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综述、意象、意境)第一讲.doc
12页古典诗歌鉴赏综述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总体上把握诗歌的分类及做题的入手思路及答题所用专业术语重点难点: 答题思路及专业术语的掌握教学内容: 一、 常见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诗按格律(体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古体诗(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 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 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 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1、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特点: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律诗特点: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字压韵(一可押可不押)、颔颈联对仗(首尾不论) 旧体诗:古典诗、词、曲(与新诗相对) 词: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古诗按思想内容(题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写景诗(包括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而即景抒情诗,就是面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而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诗歌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寄情于景;常运用白描、衬托3.分析重点:抓住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5.即景抒情诗的主题:①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向往自由②羁旅愁思: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理想的幻灭③表达爱情、闺怨、乡愁、惜春、伤春、闲适等二)咏物诗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1.题目特征: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或体现诗人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诗人的宛转思绪;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3.写法上往往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4.分析角度:抓住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向三)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一起,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情感,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称颂、仰慕英雄,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3.鉴赏方法:①弄清史实、典故;②体会意图、感情;③品味技巧手法四)边塞战争诗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①塑造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以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者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③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对故乡、亲人或心上人的思念,控诉战争痛苦,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久居边关的乡愁;山河沦丧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把握时代的特征五)羁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1.基本主题:羁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2.写作技法: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3.鉴赏方法: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六)送别(思乡)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借助山水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常常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表达依依不舍,或表达别后的思念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3.风格: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七)酬赠诗酬赠诗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古代文人以诗交友应酬,以诗言志,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
如张籍《节妇吟》看似是属于爱情题材的诗歌,它表面上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借女性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在《近试上张籍水部》中,作者借新婚女子见公婆前与丈夫的对话的微妙心理,来表达新妇对临近见公婆的忐忑不安其时,作者朱庆余临近科举考试,虽然已为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诗歌是否能够迎合主考官们的口味,所以只好向主考官张籍请教,淋淋尽致地刻画了举子们干谒时的紧张心态1.形式标志:分为“赠诗”和“酬诗”2.基本主题: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深厚的友谊,或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表明对未来的担忧等等3.艺术手法: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酬赠诗通常是有赠就有酬、有来就有往的,而且酬诗常常和赠诗的韵4.鉴赏方法:先弄清是“赠诗”还是“酬诗”,弄清作者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尤其是通过诗歌后面的注释,把握好诗歌表面和深层的含义然后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进而描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内在的、隐秘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真正领会人物的真情实感附:四字结构概诗情思家之诗:离家日久,思乡情深,有家难回,归家无期,盼望团圆,孤独寂寞,烦闷无奈。
思人之诗:离别日久,渴望团圆,时间特定,独立某地,久望无人,孤独寂寞,望眼欲穿送别之诗:离愁之浓,相思之继,关心之切,友情之深,孤独寂寞,感慨深沉爱国之诗:收复中原,知音难觅,渴望战场,韶华已逝,岁月磋跎,壮志难酬,矢志不渝遭遇之诗:人生无常,人生易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寄情山水,旷达豪放,沉郁悲怆贬谪之诗:昔景优美,今景凄凉,沧桑悲痛,离景情伤,来日无望,人生无常闲赋之诗:闲适平淡,内心愤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望,不愿合污隐逸之诗:风景优美,风俗朴厚,尘世庸俗,内心惆怅,归隐心切,官场黑暗弄清楚要鉴赏的诗歌属于哪一类诗,可以快速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例如怀古类诗歌主旨大致有三:一是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二是是古非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三是借“古”来自喻自况自比,以叙解自己报国无门,楚雄迟暮的个人感喟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可以直接答题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术语1.诗歌派别特点——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2.表达方式有:抒情、描写、议论、叙述(说明)其中,间接抒情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描写可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侧面、虚实、明暗、动静、点面、远近、工笔与白描(繁简)、绘形、绘声、绘色3.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乐与哀、抑和扬)、对比、比兴、想象/联想、用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4.语言特点有: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飘逸、质朴、明快、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哀怨、凄婉等①各种诗风的代表——雄浑悲壮:屈原;豪放磅礴:曹操;自然清新:谢灵运;恬淡明快: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平白晓畅:白居易;隽永:李煜、刘禹锡;旷达俊爽:杜牧;内涵深邃:李商隐;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②诗歌类型语言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讽喻诗:沉郁激愤;宫廷诗:缠绵宛转5.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设问、反复等(现代文中还有排比)6.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7.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8.结构技巧:照应、铺垫、层层深入等 三、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入手点)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