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发展资料.doc
18页元杂剧的发展线索第一节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中国戏曲是融文学、美术、音乐、歌曲、杂技、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与传统的“乐”文化复合性特征有着天然联系上古原始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 春秋战国:俳优楚庄王“优孟衣冠”汉代:百戏(歌舞、杂技、武术),角抵戏隋代:九部乐中原乐舞和边民乐舞的交流 唐代: 歌舞渐趋戏剧化 《霓裳羽衣舞》等大型歌舞;《代面》等小型歌舞 “参军戏”(参军、苍鹘两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戏剧化 唐代传奇为戏曲剧本提供了故事素材;唐代诗歌、宋代长短句为戏曲唱词提供了借鉴 宋代:杂剧演员已发展到五人,有完整故事情节 金代:院本体制同宋杂剧,是向元杂剧的过渡形式 宋金说唱艺术“诸宫调”,提供了解决故事内容与联套曲牌的音乐形式结合问题的借鉴 古典戏曲产生并成熟于宋元时期元代杂剧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发展至宋元时期,与叙事文学相汇合,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说唱艺术中“诸宫调”的形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艺形式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因素的特性,并将其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和风格特色;特别是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结合,确立了元杂剧作为诗剧的基本风貌。
明清: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 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清代的南洪北孔: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国五大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元杂剧的兴盛一、 元杂剧1、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和文学样式发展的结果宋杂剧和金院本是戏剧的雏形在二者的基础上,融合宋金时期在民间流行的说唱结合的诸宫调,便产生了元杂剧 2、元杂剧定义 是金末元初在北方产生的、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以北曲演唱,体制完备,角色齐全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名作如《窦娥冤》《西厢记》等3、戏曲“代言体” 李白的《长干行》是典型的“代言体” 戏曲代言体是指戏曲的文体结构 ,其核心是要弄清楚“谁”代“谁”言说 戏曲“代言体”结构包含着五种话语言说方式 : 一是剧作家“代”人物立“言” ; 二是表演者扮演人物“现身说法” ,“代”人物“言” ; 三是“行当”“代”剧作家“言” ; 四是剧中人物“代”剧作家“言” ; 五是剧作家巧借“内云”、“外呈答云”等形式“代”剧场观众“言”。
4元杂剧的基本形式(1).“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折”是故事发展的一个段落,又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四折之外可补一“楔子”2).每折都由“唱”“科”“白”三要素组成; 唱:唱曲由曲词和曲调构成曲词:长短句交错基本每句押韵,一折中一 韵到 底曲调:每折用同一宫调的多种曲子.科:表演泛科,介 指示演员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如:“做把盏科”,“作掩泪科” 白:道白有独白、背白、对白、带白、开场白、定场白、收场白等3).以旦、末为主的多种角色主角正旦(旦本戏),主角正末(末本戏) 另有净、丑及加“外”“贴”“副”“冲”的旦、末、净角5. 元杂剧的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社会问题剧;(《窦娥冤》)二是歌颂忠智豪杰,反映人民反抗斗争的英雄传奇剧和历史剧;(《单刀会》、纪君祥《赵氏孤儿》 )三是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命运和家庭问题的风月爱情剧和家庭剧;(《救风尘》、《望江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等 )四是表现人生态度的伦理剧和隐逸剧(神仙道化和隐居乐道 )等 元杂剧的家庭伦理剧着重宣传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中的“孝节义”。
多取历史上著名的伦理故事,或当代生活中遵守封建伦理道德的楷模人物,加以铺陈敷演如无名氏的《小张屠焚儿救母》 6. 元杂剧的艺术特点一是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流,又不乏积极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二是戏剧冲突集中、情节紧凑,特别适合于舞台演出;三是人物塑造上,全方位塑造了形形色色、栩栩如手的人物形象,勾画出一幅元代社会的总体图卷;四是语言通俗而又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此外,同以往文学形式相比,元杂剧还表现出它的鲜明的群众性,具体表现为戏剧故事,戏剧人物的群众性,戏剧创作过程的群众性,戏剧演出过程的群众性,和戏剧作家队伍的群众性 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戏曲本身的发展;2、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3、金元时代动荡激越的现实生活、黑暗政治的影响 胡祗遹: “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4、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关键性作用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使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5、统治阶层对戏曲艺术的爱好提倡, 思想文化统治的相对薄弱,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起作用元代儒生不幸的遭际:从1237—1315年科举中断78年,文人沦落。
郑思肖《心史》: “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余阙《青阳先生文集·贡泰父文集序》说:“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则多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青木正儿:“不遇不平的文士,染笔于通俗文学作为发散郁闷的工具者,终于加多起来元代统治阶层对戏曲的爱好、提倡:入主中原的金元统治者,对融歌舞表演、插科打诨和敷衍故事为一体的杂剧,很有兴趣和爱好蒙古兵在攻城掠地的战争中,不杀倡优,掳来供自己娱乐之用南宋·孟珙《蒙鞑备录》曰,蒙古“国王出师,亦从女乐随行忽必烈在桓州指挥战争时,曾命教坊中人作《白翎花曲》管理乐人的教坊司居有正三品的高位文化的沟通造就一批少数民族作家:少数民族作家接受汉文化熏陶,擅长汉语创作笔端流露出各式各样的风情格调,使元代文坛更加多姿多彩李直夫(蒙古人)、杨景贤(蒙古人)、耶律楚材(契丹人)、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剌(蒙古人)、薛昂夫(西域人).(李直夫《虎头牌》王实甫《丽春堂》)三、元代戏曲繁荣的表现1、剧本数量多,题材丰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 剧目530多种,存156种(《元曲选》94种,《元曲选外编》收62种)题材分婚恋、公案、历史、豪侠、神仙道化等。
2、作家众多,名家辈出 有名有姓者220多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名家,或擅文采,或擅本色,争妍斗艳,使剧坛繁荣元曲四大家:元明清许多评论家提法各有不同:周德清《中原音韵》说 “关郑白马”,何良骏《四友斋丛书》说“马郑关白”,王骥德《曲律》说“王、关、马、白” ,徐复祚《曲论》说“马、关、白、郑”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代曲家,自明朝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元杂剧的创作与代表作家 按照时间划分:一般认为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 、高文秀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按照地域划分,一般认为元代的戏剧活动,有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在大都,“南北二城,行院、社直、杂戏毕集”(刘祁《析津志》),涌现了大批杂剧艺人许多杰出的剧作家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或是大都人,或在这里活动。
北方戏剧圈的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出从北方传来的杂剧,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3、杂剧演出频繁,城乡活跃观众大量,名伶众多 夏庭芝《青楼集志》说:当时 “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 名伶:珠帘秀、赛帘秀、燕山秀、天然秀、梁园秀、忠都秀、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各有所长,伎艺高超,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四、元杂剧的发展和分期以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一)前期(金亡—元成宗大德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以大都为中心,剧作家主要是北方人(《录鬼簿》载前辈已死名公才人56人都是北方人)作家多,作品多,质量高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等著名的戏剧家的剧作,大都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高度的审美价值1、爱情婚姻戏: 关汉卿《拜月亭记》,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杨显之《潇湘夜雨》,石君宝《秋胡戏妻》,石子章《竹坞听琴》,戴善夫《风光好》,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特征: 一是剧中的书生的身份多半为命运不济的晦气的穷秀才,女子一方却多半出身富贵门第,或有大家闺秀一般的文化素养的“上厅行首”,双方的实际生活地位(穷和富)往往高下悬殊。
二是故事情节多半是青年男女竭诚相爱,而中间有外力进行干扰,或鸨bǎo母嫌贫爱富,或商人加以破坏,或女方父母出于门第观念的考虑进行阻挠 三是剧中的女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在反抗外来阻碍,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常常表现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2、神仙道化剧 内容大抵是或敷演道祖、真人悟道飞升的故事,或描述真人度脱凡夫俗子和精怪鬼魅的传说不管故事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的角度有多么纷繁的变化,这些作品大都是以对仙道境界的肯定和对人世红尘的否定,构成它们内容上的总特点《黄粱梦》、《竹叶舟》 特征: 一、仙道和隐逸常常交织在一起 二、这些真人谴责的对象也往往是豪门中人物 三、这些道祖们指点的榜样,常常是著名的退隐儒生神仙道化剧出现上述特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元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的苦闷甚至绝望的思想情绪,是神仙道化戏涌现的重要原因 二宋元时,一批儒生出身的道家,对原来讲究飞升炼化之术、祭醮jiào禳ránɡ禁之科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设立了新道教一一全真教他们以“忍辱含垢,苦己利人”为宗,提倡摒弃名利,“渊静以明志”,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因此,神仙道化戏中屡屡提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只要丢掉名缰利锁,便可返本归真,得到解脱。
3、公案剧 关汉卿《蝴蝶梦》《鲁斋郎》《窦娥冤》;武汉臣《生金阁》、孟汉卿《魔合罗》;李行道《灰阑记》;无名氏《陈州粜米》《抱妆盒》《盆儿鬼》 元代公案剧大致可归为两类: 第一类主要写权豪势要欺压无辜百姓,清官惩治豪强,为百姓申冤昭雪,诸如《鲁斋郎》、《蝴蝶梦》和《陈州粜米》等 第二类多写恶人图财害命,或因家庭问题,财产继承问题引起争执,良善受欺受诬,由清官伸张正义如《灰栏记》、《盆儿鬼》、《神奴儿》、《魔合罗》和《勘头巾》等4、水浒戏: 公案剧中的一个分支现存元人水浒剧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一类:良善的平人遭到强人、恶霸的欺凌或百姓之间发生纠纷时,弱者受侮,梁山好汉扶弱抑强,诛恶锄奸 元人水浒剧中的梁山泊像是一个惩恶扬善的公正的法庭《燕青博鱼》5、社会剧 《窦娥冤》、《酷寒亭》、《合汗衫》,《货郎旦》、《罗李郎》,《看钱奴》、《冤家债主》、《东堂老》,《老生。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