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外国文学艺术思考.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1457687
  • 上传时间:2022-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外国文学艺术思考 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外国文学艺术思考预读: 摘要:摘要:在编排教材时,教材编排者力图通过介绍一系列优秀外国作品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艺术的兴趣,以便从中汲取优秀的养分,此种用意无疑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并非如此,面对着浩瀚的外国文学宝库,我们的学生却入宝山而空手而归,有的甚至连进都没有进去.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损失,这种偏颇缺失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影响.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觉得课本中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难以亲近?在很长一段教育实践中,我一直关注着这一问题.一、客观因素1.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对课本中某些外国作品难以理解或难以引起共鸣比如,在上外国诗歌单元的时候,不少学生向我反映,认为外国人写的诗歌最没劲了,其中也包括班上几个语文功底相当不错的学生.“为什么觉得没劲?”“看不懂,乱七八糟,说什么都不知道.”此位学生针对普希金的《致大海》愤愤而谈:“课本上的外国诗歌读起来没什么味道,太直白了,语言一点也不含蓄,感情抒发也显得粗糙,什么都挂在嘴上,还是唐诗有味道,我不喜欢外国的.”中西文化确实存在差异,西方人尚形象,东方人重蕴藉;西方人感情表露直白,东方人则显得含蓄深沉.这些特征也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上,引起中国学生阅读上的不适应.2.由于中西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以及翻译工作者个人水平等因素制约,翻译出来的外国作品在语言上多少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指代上的含混不明、个别字词生涩别扭、多重复句的连环使用、关联词的层出不穷等,这一切都使学生感到头昏脑涨,无心于外国文学艺术的学习.在课文《鸟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第一遍看课文时根本没有看懂,虽然课文中的每个字都认识,但不知道在讲些什么.第二遍、第三遍时也只是朦朦胧胧、一知半解,真是雾里看花,始终没有看明白.二、主观因素1.教师方面(1)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以考试为指挥棒,考哪指哪,主观上轻视课本中的外国作品.除了极个别经典篇目在考试中偶有涉及,几乎很少有考题是直接出自外国作品的.既然可考性不大,而且学生似乎也不大愿意学,一些教师也乐得轻松,何必花大力气做无用功呢?于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读读、看看、提提,就草草收场了.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似乎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时间大大节省了,学生分数也上去了,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不负责任的教法把学生的兴趣扼杀在外国文学殿堂之外,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素质的提高,最终也将影响成绩,是得不偿失的.(2)由于教师个人对文学艺术作品各有偏好,学术水平有高有低,知识面有宽有窄等原因,使得教师自身对课本中的外国作品也没有吃透弄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有所发挥.于是,对学生有疑惑的关键部分采取回避的态度,学生有想法需要展开的部分则简化处理……长此以往,学生对外国作品的热情在枯燥无味的日常教学中被消磨殆尽.2.学生方面(1)学生心理因素.①应试型心理.迫于升学压力,学生哪门学科分数提高得快,就钻哪一门.语文工夫在平时,要靠长期的积累,考试分数上的提高不如理科明显,不少学生认为在语文上花大力气和不花力气分数相差也不大,不如多留点时间做数学、英语习题,形成了一种重理轻文的心态.整个语文学科尚且遭此冷遇,更不必说其中分量轻的外国作品了.②唯我型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读书.作为读者个体,希望多读到些符合口味的文章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学生却把阅读上的偏好无限放大,变成一种不可理喻的固执.对于他感兴趣的课文,可以读得很深,比如某些学生对古诗词十分着迷,读起来如痴如醉,但对于不感兴趣的课文,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类的外国作品,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否定.③阅读心境的影响.学生阅读应该是在一种平和的没有压力的心境下进行,如果心头背负着一块大石头去阅读,能读出趣味、读出哲理来吗?有些学生说其实平时挺喜欢看外国文章的,但一旦选入课文就觉得兴趣大减.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教师提的要求过多,既要领会思想又要品味语言,还得揣摩特色,使学生一上来就感受到一个“怕”字,接着便是“烦”字.既让学生去“亲近”课文,又提出一些“难堪”的要求,学生会认为你“心怀不轨”,反而会产生一种抗拒、不合作的情绪,这又何苦呢?我们不妨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做法.(2)从学生的知识构成看,阅读量小、知识面窄是现代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平时很少接触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脑子里有限的文学常识还是靠中考复习时强行灌塞入脑的.这样的记忆不可能深刻,形成的语文知识体系也不可能常用常新,日益丰富充实,只会越用越少.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例如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介绍、不同国家的一些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常识一无所知.(3)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在小学、初中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日益暴露出弊端.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演出”,而台下的“观众”却神情茫然、心不在焉,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打瞌睡.相对课本中的其他文章来说,外国作品因其语言风格上的特殊性而更加难读、难懂,如果没有预先对文本进行了解,文章本身再好,教师讲课再精彩生动也没用.这种状况下学生学习外国课文的确如坠迷雾之中,想不厌烦也难.不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原因,都使得外国作品与学生之间始终有着一层隔膜,双方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亲密接触.如何消除学生对外国作品的陌生感,改变态度,变排斥为接受甚至喜欢便成了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