、行为、智能改变六、诊断要点1、有较严重的躯体疾病及感染、中毒等基础疾病的存在2、精神症状和基础疾病在发生的时间上关系密切,且使躯体疾病的变化而改变3、精神症状在急性期主要为意识障碍,尤以意识模糊和谵妄状态多见,且具有昼轻夜重,波动性大的特点,慢性期可见脑衰弱综合症或行为、人格、智能的改变4、其严重程度表现为现实检验能力减退或社会功能减退七、鉴别诊断 1、与脑器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鉴别 2、与功能性精神病中的精神分裂症、抑郁、躁狂状态等鉴别八、治疗 1、对因治疗 2、躯体支持治疗 3、精神药物对症治疗 4、护理九、病程和预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一、 概念是指由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以此与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相区别。
二、 临床表现1、 急性脑病综合症(意识模糊综合症)由脑部弥漫性、暂时性的病变所引起,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异常,起病急、进展快、病程较短,部分病情较轻者脑部病变可逆,预后较好意识模糊也叫意识混浊(confusion):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在,也可出现原始动作,如舔唇、伸舌、强握、吸吮和病理反射等2 遗忘综合症(amnestic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柯萨可夫综合症(Korsakov’s syndrome)虚构:记忆错误的特征形式,患者因近记忆缺损,常捏造详细的情节来弥补,其他认知功能和技能则相对完好,患者可进行正常对话,显得较理智3、 痴呆综合症痴呆(dementic)是指严重、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chronic brain syndrome)。
三、诊断1、 有引起精神障碍的脑部疾病、脑损伤或脑功能不全的证据;2、 脑病变和精神症状发作有时间上的关系;3、 精神障碍可因原发性脑部疾病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4、 精神症状不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如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或应激等诱发因素)四、鉴别诊断1、 生理性老年性健忘;2、 多发梗塞性痴呆;3、 严重抑郁症;4、 脑器质性痴呆表现为“功能性综合症”的鉴别五、治疗1、 病因治疗;2、 精神药物对症治疗;3、 护理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 经 原 纤 维 缠 结 ( 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 前 期 痴 呆 , 或 早 老 性 痴 呆 ( presenile dementia),多有同病家族史,病变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流行病学 AD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多于男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有关痴呆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比较接近,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的患病率为4%~7%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20%以上痴呆尸解研究表明,50%~70%为AD65岁以上老年人中,AD的年发病率为1%AD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老、痴呆家族史、21-三体综合征家族史、脑外伤、抑郁症史、低教育水平等 病因和发病机理1、AD的神经病理2、神经化学3、AD的分子遗传学临床表现1、轻度:遗忘综合症、人格改变2、中度:痴呆综合症3、重度:严重痴呆诊断1、发病年龄>65岁和< 65岁,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2、主要精神症状为痴呆综合症表现;3、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4、头部CT、MRI等检查显示脑萎缩;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治疗1、药物治疗:AchE抑制剂如多拉培佐(donepezil);2、非药物治疗;3、精神症状对症治疗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为常见,一般发病无季节性与区域性,故常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其临床症状特点为急性脑病综合症,即意识障碍及在此基础上各种精神症状,且常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若治疗及时预后好,本病好发于青少年。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实验室检查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