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4页《渔歌子》教学设计执教人:夏贤春教学目标: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说教法和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我准备用诵读法、想象法、品味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从而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渔歌子》,学生读题1、学生通过读题,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讲解和“词”词:也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为了便于歌唱,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在唐宋时代,熟悉音律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叫“填词”后来一般词人不再理会音律,只按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使词逐渐脱离音乐,成为纯粹的文学形式、诗的别体了。
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也有固定的格式,有句数、字数及平仄限制,但没有律诗绝句那么严格与“诗”的最明显区别是句式的多变,有时一个字便是一句现代诗也有长短句,但与“词”是不同的现代诗的长短是完全自由的,“词”是有固定的行数、字数及格式要求的2、生读题目:渔歌子,强调“子”的读法《渔歌子》的子是第三声,是古时候的一种曲调让我们正确的来念念词牌名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渔歌子》讲的又是什么呢?自已读一读,注意这首词里的生字,争取把它读正确二、初读感悟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1)检查学生读词,要求听生字是否读正确,注意“塞、鳜、箬、笠、蓑”等字的读音从读正确、读到字正腔圆、读出词的停顿等方面作评价)2)师范读师:听你们读了这么多,我也想来读读,可以吗?(师节奏鲜明地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好?用课件出示节奏学生评价)(3)过渡师:谢谢你的表扬,相信你也可以读得这样美的,请你自己再读读,注意词语间的停顿,你会读的更好的2、注意停顿,读流利(1)指名学生读,其他生听,并思考:你觉得他哪句读得好?(从停顿、节奏美等方面评价)2)齐读师:大家读的各有千秋,那就请你按着自己的节奏再读一读吧三、走进文本,师生共同解疑。
1、对照注释读,提出问题师:读了这么多次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请你对照注释,仔细的读一读词,拿起笔在你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前后桌互相汇报交流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共同的地方是稍作讲解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师:“西塞山”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个多音字西塞山”一座山的名字,在浙江湖州鳜鱼”的“鳜”,不好记,能认识它,博学!一种淡水鱼,味道很鲜美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师:(“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四、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师示范读学生思考问题1、你看到什么?(1) 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共九种)(2) 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3) 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4) 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白、粉红、青、绿等)2、听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3、你还闻到了什么?(桃花的芬芳、鳜鱼的香味)4、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5、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五、启发想象,感受意境。
品词中画)1、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呢?(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渔翁)节奏快,师:谁补充?还有另外的吗?师:诗词语言很精炼,它可以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面短短一首词,容纳了如此多的景物,如此多的景物当然不可能平铺在画面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最美的画面,使画面丰满、立体、有声有色2、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师:你一定看到了最美的景,耳边传过美妙的声音,或许还能感受到各种江南气息,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让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生描绘想象到的最美画面:A、画面:西塞山前白鹭飞师评:西塞山高耸入云!在你们眼中西塞山是怎么样的?(西塞山连绵起伏,青翠欲滴西塞山前”引导读出山的连绵起伏让我们朗读的声音也高低起伏师领生跟,读好“西塞山前”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如此的悠闲!在西塞山附近展翅飞翔读出白鹭的悠闲,飞得高远,目光追随着白鹭,声音传到山那边了读“白鹭飞”朗读整句:带着这些感受,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评价:这就对了,就该读出这样的起伏、转折、变化。
B、画面:桃花流水鳜鱼肥师评:你眼中的桃花是最美的!怎样的颜色?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你看到的桃花?流水呢?红的花,绿的水,慢慢欣赏啊!再读:桃花流水鳜鱼肥师:想象着想象着,词的意思就明白了!(渗透读古诗词方法:想象画面)结合朗读:你们描绘得画面让人陶醉啊!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师:美哉,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肥肥的鳜鱼, 好一幅山水风光画!(板书:山水风光画)六、吟诵出一个悠闲垂钓人品词中人)1、师: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回去,不想回家景色太美了,诗人醉了,舍不得回去了诗人只是喜欢这美景吗?还喜欢什么呢?不着急,想读懂古诗词啊,一定要了解诗人咱们一起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张志和渗透读古诗词方法:解读诗人)课件出示: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2、师:了解了这些再细细地品一品,此刻你就是诗人,诗人就是你,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什么让你斜风细雨不须归呢?(他很喜欢钓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悠闲自得的生活;钓鱼很轻松的----轻松愉悦的心境)师:的确,诗人是只羡神仙不羡官,只想做一个悠闲垂钓人,过悠闲自得的生活。
板书:悠闲垂钓人)师引:钓着钓着,诗人就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此和谐!(板书:和谐美)真是画中有诗人,诗人在画中读《渔歌子》3、 生练说______的西塞山前,几行白鹭_____,让人不禁想起“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的诗句美丽的桃花竞相开放,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春江水暖,_________的鳜鱼在水里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 这里的景色真___________啊!真让人_____________!4、 小结:多么秀丽的江南美景呀作者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浮想联翩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不禁让我们诵读这首词师生配合读)5、 好一个不须归(板书:不须归)六、课外拓展:师:张志和绝对是个钓鱼能手!理由:他选择的钓鱼场地多好啊!钓鱼嘛我们都知道,鱼钩弯弯,要放鱼饵可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他的鱼钩是直的,为什么?(在孩子的惊讶中,带着疑问结束有孩子的各种猜测,教师:或许、可能、说不准七、板书设计 渔歌子 山水风光画 悠闲垂钓人 和谐美 不须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