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概述.ppt
45页2010 美国心脏协会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封闭胸部按压 Kouwenhoven & Jude+口对口人工呼吸Safar & Hackett19601960心肺复苏首次被提出心肺复苏首次被提出31960 – AHA成立早期CPR基金会19601960年,年,年,年,Drs. James Drs. James Jude, William Jude, William KouwenhovenKouwenhoven和和和和Guy Guy Knickerbocker Knickerbocker 在美国在美国在美国在美国医学会的杂志中发表了医学会的杂志中发表了医学会的杂志中发表了医学会的杂志中发表了CPRCPR对于对于对于对于118118位病人的位病人的位病人的位病人的运用它们是由美国心运用它们是由美国心运用它们是由美国心运用它们是由美国心脏协会马里兰联盟成立脏协会马里兰联盟成立脏协会马里兰联盟成立脏协会马里兰联盟成立的的的的. .Drs. James Jude, William Drs. James Jude, William Kouwenhoven, Kouwenhoven, Guy Knickerbocker (Guy Knickerbocker (从左到右从左到右) )Dr. Leonard Scherlis美国心脏协会的第一届心肺复苏委员会19631973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成员成员Arnold Sladen, M.D.Arnold Sladen, M.D.ChairmanChairman Pittsburgh, PennsylvaniaPittsburgh, PennsylvaniaStephen W. Carveth, M.D. Stephen W. Carveth, M.D. Lincoln, NebraskaLincoln, NebraskaAlan H. Goldberg, M.D., Ph.D. Alan H. Goldberg, M.D., Ph.D. Boston, MassachusettsBoston, MassachusettsKevin McIntyre, M.D., J.D. Kevin McIntyre, M.D., J.D. Boston, MassachusettsBoston, MassachusettsMalcolm R. Parker, M.D. Malcolm R. Parker, M.D. Los Gatos, CaliforniaLos Gatos, California 顾问顾问C. W. Guildner, M.D. C. W. Guildner, M.D. Everett, WashingtonEverett, WashingtonAmbrose G. Hampton, Jr., M.D. Ambrose G. Hampton, Jr., M.D. Columbia, South CarolinaColumbia, South CarolinaWilliam Edward Kaye, M.D. William Edward Kaye, M.D.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CaliforniaRoger D. White, M.D. Roger D. White, M.D. Rochester, MinnesotaRochester, MinnesotaCostas T Lambrew, M.D. Costas T Lambrew, M.D. East Meadow, New YorkEast Meadow, New York19741974AHA AHA 第一本第一本 心肺复苏和心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血管急救指南2011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联络人联络人Lance Becker, MD, FAHALance Becker, MD, FAHAECC Research Working ECC Research Working GroupGroupRobert Hickey, MDRobert Hickey, MDECC Business ECC Business Mgt CommMgt CommEdward Jauch, MDEdward Jauch, MDAHA Stroke AHA Stroke CouncilCouncilMary E. Mancini, RN, PhD, FAANMary E. Mancini, RN, PhD, FAANNRCPRNRCPRVinay Nadkarni, MSc, FAHAVinay Nadkarni, MSc, FAHAILCOR Co-ChairpersonILCOR Co-ChairpersonVenugopal Menon, MD, FAHAVenugopal Menon, MD, FAHAAm College Am College CardiolCardiolScott Silvers, MDScott Silvers, MDAm College Am College Emerg PhysiciansEmerg PhysiciansAndrea Gabrielli, MDAndrea Gabrielli, MDAm Soc AnesthAm Soc AnesthTerry Vanden Hoek, MDTerry Vanden Hoek, MDSoc Acad Emerg Soc Acad Emerg MedicineMedicineGeorge Sopko, MD, MPHGeorge Sopko, MD, MPHNatl Heart Lung Blood Natl Heart Lung Blood InstInstOscar Tovar, MDOscar Tovar, MDFDAFDA主要内容n n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n n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n n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n n电击治疗电击治疗电击治疗电击治疗 n n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 n n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 n n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n n中风中风中风中风 n n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儿科基础生命支持儿科基础生命支持 n n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n n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复苏 n n伦理学问题伦理学问题伦理学问题伦理学问题 n n培训、实施和团队培训、实施和团队培训、实施和团队培训、实施和团队 n n急救急救急救急救 n n总结总结总结总结 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n n主要是针对所有施救者,即医务人员或非专业施救者的基础生命支持 (BLS) 方面的问题。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n n按压速率按压速率至少至少为每分钟为每分钟 100 100 次次(而不再是每(而不再是每分钟分钟“ “大约大约” ”100 100 次)次)n n成人按压幅度成人按压幅度至少至少为为 5 5 厘米厘米;;n n婴儿和儿童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婴儿大约为 4 4 厘米,儿童大约为厘米,儿童大约为5 5 厘米)n n保证每次按压后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胸部回弹n n尽可能尽可能减少减少胸外按压的胸外按压的中断中断n n对于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单人施救者的按压-施救者的按压- 通气比率建议值通气比率建议值 ( (30:230:2) ) 并未更改并未更改n n避免过度通气避免过度通气从 A-B-C 更改为 C-A-B n n建议将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A-B-C(开放气道、(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C-A-B(胸外(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n n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有目击者的心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心室颤动 (VF) (VF) 或或无脉性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VT)(VT)在这些患者中,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和和早期早期除颤除颤n n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会鼓励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n n立即立即识别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n n尽早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胸外按压n n快速快速除颤除颤n n有效的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n n综合的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n n建立了建立了简化的通用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n n对根据对根据无反应无反应的症状的症状立即识别立即识别并并启动启动急救系统,以及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在患者无反应无反应且且没有呼吸没有呼吸或或不能正常呼吸不能正常呼吸(即(即仅仅是仅仅是喘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
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n n从流程中从流程中去除了去除了“ “看、听和感觉呼吸看、听和感觉呼吸” ”n n继续强调继续强调高质量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n n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C-A-B 而不是而不是 A-B-CA-B-C)单人施)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进行 2 2 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n n按压速率应为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每分钟至少 100 100 次次(而不是每分钟(而不是每分钟“ “大大约约” ”100 100 次)n n成人按压幅度已从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4 至至 5 5 厘米的范围更改为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至少 5 5 厘米厘米。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强调胸外按压n n如果旁观者如果旁观者未经未经过心肺复苏过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则,则应进行应进行 Hands-Only™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单纯胸外按压压)的心肺复苏的心肺复苏n n所有经过所有经过培训培训的的非专业非专业施救者应施救者应至少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按压n n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应按照 30 30 次按压对次按压对应应 2 2 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n n施救者应施救者应持续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实施心肺复苏,直至 AED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到达且可供使用, 或者急救人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员已接管患者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 n n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n n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 2 次呼吸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n n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
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n n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胸外按压速率n n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n n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胸外按压幅度n n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n n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 4 至 5 厘米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n n调度员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识别心脏骤停的表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n n调度员应调度员应指示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n n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快速检查是否没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是喘息)然后,启动启动急救系统急救系统并找到并找到 AED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
或由其他人员寻找)n n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不应超过 10 10 秒秒,,如果如果 10 10 秒内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并使用并使用 AEDAEDn n已从流程中已从流程中去除去除“ “看、听和感觉呼吸看、听和感觉呼吸”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n n进一步强调进行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包括以足够的速速率率和和幅度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回弹,尽可,尽可能能减少按压中断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并避免过度通气)n n通常通常不建议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环状软骨加压n n施救者应在进行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C-A-B 而不是而不是A-B-CA-B-C)通过从)通过从 30 30 次按压而不是次按压而不是 2 2 次通气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n n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 100 100 次修改为每分钟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至少 100 100 次次。
n n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 4 4 至至 5 5 厘米增加到厘米增加到至少约至少约 5 5 厘米厘米n n继续强调需要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间n n进一步强调通过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给予心肺复苏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最大改变:n先进行胸外按压: “CAB”代替“ABC”n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n成人按压幅度: “至少2英寸(5厘米)”n按压速率: “每分钟至少100次”电击治疗n n在公共场所的生存链系统中结合在公共场所的生存链系统中结合 AED AED 使用使用n n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 AED AED 以便进行早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 3 3 分钟内给予分钟内给予电击)。
电击)n n发生心脏骤停时先进行电击和先给予心肺复发生心脏骤停时先进行电击和先给予心肺复苏的比较苏的比较n n1 1 次电击方案与次电击方案与 3 3 次电击程序治疗心室颤动次电击程序治疗心室颤动的对比的对比n n双相波和单相波的波形双相波和单相波的波形n n第二次电击或后续电击使用递增剂量和固定第二次电击或后续电击使用递增剂量和固定剂量的对比剂量的对比n n电极位置电极位置n n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体外除颤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体外除颤n n同步电复律同步电复律除颤时间和除颤时间和除颤时间和除颤时间和有目击者的出现室颤的心脏骤停有目击者的出现室颤的心脏骤停有目击者的出现室颤的心脏骤停有目击者的出现室颤的心脏骤停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分钟% 生存率Cummins, 1989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n n20102010(重新确认的(重新确认的 2005 2005 版建议):版建议):尽早尽早进行心肺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和和早期除颤早期除颤n n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院外心脏骤心脏骤停且现场有停且现场有 AEDAED,施救者应从,施救者应从胸外按胸外按压开始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尽快使用 AEDAED。
n n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n n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不应超过 3 3 分钟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1 次电击方案与 3 次电击程序 n n2010 (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支持进行单次电击、之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连续电击以尝试除颤的建议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n n20102010(未更改(未更改 2005 2005 版本的内容):版本的内容):n n不能确定不能确定哪种波形对提高心脏骤停后哪种波形对提高心脏骤停后的存活率更好(的存活率更好(单相波或双相波单相波或双相波)n n尚未确定第一次尚未确定第一次双相波形双相波形电击除颤的电击除颤的最佳能量最佳能量n n双相波双相波:制造商建议值:制造商建议值 (120-200 J)(120-200 J);;如果该值未知,使用可选的最大值如果该值未知,使用可选的最大值第二次及后续的第二次及后续的 剂量应相当,而且可剂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提高剂量。
考虑提高剂量n n单相波:单相波:360 J 360 J 孕产妇CPR——心脏停搏原因n nBleeding( Bleeding( 凝血凝血 出血出血) )n nEmbolismEmbolismn nAnesthetic complicationsAnesthetic complicationsn nUterine atonyUterine atony(子宫弛缓)(子宫弛缓)n nCardiac diseaseCardiac diseasen nHypertensionHypertensionn nOtherOthern nPlacentaPlacenta(胎盘)(胎盘)n nSepsisSepsis BEAU-CHOPS BEAU-CHOPS孕产妇的CPRn n按压位置较通常略高按压位置较通常略高n n横膈上方静脉注射横膈上方静脉注射n n评估容量,必要时推注液体评估容量,必要时推注液体n n建立高级气道稍困难建立高级气道稍困难n n如停前补镁,则停镁补钙如停前补镁,则停镁补钙 其余同成人CPR孕产妇的CPR的产科干预n n进行左侧子宫移位(仰卧位)n n取掉胎儿监测仪n n准备剖宫产(5min内)n n4min复苏达到自主循环恢复,应立即进行剖宫产术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n n简化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计流程以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n n进一步强调了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生理参数监测以以优化优化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质量质量并并检检测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是否恢复自主循环n n建议进行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管管插管位置插管位置和和心肺复苏质量心肺复苏质量n n不再建议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 (PEA)/(PEA)/心搏停止时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阿托品n n建议输注建议输注增强节律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n n建议使用建议使用腺苷腺苷,因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未分化的、,因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未分化的、规则的规则的 、单型性、宽、单型性、宽 QRS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助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助n n恢复自主循环后,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应继续进行系统的应继续进行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同时由,同时由专家专家对患者进行对患者进行多学科多学科治疗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
这通常包括使这通常包括使用用低温低温治疗简化的高级生命支持新流程n n20102010(新):传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新):传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经过程经过简化和综合简化和综合,以,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的重要性n n强调应在心肺复苏的强调应在心肺复苏的非中断非中断期间组织高级生期间组织高级生命支持操作命支持操作n n推出新的环形流程推出新的环形流程n n高级生命支持干预措施高级生命支持干预措施建立在实施高质量心建立在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基础上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基础上,这是为了提,这是为了提高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性高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性n n最好通过最好通过监护监护生理参数生理参数来来指导指导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包括括足够的氧气足够的氧气和和早期除颤早期除颤,同时由高级生命,同时由高级生命支持操作者支持操作者评估评估并并治疗治疗可能的心脏骤停可能的心脏骤停基本基本病因病因环形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流程插管”或不“插管”?n如果你可以在前几分钟成功的使用如果你可以在前几分钟成功的使用呼吸球囊呼吸球囊n为呼吸骤停患者通气的话,就不要为呼吸骤停患者通气的话,就不要中断中断CPR进行插管进行插管.n在以下情况下,才考虑插管在以下情况下,才考虑插管:团队无团队无法通过呼吸球囊通气法通过呼吸球囊通气;团队可以在不团队可以在不中断胸外按压的前提下插管中断胸外按压的前提下插管关于团队复苏n n改变改变: :l l在复苏过程中,提高对团队合作的关注在复苏过程中,提高对团队合作的关注n n原因原因: :l l很多心肺复苏操作常常需要同时进行很多心肺复苏操作常常需要同时进行l l团队合作将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团队合作将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l l高效团队沟通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错误的高效团队沟通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错误的发生发生关于CPR装置n n机械活塞装置:在人工复苏困难的情况下,机械活塞装置:在人工复苏困难的情况下,可被接受过良好训练的施救者用来抢救成人可被接受过良好训练的施救者用来抢救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患者 (Class IIb, LOE C)(Class IIb, LOE C)。
n n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常规用于心脏骤停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或反对常规用于心脏骤停 n n按压带按压带 (LDB) ((LDB) (如如AutoPulse)AutoPulse):可被接受过:可被接受过良好训练的施救者用来抢救成人心脏骤停患良好训练的施救者用来抢救成人心脏骤停患者者 (Class IIb, LOE B)(Class IIb, LOE B)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常规用于心脏骤停常规用于心脏骤停不再强调装置、药物和其他操作n n两版高级生命支持流程都使用简单格式n n强调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n n虽然仍然建议采取血管通路、给药以及高级气道置入等措施,但这些操作不应导致胸外按压明显中断,也不应延误电击新的用药方案n n20102010(新):(新):不再建议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电活动/ /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阿托品托品n n有脉搏有脉搏心动过速的流程已心动过速的流程已简化简化可考虑在未分化的稳定型、规则的、单型虑在未分化的稳定型、规则的、单型性、宽性、宽 QRS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使用理中使用腺苷腺苷,前提是,前提是心律规则心律规则。
但但不得不得用于用于非规则宽非规则宽 QRS QRS 波群心动过波群心动过速速,因为它会导致心律变成室颤因为它会导致心律变成室颤n n为成人治疗有症状的为成人治疗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不稳定型心动过缓时缓时,建议输注,建议输注增强心律药物增强心律药物以作为以作为起搏的一种替代治疗起搏的一种替代治疗加强心脏骤停后治疗n n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n n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无脉性电活动无脉性电活动/心搏停止的用药心搏停止的用药n n阿托品阿托品阿托品阿托品: : 在流程图中被删除在流程图中被删除在流程图中被删除在流程图中被删除•肾上腺素:用量,间隔不变肾上腺素:用量,间隔不变•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用量,使用方法不变用量,使用方法不变•胺碘酮:用量,适应症不变胺碘酮:用量,适应症不变 •利多卡因:用量,适应症不变利多卡因:用量,适应症不变 •碳酸氢钠: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钠:不推荐常规使用 (Class III, LOE B).•钙剂:不推荐常规用于心脏骤停钙剂:不推荐常规用于心脏骤停 (Class III, LOE B).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和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和长期关键目标长期关键目标n n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和和和和重要重要重要重要器官灌注器官灌注器官灌注器官灌注n n转移转移转移转移/ /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系统的合适医院或系统的合适医院或系统的合适医院或系统的合适医院或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n n识别并治疗识别并治疗识别并治疗识别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ACS) (ACS) 和其他可逆病因和其他可逆病因和其他可逆病因和其他可逆病因n n控制体温控制体温控制体温控制体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n n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
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 这包括这包括这包括这包括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低温对预后的影响低温对预后的影响 n n在采用在采用在采用在采用低温低温低温低温治疗后,过去可用于预测心脏治疗后,过去可用于预测心脏治疗后,过去可用于预测心脏治疗后,过去可用于预测心脏骤停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或检查结果可骤停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或检查结果可骤停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或检查结果可骤停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或检查结果可能能能能不再适用预测预后不良不再适用预测预后不良不再适用预测预后不良不再适用预测预后不良n n神经系统评估是存活者常规评估的主要环神经系统评估是存活者常规评估的主要环神经系统评估是存活者常规评估的主要环神经系统评估是存活者常规评估的主要环节 n n尽早发现尽早发现尽早发现尽早发现有可能治疗的有可能治疗的有可能治疗的有可能治疗的癫痫癫痫癫痫癫痫等神经系统紊等神经系统紊等神经系统紊等神经系统紊乱症状非常重要乱症状非常重要乱症状非常重要乱症状非常重要 n n癫痫的诊断可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癫痫的诊断可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癫痫的诊断可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癫痫的诊断可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低温治疗和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所低温治疗和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所低温治疗和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所低温治疗和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所以以以以脑电图监测脑电图监测脑电图监测脑电图监测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重要诊断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重要诊断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重要诊断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重要诊断工具。
工具 n n有资格为这类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的有资格为这类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的有资格为这类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的有资格为这类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的专专专专家家家家以及结合以及结合以及结合以及结合适当预后工具适当预后工具适当预后工具适当预后工具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n n2010(新):恢复循环后,监测(新):恢复循环后,监测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n n应该将吸氧浓度应该将吸氧浓度 (FIO2) 调整到需调整到需要的最低浓度,以实现动脉氧合要的最低浓度,以实现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血红蛋白饱和度 94% 至至 99% 之之间n n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输送足够的氧恢复自主循环后输送足够的氧恢复自主循环后组织内组织内氧过多会产生有害影响氧过多会产生有害影响谢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