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完整版 1.doc
8页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方法教程主题: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系院:资源与环境科学 班级:10地科二班 姓名:陈媚媚1014010216 陈丽萍 1014010255指导老师:谢攀峰老师 日期:2013年5月23日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一、前言:早恋也叫青春期恋爱,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杲性感兴趣、痴情 或喑恋初中生正处于敏感血又缺乏清醒认识的阶段,少男少女们稍不注意就会 “坠”入“爱河”,而且还陷得很深,甚至无法自拔因此初中生早恋问题历来 是教育界的一个敏感区,早己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越来越严峻的摆在了 初中班主任和学校其他教育管理者及家长的而前初中生早恋具有很大的危害 性,其中对学习成绩影响重大,而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在i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恋发 生的概率为使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更好地处理及正确对待初中生早恋与学 习成绩的关系,理解初中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更多的关注、关心初中生的成长, 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同时也使初中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从而能够正确、 友好的与界性相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身心投入学习二、正文(-)早恋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定义1、 早恋研究的历史发展欧美国家对初中生早恋研究很少,几乎找不到早恋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性行 为是一种长大的标志;日本虽是亚洲国家,但曲化很深,与欧美国家相似,只是 限制初中生的不正当性行为,这当然与社会文化传统观念有关。
H我国对初中生 早恋的研究时间很短,20世纪80年代始有早恋的文学作品问世,如小说《早恋》, 还有一些书籍和文章大多以介绍科普形式出现,初中生的日记成了他们自己情感 的浅泄对象⑵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开始关注早恋,如郑日晶主编 的《中学生心理卫生》,周南照、孙云晓主编的《学会共处》,王玲、刘学兰著的 《心里咨询》等都涉及到早恋的界定旦2、 早恋的定义李学铭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小,把“早恋”看作是14岁以前的青少年 在心理和行动上表现单恋、自恋、两性间相互恋、相互爱等现象m闵乐夫认为, “早恋”是成年人对中学生杲性交往产生恋情现象的反省式、演绎式、批判式的 定性表述,概念本身就表明倾向是错的,他觉得“中学生恋爱”是个中性概念 张华(2001-02-15)在期刊青年探索《对丄海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前沿探索》中认 为早恋大意为过早的谈恋爱或不更事的少年涉及的恋情,然而早恋的具体划分至 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皿梁卓欣认为早恋应该指十二三岁到十八岁0间, 即中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恋爱战张海燕(2009-0305) 在期刊科技信息中对早恋定义:早恋是指在生理和心理都未充分发育成熟的情况 下即开始进入恋爱阶段,是异性间在友谊基础上发挥而成的一对一的情感关系, 并具有排他性。
从年龄来看,中学时代所进行的恋爱均属早恋范围1) 学生、家长、老师、社会上人们对早恋的不同看法1、 学生对早恋的看法众多学者对初小生早恋的研究发现:初中生认为只耍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 爱不会影响学习,甚至总结出“男性力+女性力二两个人的全合力”的公式但其 他没有早恋的学生,对待自己身边陷入早恋的同学,则是“另眼相待”2、 家长对早恋的看法青少年的早恋问题,已呈多样性和复杂化发展,令许多家长焦头烂额, 绝大多数的小国家长认为早恋无疑等于自毁前程,所以他们希望制止孩子早恋行 为閃3、 老帅对早恋的看法老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习以为常,但作为引导者,他们不赞同学生早恋, 担心学生学习、身心等受到影响,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习成绩下降的罪魁祸首 就是早恋,面对学生早恋,老师有吋感到困惑,有时无从下手,所以采取不同的 方法制止屈4、 社会上人们对早恋的看法早恋在大多数人眼里依然是行为不轨,道德败坏的体现,它具有极强的隐避 性和隐私性,普遍人认为早恋就是不务正业或发展不良,他们认为初中生早恋, 会使学习成绩下降,百害无益屈(%1) 早恋的原因及特点1、 早恋的原因通过上网浏览了很多有关早恋的论文和期刊,概括起来,初中生早恋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儿点:(1)青春期提前。
如王月峰指出早恋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人民生 活水平普遍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生理、心理趋于早熟曲(2)青春期生理 发育诱发对员性的好奇、好感及探知心理如王威认为早恋的主要心理成因 是青春期生理发育诱发对异性的好奇、好感及探知心理⑭(3)网络、影视、 书刊的影响产生模仿心理如王月峰认为早恋的原因z—•是社会文化书刊、电 视、电影等信息传媒小关于爱情的描写、西方的生活方式的传播对他们有较强的 诱惑力,甚至会特别引起他们的关注,见到的去模仿,一直滋生早恋现彖(4) 课余活动和课外生活的枯燥乏味如白萍在《对萨拉齐镇的初中生早恋情 况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这些学 生常常不受老师欢迎,在学习上很少受到关心,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 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5) 家长和教师的压抑性教育,激发了学生早恋的逆反心理亦(6)盲H跟风 攀比心理王威认为盲H跟风攀比心理也是早恋的原因之一皿2、 早恋的特点钱燕认为中学生早恋特点: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 为爱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 治、经济等多方而的理智考虑。
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较早、较多,可 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 志愿、性格等方而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ZFI越长,就 越是易夜长梦多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a(四)、早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将学者们对“早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观点概括 为以下两点:1、早恋使学习成绩下降;2、学习成绩差导致学生产生早恋心理, 并付诸行动1、早恋使学习成绩下降 李阳、谷传华、胡靖宜、康成、钱燕、胡世友(2011年7月)贵州省织金县猫 场中学的教师在“新课程导学”期刊中发表的名为《谈导致中学生早恋的因素及 对策》[,\李春霞(2013年3月)在“青春期健康”期刊中发表的名为《中学 生早恋:一个让人放不下的话题》皿、吴春梅、余加席(2004年8月)的《中 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关系探讨》[15\王威的《中学生早恋原因探析及对策》 [1\习明的《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一些思考》曲等文献中,他们都认为早恋 影响最大的就是分散精力,影响学习,使学习成绩下降2、学习成绩差导致学生产生早恋教育硕士白萍的《对萨拉齐镇的初中生早恋情况的调查研究》[11\吴春梅、 余加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关系探讨》[15:,赵慧慧的《我们应该理性 对待初中生的早恋》[17\贾红媛的《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及教育对策》[18], 钟岚雨的《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下半月》行动酬等文献也提出学习成绩差的学 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常常不受老师欢迎,在学习丄很少受到 关心,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 转向爱情,转向社会,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但是驾驭这种复杂血又强烈的感情 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们往往心有余血力不足,因此大多数会影响正常学业, 并口形成恶性循环五)如何正确对待早恋问题1、 学生赵慧慧的《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初中生的早恋》一•文认为初中生早恋的教育对 策主要有:1・学生方而学会自我约束,要克服不良倾向钱燕认为初中生 应该用负责的态度对待异性,悦纳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在生活体验中 成长发展,正确把握爱的真谛,跳出恋爱漩涡,走向成熟的明天,适应新世纪的 挑战2、 家长赵慧慧认为家长应明确教育子女的途径:关心孩子——尊重孩子——走近 孩子一一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让学生平安度过青春 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重在以情感人,让孩子 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情感沼泽E3、老师王月峰认为教师要采取适为的方法,因人而异,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情况加以教育作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 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才能有针对的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2、对于学生早恋不能 采取粗暴干涉的方法,而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用亲近、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 谈、引导3、应该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精神丄的支持和爱,是学生及 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曲钱燕觉得早恋是青少年不该产生的一种恋情行为,作为教 育工作者应该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恋爱情感,及时做好恋爱者的心理疏导工 作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认识自己,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命a三、总结关于早恋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 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侧重于初小生早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 却很少,且大部分人认为早恋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只有少部分提及学习成绩差 引发早恋,对于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较少有人进行全而的系统的研 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这正是使家长及学校教育管理者不能准确把握学生早 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原因为此,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在当下显得 尤为重要研究这个课题,将有助于家长及学校教育管理者从身的角度出发应 如何正确对待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有效性的提高,并给予一定的借鉴我们觉得初中生早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 说,早恋会使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但对于少数初中生,早恋可以使他们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意志坚强的同学来说,他们受外界的干扰较小,因此, 早恋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认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早恋,初中生而对繁忙的学业和枯燥的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降, 但是为了排解这种压抑、厌倦的情感,因此他们用恋爱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形成 恶性循环学校和家长理解初中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更多的关注、关心初中生的成长, 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对他们心平气和,无微不至,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父母也 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使他们打消戒备心理,无话不说,营造一种“心有灵犀” 的和谐氛囤,并且对他们青春期的各种烦恼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使他们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从而走出早恋的阴影,把更充足的吋间和精力投入到 无限的学习中同时也使初中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从而能够正确、友好 的与界性相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身心投入学习[I] 任石.《高中生早恋预防处理办法》[M]第3页 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⑵ 马莉•打破“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六种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5年9 月1 R[3] 任石.《高中生早恋预防处理办法》[M]第4页江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4] 李学铭等.《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语言学际山版社1992年第1期[5] 田恒平.如何对待和处理中学生恋爱.青年教师,2005 (12)[6] 梁卓欣.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与教育浅议.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3)[7] 康成.《浅析青少年早恋》长春二实验学校的中教一级教师[8] 李阳,谷传华,胡靖宣•“早恋”的科学性辨析[J]・《班主任之友》2006年第 12期第16期[9] 王月峰.《班主任处理早恋问题Z我见》[J]•神州教育[10] 王威.《小学生早恋原因探析及对策》[J] •科研探索教育旬刊2011.10-下[II] 白萍.《对萨拉齐镇的初中生早恋情况的调查研究》[M]第18页内蒙古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25 H)[12] 钱燕•《中学生早恋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某一中学为例》[M]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硕士学位论文(2012-06-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