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8新闻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docx
38页目 录第一部分 广州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2014年广州大学628新闻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广州大学628新闻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广州大学新新闻学与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善)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829新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829新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西南大学629新闻学考研真题2011年西南大学629新闻学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广州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2014年广州大学628新闻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广州大学628新闻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广州大学新新闻学与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善)一、名词解释1.舆论监督2.非线性编辑二、简答1.梁启超的报刊思想2.现场报道对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3.媒介即讯息4.刻板成见三、实务题针对“国考(公务员)热”的详细采访计划四、大题1.广州某电视台对九江大桥断桥事故的现场报道,要求对报道文字稿进行修改2.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 兄弟院校新闻学基础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829新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真题及详解 1.在新媒体领域,媒体与国家的关系在2013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微博管制和两高司法解释等来阐述。
30分)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9月公布“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两高司法解释”)此“解释”旨在对互联网尤其是微博进行一番大扫除:限制网络诽谤,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量化的入罪标准两高司法解释”的颁布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微博的管制1)微博与两高司法解释微博的快速扩张,少不了谣言的作用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公测一批相同类型的社交网站也相继出现,并在中国微博市场呈现竞争态势2010年,中国微博市场更是呈现井喷式发展,出现了20多种同类型产品不仅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以及和讯财经等多家媒体网站也推出微博如何在千军万马的微博市场杀出血路?微博“问政”成为了微博运营方的首选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秦火火用天价赔偿意大利旅客3000万欧元的谣言引爆微博从此,微博就成为了谣言的栖身之所运营方自己不见得就喜欢,可是形成路径依赖,已经无法自我革新微博常有,而大V难觅。
大V不用新浪微博,还能去搜狐微博由政府来调控微博空间也属于万不得已两高司法解释对微博是个不小的打击2)惩谣不伤言论自由互联网上谣言满天飞、电信诈骗、恶意攻击等严重干扰了百姓生活出台司法解释,厘清法与非法的界限,依法惩治网络犯罪,有利于 塑造理性、平和、有秩序的网络环境司法解释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限,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统一了办案标准,是一种办案的工具而不是管制的工具因此在遏制网络社会犯罪的同时,不会伤害言论自由和保障人权2.在传统媒体领域,调查记者囿于媒体报道尺度,转而通过微博来揭露某些官员的腐败问题.如《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举报国家能源局长刘铁男谈谈舆论监督的反腐败功能与记者跳出传统媒体揭露腐败这种做法的利与弊35分)答:(1)舆论监督的含义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舆论监督的反腐败功能近些年,舆论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反腐倡廉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曝光时舆论监督反腐的重要手段,舆论监督的威力在于通过媒体的曝光将问题公诸于世,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快某些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的反腐作用不仅在于将腐败问题公诸于世,更在于对报道问题紧抓不放,力求水落石出,舆论监督报道通过这种连续式、追踪式的报道,才能使报道事件结果由静态变为动态,增强媒体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3)跳出传统媒体揭露腐败这种做法的利与弊优势:①匿名性降低了干扰风险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大多是实名的,利益相关方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干扰而网络舆论监督大多是匿名的,利益相关方很难查找网名背后的真人并进行干扰即便那些实名认证的网友,由于数量大、身份多样、社会关系复杂,利益相关方也很难有效干扰可以说,匿名是网络舆论监督真实性的有力保障,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说真话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只有最大限度降低这种风险,才可能激发人们说真话的勇气,而网络世界中没有比匿名更能保护说真话者的有效办法②开放性拓展了参与空间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是在媒体机构内封闭进行的,非专业人士很难参与而网络舆论监督则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帖、评论、转发,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无论权威还是草根,都是平等的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是编辑记者作为舆论代表在说话,网络舆论监督是广大网民自己在发声,后者比前者更能展现真实的舆论。
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是静态的,一次报道完成就画上一个句号,而网络舆论监督是动态的,网民可以随时更新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参与性不仅带来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而且带来了不同的线索和素材,比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更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受众,更能产生影响③宽松性降低了准入门槛传统媒体舆论监督重视线索筛选,既要对新闻价值进行考量,又要对媒体定位进行考量,筛选的结果是少量线索被采用,大量线索被遗弃,而网络舆论监督线索筛选的尺度比较宽,更加关注真实性;传统媒体舆论监督讲究报道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而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是成型稿件,也可以简要线索,一段文字,一幅图片,一段视频都可以;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必须由专业采编人员完成,需要经 过选题、采访、编辑、审稿、校对、签发、审读等环节层层把关,而网络舆论监督则少有专业性要求,只需要网友能够把话说清楚,会使用基本的网络功能就可以了,大部分帖子都能即发即显④海量性激活了公众诉求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版面容量、播出时段、发稿频次等方面的限制,能够刊播的舆论监督报道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久而久之,群众就会形成刻板印象,向传统媒体反映情况,反映了不一定能做,做了不一定能发,用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索性就养成懒于向传统媒体提供舆论监督线索的惰性。
而网络容量是无限的,发稿是全天候的,更多人的利益诉求在网络上能够及时通畅地表达加上网络的专题式集纳、多媒体呈现、超文本链接、搜索和高关注度等优势,网络舆论监督的有效性越来越高,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并选择网络舆论监督弊端:①真实性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信息源提供虚假信息网络匿名性减少了说假话的责罚,部分网民把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泄私愤和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编造信息、PS图片、合成音视频等,这是有意虚假信息而无意虚假信息则是网民信息获取手段有限性造成的,即便某条贪腐线索是真实的,网民也不可能像专门机关那样展开调查,只能靠网络搜索获得的信息碎片来编织证据链,难免失实二是网络信息把关人的缺失在网络舆论监督信息上传之后,网站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真实性把关,以致虚假信息能够畅通无阻三是转发者、评论者主动放弃真实性的追问但凡有网络舆论监督方面的信息出现,其中涉及官员的贪腐行为会瞬间激起广发网民的愤懑,通过评论、转发来扩大影响是常有的事而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追问,这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事实,会不 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不良影响②偶然性问题许多成功的网络舆论监督案例都隐藏着偶然性以2012年陕西“微笑局长”杨达才为例,要是没有发生在延安的特大车祸,要是杨达才因其他原因没有到现场,要是他没有在车祸现场微笑,要是他的微笑没有被人拍下并发到网上,要是他之前也没有被拍那么多戴名表的照片……,要是其中某个“要是”不存在,可能这位被网络舆论监督拉下马的贪官“表哥”依然安坐如山。
再看看南京“天价烟局长”事件、广西“局长日记门”、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等等,哪个成功的网络舆论监督案例背后没有诸多偶然呢?这种偶然性让我们网络舆论监督的前景表示担忧③侵权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在彰显其反腐威力的同时,也容易侵犯监督对象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无论是否引起诉讼,都会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公信度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而言,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侵权现象主要表现为“网络舆论监督权和名誉权的冲突,网络监督权和隐私权的冲突,网络舆论监督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冲突,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权的冲突等等3.运月康德的道义论和英国的功利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伦理学视角来分析媒体的暗访偷拍行为35分)答:(1)康德的道义论含义德国哲学家康德用以表达普遍道德规律和最高行为原则的术语又译定言命令命令”即支配行为的理性观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 两种假言命令是有条件的,认为善行是达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则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应该做的,它出自先验的纯粹理性,只体现为善良意志,与任何利益打算无关,因而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比如做善事是因为在做善事之后会得到嘉奖及名誉,这是假言命令,而定言命令则是指做善事的原因就是觉得这是对的事情,这是人性的准则。
康德把绝对命令表述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根据康德的道义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因此只有是出于正义的目的而进行的暗访偷拍行为才是合理的,但是不能因为暗访和偷拍会获得更好的报道效果而去采取这种行为2)功利主义含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根据功利主义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原则,只要最终的结果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合理的由此看待暗访和偷拍,只要最终的效果达到让更多的人受益,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被允许的,而不去关心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4.你怎样认识中国媒体融合的现状,当下的媒体融合是否出现了互联网咄咄逼人、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加速衰落的突变?(20分)答:(1)媒体融合的含义“媒体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