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农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分析.doc
6页阳谷县农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分析1.基本情况阳谷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土层松散,土地较为肥沃地面高程在~米之间,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地面平均坡降在 1/6500 左右由于受黄河泛滥、沉积的影响,微地貌变化复杂,岗、坡、洼相间分布阳谷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米全县耕地面积万亩水文气象阳谷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为-℃;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无霜期平均在 193~201 天之间,最长为 259 天,最短为 178 天;霜冻期为 165 天左右年最大冻土深39cm,年平均风速/s,冬季多偏北风,其它季节多偏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年降雨量,最小年降雨量年际丰枯悬殊,且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 6~9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5 月份灌溉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倍,而 3~5 月份蒸发量,是同期降雨量的 5 倍县区内呈现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征河流水系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 7 条河流。
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水量较大,为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为季节性排水河道因下游排水不畅,雨季时上游客水压力较大,故常于夏秋之间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农田威胁较大徒骇河流经县北部,夏秋季水量较大,可灌溉部分农田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均为发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骇河的季节性排水河道新金线河发源于莘县樱桃园,沿阳谷、莘县边界北流注入徒骇河全县河网密度为/km2我县为重要粮食产区,灌区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地下水环境逐渐变差近年,随着阳谷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除农业用水外,众多大型工企业、养殖肉食品业、造纸业等第三产业用水量的巨增,工业用水和其它行业污水排放不达标,部分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大于 3g/L,无开采价值需新打深机井保持农田灌溉的需求,最大地下水埋深超过 6m,超采系数接近联盟河道水质污染严重近年来,阳谷县工企业及其它第三产业的建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未经处理未达标污水排入河道沟渠而致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在县水务局、环保局组织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点河道沟渠 36 个断面中,查出Ⅳ类水质断面3 个,占监测断面的%;Ⅴ类水质断面 5 个,占监测断面的%;劣于Ⅴ类水质断面的 28 个,占监测断面的%;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有机耗氧物质、氨氮、铅、挥发酚等。
地下水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河道及农田灌溉的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和废弃的白色塑料袋、农药、化肥等包装袋、瓶类治理不及时,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土流失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冲决、改道、泥沙淤积、黄河水泛滥,阳谷县大部分农田已形成高低不均匀、坡岗起伏的地形地貌、沙壤土、淤砂土相间的农田土质农田沙化面积达%左右,再加上风沙雨水冲刷,大水漫灌等粗放浇地模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近年经治沙固土、林粮间作等水土治理,虽已见成效,但仍有%左右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彻底治理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灾害频繁,风沙雨水冲刷,使农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破坏2.阳谷县水利生态建设规划的设计阳谷县委、县政府对水务局、环保局的《水利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相关部门责任人专题会议,讨论分析水利生态建设现状,制订有效整治措施,规划布局,生态环境改造治理目标,争取在 5 年内将每条水利保护林带建成水利保障线、风景线河道沟渠和农田道路基本实现绿化、美化,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逐步建设完善的水利生态保护体系,保障水系生态安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到2016 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 40%;湿地保护率 6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75%;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率达到 90%以上。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覆盖率,规范合理施用农药覆盖率均达 100%;桔杆综合利用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 98%和 65%以上采取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湿地修复面积,促进生态自然修复,加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实施农田喷灌,减少水土流失,实施河道沟渠农田生态保护带管理,建立建全生态保护监管组织和相关规章制度并认真严格组织实施,实现水质安全、环境美化的水利生态目标3.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农田水利生态自然环境的长治久安,关键是加大工农业治污措施,做到措施有效,力度要强农业治污治理规划各乡镇造林绿化工程,完善农田林网建设的面积,根据地形地貌和土质、设计林网的长宽和面积,确定植树株数设计农业水系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抓好各类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合理实用农药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节水农业、合理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等生态养殖业模式,实施桔杆就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技术推广桔杆为原料的生物原能源,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同时发展农业废品回收,无害化处理工程等,控制农业污染工企业污染治理对污染工企业第三产业治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抓好工企业点源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确保重点工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做好排放水质达标监测,提升水质净化工程,发展低碳生物能源等,实现工企业水源净化优化、改善水资源质量,达到水和大自然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和谐。
4.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措施强化完善水利生态建设法律法规,总结多年的经验教训,制定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生态建设机制按照治理、使用、管理、受益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生态防护林的权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群众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水利生态建设,招商引资,严格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保障水利和粮食安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筹集水利生态建设资金,实行国家、地方、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等不同形式的参与、实现资金保障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加强水利生态建设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认真学习国内外水土保持先进技术经验,为防治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的水利生态环境,发挥出积极的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