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民起义领袖职业调查.doc
11页古代农民起义领袖职业调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很少是农民那些领导农民造反的革命领袖大都从事何种职业?其最热门的职业又是什么?本文选取古代十二次农民起义为样本,揭开起义领袖职业的秘密在我们熟知的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农民起义的章节里,朝代更替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封建统治者贪婪又残暴,导致土地集中,民不聊生;然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最后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完成朝代更替比如在高中历史的教案里,关于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苛捐杂税繁多、土地兼并严重、皇帝昏庸腐朽,等等按理说,农民起义应该由农民领导,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起义领袖并非农民,“农民起义”确切说是因为起义主体是农民而得名那么,领导着农民造反的“革命领袖”们,大都从事何种职业?最热门职业又是什么?本文选取古代十二次为人熟知的农民起义作为样本,为大家揭开农民起义领袖职业的秘密中国古代十二次农民起义依次是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朱元璋打的大算盘:将造反高危人群商人、吏员踩在脚下当朱元璋击败各路竞争对手,驱逐北元统一华夏之后,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管理他的臣民,如何避免过去朝代更替的老路,如何千秋万代,国祚永存。
在古代王朝中,没有铁路、汽车、电报、电视,更没有互联网,帝国对处于统治末梢的百姓,控制极其不易朱元璋决心改变这样的情况,他仿照前朝的户籍制度,建立了大明朝的户籍,“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最后一句话解释了明朝户籍的奥秘,以职业作为基础信息,固定人群的分布,从而达到便于管理的目的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继承了古人“士农工商”的重本抑末的政策,推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农为重为本,对商人诸多歧视、限制除此以外,在公务员序列中,朱元璋也把“吏”限制在公务员系统的最底层,从而产生了“胥吏”阶层,这些官府的办事人员不可参加科举考试,一朝为吏,不得为官朝廷固执地对吏员死死压制,宁愿容忍他们的子弟世袭吏员,也令其永世不得翻身朱元璋将吏与商人两种职业限制在各自序列的最底端,让其名声差,地位低,对这两类职业人群极其提防如果以十二次古代农民起义中可稽考职业者35人为统计样本就可发现,从事吏与商人职业的达到17人,占了48.6%,将近一半的比例不知道朱元璋是否也做过类似的统计,但他的实际做法,却冥冥中为历史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线索。
吏”——古代农民起义领袖高危职业之最所谓官吏,古代长官称官、属官称吏明朝以前,官吏之间并无明确鸿沟,由吏员走上宰相高位的也有直到元朝,因为蒙汉有别,汉人在吏员的位置上占据绝大多数位置,产生了胥吏阶层,这一阶层到明朝固定下来但就是这样一群不上不下的下级公务员,在中国古代十二次较著名的农民起义中翻云覆雨、独领风骚刘邦是众多由下层公务员成长起来的农民起义领袖中的佼佼者《史记》中记载这位大汉开国皇帝的成长经历,刘邦自幼就是乡里的二流子,他不事生产,四处结交豪杰义士,为人仗义疏财,在四里八乡颇有些人脉成年后刘邦通过了考试,成为泗水亭长,正式晋身公务员序列《史记》里说:“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当了亭长,他也不消停,经常跟猪朋狗友饮酒作乐,依然保持着过去仗义疏财的“名士”风范在这方面,刘邦闹革命前的形象和另外一位落草聚义的人物宋江,是如此相似对了,宋江这位传说中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吏员出身在这个职业里还有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瓦岗军的创始者翟让是东郡法曹;窦建德是里长出身;红巾军的大当家刘福通是一介巡检;跟朱元璋争夺天下的陈友谅曾为县吏;清朝嘉庆年白莲教起义的重要领袖徐天德是一名差役。
还有一些史书中没有明说,但可以推断为吏员出身的领袖,比如西汉末年绿林起义的领袖王匡、王凤两叔侄这二位在史书中的职业信息非常少,《后汉书·刘玄传》有这么一句:公元17年(天凤四年),“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今京山县东北部三阳镇一带)人王匡、王凤为评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虽然没明说,但在没有帮人打官司的“讼师”的时代,能为老百姓评理诤讼的,只能是官府的下级公务员还有李自成,这位长期以来被推崇的起义领袖是驿卒出身,就是驿站里负责传送公文的小吏到了今天可能是铁路公安,又或者是政府里司机班的司机官府吏员为何成为起义领袖的第一号职业呢?首先,吏员地位虽低,但把握着大量社会资源,为地方一霸,甚至被顾炎武称为“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胥吏也”!古代吏员是连接官民的纽带,他们借助朝廷之权,从事征粮征税、诉讼等工作,并且利用身份结交各方人士,经营自己的势力其次,吏员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比如刘邦、评书中的宋江,利用自己的职位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另外因其工作性质,经常要下基层,与群众打交道,虽然胥吏中不乏鱼肉乡里之辈,但总有王匡、王凤这样帮助底层百姓打官司,从而在民众中拥有人望的正直小吏。
这些底层公务员出身的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不在民间拥有很高美誉度,都是可以一呼百应的牛人最后,作为吏员,还可以掌握一定的财富,比如刘福通是巨富之家出身,后来当了巡检,便有了仗义疏财的经济基础,而且到了起事的时候,招兵买马也需要大量金钱有此三点,下级“公务员”便成为了造反的急先锋吏员出身9人:秦末农民起义:刘邦(亭长)绿林赤眉起义:王匡、王凤(评理诤讼的小吏)隋末农民起义:翟让(东郡法曹)、窦建德(里长)元末农民起义:刘福通(巡检)、陈友谅(县吏)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驿卒)白莲教起义:徐天德(差役)商人以有财有势成为第二号高危职业难怪朱元璋那么讨厌商人,因为在跟他一起争夺天下的各路豪杰中,就有张士诚和方国珍是商人出身,张士诚是盐商,方国珍是海商(因为同时也是海盗,所以不列入商人职业)第一位以商人职业“闹革命”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这位撼动了大唐根基的枭雄,是盐商出身,据说他那一身武艺是在贩卖私盐的过程中,通过与朝廷官兵的战斗而练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巢不是合法商人,只是个贩私盐的走私贩子黄巢也曾因此自惭形秽,想通过考科举脱离黑道只是天不遂人愿,几次应试都名落孙山屡次受挫,却让这位非法商人的胸中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求——你不给,老子自己来取。
某次落榜之后,黄巢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分明就是反诗 公元875年,黄巢的同行王仙芝(也是盐商)带头造反看时机已到,黄巢召集自家八个亲戚子弟,聚集数千人,造了大唐的反盐业在古代从来是朝廷的垄断产业,因此走法律空子,经营私盐的商人,大多数成为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除了黄巢,元末的张士诚也干这桩买卖因为盐商在历史上的“斑斑劣迹”,因此也被穿凿附会到其他一些著名造反人物身上性格可爱的程咬金,就被评书生生造成“卖私盐的”但真实历史中,老程却是正儿八经的将门出身,正宗高富帅在商人这个行当里,不得不提方腊这位在《水浒传》里干掉大半梁山好汉的“革命家”,实际上是比水泊梁山声势大许多的真正的起义领袖而这位仁兄利用当地“漆楮、杉材之饶”做起了漆园主他具体怎么发家致富,正史上语焉不详,他可能是一位“农场主”,但既然有厂子,必然贩卖商品,权且把他归入商人类别方腊还有个副业,私下传播“明教”,算是业余宗教界人士商人造反最有利的因素自然就是有钱,造反总要有兵器盔甲粮草,黄巢如果没有家私巨万,也不可能一动手就聚集起几千人马商人出身8人:唐末农民起义:黄巢(盐商)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茶贩)方腊起义:方腊(漆园主)钟相杨么起义:钟相(小商人)元末农民起义:徐寿辉(布商)、张士诚(盐商)明末农民起义:高迎祥(马贩子)军人造反既有限制也有便利条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过去由贵族主导的朝代更替成为历史。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冒险有着客观条件,他们俩是大秦戍边的下级军官——屯长两人和手下因为不能按照时间赶到渔阳,都有砍头的罪过,横竖是个死,不如反了陈胜、吴广过去都是农民,《史记》说陈胜在乡下种地,还不安心本职工作,憧憬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未来,但按照秦朝对民间兵器严格控制的政策,如果两人都起于田亩间,恐怕没那么容易聚拢人马,一呼百应因此军人身份无疑给陈胜、吴广创造了坚实的造反基础在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还有明末农民起义的两位强人,一个是起义早期的领导者王嘉胤,另一个便是大名鼎鼎的八大王张献忠这二位都是明朝军镇的戍边士兵,两人的职业背景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从而在早期的革命事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农民军的领袖本来掌握武器、身具军事能力以及有团体基础的军人职业,很容易成为造反的重灾区但纵观历史,这个职业与农民起义结合的领袖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军人本身受到朝廷严格的监控与纪律制约,让下级军官或士兵很难起事成功军人出身4人: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屯长)明末农民起义:王嘉胤、张献忠(边兵)真正的农民出身只有三人十二次起义的35位主要领导人中,算作农民出身的只有3人,而且全不是挑头的南宋时,接过钟相的枪继续造反的杨么,职业无从稽考,但当地有传说他是洞庭湖的渔民,《皇宋十朝纲要》中又称其为湖寇。
以其对洞庭湖河汊港湾的熟悉程度,杨么的职业可以推测为渔民出身,后为洞庭湖上的盗寇那么以农林牧副渔的分类列入农民也勉强说得过去也就是说到了宋朝,才出了第一位勉强够着“农民”的起义领袖然后又长时间不再有真正的农民领导起义了,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晚清太平天国起义中,有位时常假托天父下凡的大仙——东王九千岁杨秀清这位动不动就闭着眼念咒,连天王万岁洪秀全都被忽悠得跪倒在地的人物,干革命前从事“种山烧炭”的职业据史学家罗玺纲所述:“他当农时,在陡峭瘦瘠的山坡上,开荒种植些玉蜀黍、番薯等粮食作物,或种些蓼蓝经济作物农时过后,就入深山去伐林斫木,在炎暑天,入窑烧炭由此可见,杨秀清也可算作农民出身和杨秀清职业相同的还有太平军前期重要领导西王,八千岁萧朝贵作为杨的妹夫,萧朝贵以扮演“天兄”下凡为己任可惜“天兄”不长命,早早就在长沙城外壮烈升天如果总结这三位以农民为职业的农民起义领导人,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特点——都不是起义中的NO.1,要么是重要助手,要么是继承者虽然杨秀清和萧朝贵在起义前已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指挥天王,成为了太平军实际的领袖但假如没有洪秀全和冯云山神来之笔的拜上帝会,在山中烧炭的杨、萧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扮演“天父”“天兄”的妙计。
这也印证了一点,缺乏教育以及少见世面的传统农民,很难成为起义这种逆天大事的领袖农民出身3人:钟相杨么起义:杨么(相传为渔民)太平天国起义:杨秀清、萧朝贵(烧炭农民)经常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窃取革命果实的贵族子弟和地主在历史教科书中经常提到这样的理论: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但农民起义经常被地主贵族等旧势力利用,并篡夺胜利果实英勇的农民在战争中打击了封建统治,推翻了王莽政权,获得了光辉的胜利,但是却无可避免地让刘秀篡夺了胜利果实《中国史大纲》,翦伯赞等编著)这里讲的刘秀,便是两汉易代之际,加入义军并且最终平定天下的西汉没落皇族子弟,翦伯赞称其为大地主篡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贵族子弟还有很多,项羽,这位楚国落魄贵族便是另一位佼佼者;还有家中四世三公,火拼翟让的瓦岗军领袖李密也有一些在阶级上站在农民对立面的地主参加革命并处于领导层比如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领袖韦昌辉、石达开过去的史书把韦昌辉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