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多模态话语分析》ppt课件.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67107395
  • 上传时间:2019-01-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03.5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多模态话语分析,,,,一、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历史发展,二、主要研究成果,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四、参考文献,20世纪90年代(西方),,批评话,,,系统功能语法,社会符号学,传统的语话分析,,,,批评性社会符号学,语分析,,多模态 话语分析,传媒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美学,,,,,,,理论基础,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即语言是社会符号,除语言这外还有非语言符号(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这些非语言符号与语言共同构建社会意义主要观点,图像、音乐、手势、动画、音调等非语言符号在交流中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意义的表达是由多种模态符号来共同实现的,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所有的模态符号都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孤立地研究一种符号模态不能解释话语的全部意义Kress and van Leeuwen,,,提出“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这个概念,他们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拓宽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奠定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80年代后期:,,话语分析,,篇章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话语表层形式与深层社会结构和权势之间的关系,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Kress &van Leeuwen开始尝试包括对语调、音乐、视觉图像、雕塑、绘画、建筑的研究,自此“社会符号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模态符号对交际的作用,关注在社会情境下所有的符号模态构建意义的过程2002年首届国际多模态话语研讨会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召开,并出版会议论文集Perspectives on Multimodality.以后每隔两年举行一次2006年在意大利Pavia 召开的第三届多模态大会,涵盖了身体符号学、数字和因特网语类、多媒体翻译、多模态文化和教育、视觉艺术和电影等七个主题本世纪初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发表论文内容涉及广告、教学、建筑、影视等诸多领域,,2009年我国国内第一本多模态话语专著《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出版,,,,,主要代 表人物,Kress,van Leeuwen, Lemke,Jewitt O'Halloran,O'Toole,Ventola,Baldry,Thibault,Socollon,顾曰国、韦琴红,李战子,胡壮麟,张德禄,朱永生,叶起昌,成文,田海龙等,主要研究成果,,,国外主要成果,国内主要成果,,,,,再现,互动,构图,概念,,人际,,组篇,,,Kress&Leeuwen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叙事,概念,行动、反应、言语和心理,分类、分析、象征,接触、社会距离、态度,信息价值、突出度、分格,,O’Halloran, K. L.(1999a; 1999b; 2000; 2003; 2004)不仅研究多模态的理论建构,还专门研究了数学语篇中的多模态现象,数学公式与语言之间的转换。

      Royce, T.(1998,2002)探讨了广告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互补性,以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Jewitt(2006)观察了教师使用互动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s)时对节奏、多模态和互动性的资源分配,分析了互动白板语篇设计和教学原则,探讨课堂教学中多模态读写、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的关系;,,MDT理论 (Mediated Discourse Theory) 介入性语篇分析 Scollon,,交际社会语言学,民俗方法论,语言人类学,跨文化交际,社会文化心理学,该理论试图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语篇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以弥补以往的语篇分析理论忽略了行为而社会学理论忽略了语篇的不足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文化层面 文化语境 语境层面 情景语境 内 意义层面 话语意义 容 层 面 形式层面 形式及关系 表达层面 媒体,,,,,,,意识形态,体裁,,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概念意义 人际意义 谋篇意义,,形式,关系,,语言、图觉、 声觉、感觉,,互补 非互补,,语言,非语言,,伴语言 纯语言,,身体、非身体,外语教学中模态的选择,基本因素(1)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话语范围 (2)教学对象的情况,以及与授课者的关系--话语基调 教学条件和场所--话语的方式 多模态选择的目的:补缺,强化,吸引注意力,帮助理解 三个角度: (1)为外语教学提供情景和便利条件 (2)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 (3)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Kay L. O’Halloran, Multimodal Analysis and Digital Technology [2]Gu,Y. A multimodal text analysis of an anniversary ceremony in China,2006 [3]Gu,Y. Multimodal text analysis: A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 to situated discourse,2006 [4]YINGEN XIONG AND FRANCIS QUEK,Hand Motion Gesture Frequency Properties and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5]Jaime Snyder, Applying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study image-enabled communication [6]WeiQingHong, Studies on Multimodality and Multimodal Discourse in Visual Surroundings,2009,Thank you,。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