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
13页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探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 概念与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1. 简述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的含义及其区分2. 河流接纳污水后自净,可分为污染带、复原带和清洁带3段说明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处位于哪一段并说明缘由3. 简述曝气沉砂池曝气作用的主要原理4. 试述加压溶气气浮微气泡产生的根本原理及溶气罐中填料的作用 5. 比照米-门方程和莫诺特方程的异同点6. 说明纯氧曝气提高生物处理速度的理论依据 7. 说明分段式厌氧处理法的含义8. 举出3中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处理工艺 9. 简述生物脱氮的根本理论 10. 阐述污泥加药调理法的作用二、 试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沉砂池、一沉池、二沉池、浓缩池的各自功用、沉淀类型和特点〔15分〕三、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类型包括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和湿地处理试分别分析其各自的适用场合、机理和特点〔15分〕四、 试比拟平凡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工艺的异同点〔15分〕 五、 试析推流式曝气池和完全混合曝气池的特点及优缺点〔15分〕六、 分析混凝反响过程中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作用的各自作用和机理。
〔10分〕 南开大学2006年硕士探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 不定项选择题〔选对1个答案得2分,选错1个答案扣1分,总分值50分〕 1. 志向平流沉淀池应符合以下假定:〔A〕 颗粒出于自由沉淀状态; 〔B〕 颗粒的沉速渐渐增大;〔C〕 水流流淌过程中流速增大; 〔D〕 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2. 曝气沉砂池工艺曝气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去除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 〔B〕 促进沉淀; 〔C〕 促进生物降解; 〔D〕 促进水砂混合3. 浮现法处理工艺必需满意下述条件:〔A〕 必需向水中供应足够量的微小气泡; 〔B〕 必需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形成悬浮状态; 〔C〕 必需使气泡与悬浮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D〕 必需投加浮选剂4. 一般低温时混凝效果较差,以下所述何者是错误的:〔A〕 无机盐混凝剂水解是吸热的; 〔B〕 低温水粘度较大;〔C〕 低温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加; 〔D〕 低温时水中杂质布朗运动强 5. 以下关于胶体的表达何者是错误的:〔A〕 动力学稳定系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水流冲击的实力; 〔B〕 聚集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定向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C〕 胶体颗粒外表的动电位即ξ电位;〔D〕 胶体外表水化作用往往是其聚集稳定的重要因素 6. 以下哪种工艺一般不起淡化或除盐的作用:〔A〕 蒸馏; 〔B〕 离子交换; 〔C〕 反渗透; 〔D〕 吸附7. 以下何者为弱酸性阳离子将换树脂:〔A〕 RSO3H+; 〔B〕 RCOOH; 〔C〕 ROH-; 〔D〕 R-NH3OH8. 复床除盐系统强碱阴床设置在强酸阳床之后的缘由在于:〔A〕 假设进水先过阴床易在树脂层内生产沉淀; 〔B〕 阴床在酸性介质中易于进展离子交换;〔C〕 强酸树脂抗有机物污染的实力强于强碱树脂; 〔D〕 碳酸的去除可由除CO2器负担 9. 电渗析工艺的推动力是:〔A〕 浓度差; 〔B〕 电位差; 〔C〕 压力差; 〔D〕 水位差10. 以下工艺所需操作压力哪个最高:〔A〕 反渗透; 〔B〕 超滤; 〔C〕 微滤; 〔D〕 过滤11. 处理效果好的活性污泥法构筑物中污泥处于哪个微生物生长期:〔A〕 停滞期; 〔B〕 对数期; 〔C〕 静止期; 〔D〕 苍老期12. 一般以下稳定塘哪类最浅:〔A〕 好氧塘; 〔B〕 兼性塘; 〔C〕 厌氧塘; 〔D〕 曝气塘13. 地表漫流系统适合土壤包括:〔A〕 黏土; 〔B〕 亚黏土; 〔C〕 砂质土; 〔D〕 亚砂土14. 回流对生物滤池性能有下述影响:〔A〕 提高生物滤池的效率;〔B〕 防止产生灰蝇和削减恶臭; 〔C〕 降低进水毒物浓度;〔D〕 提高传质和有机物去除速率 15.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A〕 自然通风;〔B〕 填料沉没在水中; 〔C〕 不须要污泥回流; 〔D〕 水流属于完全混合型二、 自由沉淀沉淀柱内水样匀称混合,悬浮物初始浓度C0为400mg/L,水面至取样口高为1200mm。
经5分钟后取样水样浓度C1为240mg/L求〔1〕此时取样口以上局部水样中颗粒的最高沉速;〔2〕大于此流速的颗粒在原水样全部颗粒中所占比例〔总分值10分〕三、 试比拟接触稳定法〔吸附再生法〕和吸附-降解工艺〔AB法〕的异同点〔总分值10分〕四、 试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的主要特征〔10分〕 五、 A-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如下列图所示,请说明各反响器单元的功能作用〔满分10分〕 南开大学2007年硕士探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选对1个答案得2分,选错1个答案扣1分,总分值50分〕 1. 絮凝沉淀和自由沉淀的区分: 〔A〕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更高;〔B〕 絮凝沉淀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 〔C〕 颗粒絮凝沉淀轨迹呈曲线; 〔D〕 颗粒絮凝沉淀轨迹呈倾斜的直线 2. 曝气池工艺曝气的主要作用:〔A〕 促进去除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 〔B〕 促进沉淀; 〔C〕 促进生物降解; 〔D〕 促进水砂混合 3. 污泥龄含义是:〔A〕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B〕 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C〕 每日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量; 〔D〕 曝气池内每日增长的活性污泥量4. 为了提高氧转移速度,可以采纳以下措施: 〔A〕 提高饱和溶解氧浓度; 〔B〕 提高氧总转移系数; 〔C〕 提高水温;〔D〕 提高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 5. 污泥膨胀的缘由是: 〔A〕 活性污泥浓度过高; 〔B〕 丝状菌大量繁殖; 〔C〕 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 〔D〕 污泥中结合水异样增多6. 关于生物滤池的供氧,以下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滤池内部温度与水温大致相等; 〔B〕 夏季滤池内空气下向;〔C〕 风力是影响生物滤池通风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D〕 冬季滤池内空气下向7. 关于生物滤池法工艺载体填料以下表达哪些是错误的: 〔A〕 常用填料有蜂窝状填料、弹性填料、粉末活性炭等; 〔B〕 水力特性要求填料比拟面积打、孔隙率高;〔C〕 生物膜附着性与微生物和填料外表静电作用有关; 〔D〕 填料应具有较强的生物与化学稳定性 8. 好氧塘具有如下特征:〔A〕 塘内存在藻、菌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 〔B〕 白天溶解氧浓度提升,pH上升; 〔C〕 白天溶解氧浓度提升,pH下降; 〔D〕 藻类和菌类的数量主要有水蚤确定 9. 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污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A〕 土地应具有良好的渗滤性能;〔B〕 周期性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C〕 废水在耐水性植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 〔D〕 一般要以二级处理作为预处理10. 下面哪一项不是厌氧生物处理法的特点: 〔A〕 污泥产率低; 〔B〕 能耗低; 〔C〕 脱氮、除磷; 〔D〕 启动慢11. 混凝原理主要包括: 〔A〕 压缩双电层作用; 〔B〕 吸附架桥作用; 〔C〕 络合作用; 〔D〕 网捕作用12. 在常温柔低浓度水溶液中:〔A〕 阳离子的原子价愈高,它的交换势愈大;〔B〕 对阳离子交换树脂,氢离子具有较强的交换势; 〔C〕 对阴离子交换树脂,氢氧基居于交换序列的首位; 〔D〕 离子量高的有机离子和金属络合离子的交换势特殊大 13. 超滤工艺的推动力是: 〔A〕 浓度差; 〔B〕 电位差; 〔C〕 压力差; 〔D〕 水位差14. 城市处理三级处理对象与目标是: 〔A〕 除颗粒,使水进一步澄清; 〔B〕 除有机物,使水进一步稳定; 〔C〕 脱氮、除磷,防止水体富养分化; 〔D〕 消毒、杀菌,到达饮用标准15. 城市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主要内容不包括: 〔A〕 配水井设置; 〔B〕 处理构筑物布置; 〔C〕 管线布置; 〔D〕 沉淀池选型二、简述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并分析曝气沉砂池中曝气操作的目的和应采纳的方式。
〔总分值15分〕 三、按受氢体不同,微生物呼吸作用分哪两类?好氧代谢中有机物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产物各是什么?产率系数Y的含义?〔总分值15分〕四、分析阐述采纳序批式工艺进展生物脱氮除磷的优势〔总分值15分〕 五、阐述河流接纳废水后,下游溶解氧和微生物物种和数量改变规律〔总分值15分〕 六、阐述废气吸附净化原理、吸附剂再生方式及吸附装置分类〔总分值15分〕 七、阐述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考虑的影响因素及废气、渗滤液的处理方法〔总分值15分〕〔B〕 快速渗滤系统的有机负荷高于其他类型的土地处理系统; 〔C〕 地表漫流系统适用于砂质等渗水性能较好的土壤; 〔D〕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既能处理污水,又能改善环境10.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 〔A〕 溶解氧缺乏; 〔B〕 pH值较低;〔C〕 N、P养分过剩; 〔D〕 水温高11. 由于污染水源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常须要在常规处理根底上开展深度处理,以下工艺中不属于深度处理的是: 〔A〕 生物滤池; 〔B〕 活性炭吸附; 〔C〕 臭氧-活性炭; 〔D〕 生物活性碳12. 以下缩写不属于志向反响器的是: 〔A〕 CMB; 〔B〕 CSTR; 〔C〕 PF; 〔D〕 PFD13. 以下不属于无机混凝剂的是: 〔A〕 明矾;〔B〕 聚丙烯酰胺; 〔C〕 聚合硫酸铁; 〔D〕 三氯化铁14. 颗粒在二沉池初期和后期的沉淀类型为: 〔A〕 自由沉淀、压缩沉淀; 〔B〕 絮凝沉淀、拥挤沉淀; 〔C〕 自由沉淀、拥挤沉淀; 〔D〕 絮凝沉淀、压缩沉淀15. 以下关于志向沉淀池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悬浮颗粒在志向沉淀池中的去除率与池长、水平流速无关; 〔B〕 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沉淀过程,沉速始终不变;〔C〕 当沉淀池容积必须时,可设计池深大些以提高颗粒去除率; 〔D〕 志向沉淀池中,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16. 滤料的接触吸附是过滤的机理之一,不属于这一机理的是: 〔A〕 重力沉淀; 〔B〕 范德华力吸附; 〔C〕 布朗运动; 〔D〕 截留作用17.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给水处理中消毒这一步必不行少;〔B〕 饮用水合格标准是大肠菌群数<3个/L; (C) HOCl氧化能力比OCl-强;〔D〕 HOCl、OCl-中的含氯量称为化合性氯18. 依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假设将池深H等分成三层,那么: 〔A〕 不变更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1/3; 〔B〕 不变更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2/3; 〔C〕 不变更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增长1/3; 〔D〕 不变更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增长2/3 19. 反渗透工艺的推动力是: 〔A〕 浓度差; 〔B〕 电位差; 〔C〕 压力差; 〔D〕 水位差20. 以下工艺能对除氟脱盐均有较好效果的是: 〔A〕 电渗析; 〔B〕 吸附过滤; 〔C〕 蒸馏法; 〔D〕 混凝21. 低NOx燃烧技术不包括: 〔A〕 地空气过剩系数燃烧; 〔B〕 烟气循环燃烧; 〔C〕 燃料分级燃烧; 〔D〕 高温燃烧22. 固体废物好氧堆肥程序中描述正确的为: 〔A〕 二次发酵须要较高的温度; 〔B〕 一次发酵的时间长于二次发酵; 〔C〕 二次发酵在好氧堆肥中可以省略; 〔D〕 高温阶段主要发生在一次发酵中 23. 填埋气的根本状况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填埋气的主要成分; 〔B〕 填埋初期主要是厌氧发酵;〔C〕 填埋气体产生量与产生速度与垃圾种类无关; 〔D〕 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