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陇东根据地的冬学陇东学院.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135****微信
  • 文档编号:276749667
  • 上传时间:2022-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7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陇东根据地的冬学_陇东学院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陇东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以冬学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社教运动,对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医疗卫生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陇东根据地的冬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表达   关键词:陇东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 冬学   陇东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局部,1937年9月边区政府开展“识字运动〞,提出了“开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提高边区成年人之民族意识与政治文化水平〞的教育方针,陇东根据地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响应,密切配合,在广阔人民中间开展了扫盲识字教育,并创造了冬学这种学习形式   冬学是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将居住比较分散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在不脱离生产、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群众性的扫盲识字教育的一种形式陇东根据地的冬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1940年)是起步阶段总体特点是起步艰难,而效果良好1937年冬首次开办冬学,由于群众封建思想观念浓厚,文化水平低,认识不到位,认为上冬学没长进,不愿上在此情况下,环县干部率先垂范,遣送自己的子女带头上,收效良好新正县二区五乡冬学教员,因为是当地人,就利用群众的封建观念,对抗区级的指示,对冬学的校务极不负责,后来发动群众斗争,终于解决了问题。

      宁县开办冬学后,旧教育的弱点完全暴露,连小学生也要求、甚至主动跑到冬学中去学习1938年陇东冬学开展到95所(合水、镇原因无资料未统计),有学员1581名教材主要是新千字文、边区群众报、救亡报等,后来边区教育厅统一编写了边区民众读本(含抗日三字经、日用杂字、庄稼杂志、卫生课本)作为课本,以识字为主,在妇女中教认票子、放足,批判买卖婚姻,只有少数妇女学识字各县成立了冬学委员会进行管理1939年2月边区政府教育厅发出了关于消除文盲及实行方法的通令,要求庆环分区各县在一年内消灭文盲6100名据不完全统计,到1940年陇东分区办有冬学80处,学生1334名为了检查学习效果,各县组织进行了识字测验,对参加冬学考试合格的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第二阶段(1941――1942年)是曲折中前进阶段总体特点是冬学继续向前开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941年到1942年陇东根据地在社会教育中认真贯彻边区教育厅关于“整顿空架子的社教组织〞的指示,对以冬学为中心的社教组织进行整顿,强调办冬学“以重质为主〞、“重质不重量〞,并且规定冬学以新文字、文化教育为中心,方块字为辅,改善冬学教员生活等为提高冬学质量,各县还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冬学委员会,订立了竞赛条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曲子县提出〞少而精〞的原那么,决定冬学教员由被裁减的小学教员和陇东中学的毕业生担任庆阳县决定冬学教员经三科(教育科)选择,在开学前集中训练一周,还办了女冬学2处镇原县在初小办冬学,解决了校舍桌凳短缺问题,改强迫入学为民主劝学,规定离校5里外的学生都要住校,建立了校务会议,实行分级教学,严格考试制度,使冬学教育正规化这些政策措施对提高冬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没有念过书的毛遇光在冬学学习60天,就能用新文字写信记账但是从1941年开始陇东根据地由于机械地执行边区教育厅规定的办学标准,“每校最低20人,学习时间必须保证3个月足,自始至终不得缺学,教育成果要达80%〞,片面强调正规和集中办学,导致冬学数量减少,使冬学的开展受到一定影响1942年陇东各级党政组织结合整风运动对冬学过分强调正规化的偏向进行纠正,并按照群众需要和自愿的原那么进行相应改革,从此冬学教育又蓬勃开展起来了   第三阶段(1943年――1946年)是蓬勃开展的阶段总体特点是冬学数量多,学员热情高习效果,各县组织进行了识字测验,对参加冬学考试合格的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第二阶段(1941――1942年)是曲折中前进阶段总体特点是冬学继续向前开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941年到1942年陇东根据地在社会教育中认真贯彻边区教育厅关于“整顿空架子的社教组织〞的指示,对以冬学为中心的社教组织进行整顿,强调办冬学“以重质为主〞、“重质不重量〞,并且规定冬学以新文字、文化教育为中心,方块字为辅,改善冬学教员生活等为提高冬学质量,各县还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冬学委员会,订立了竞赛条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曲子县提出〞少而精〞的原那么,决定冬学教员由被裁减的小学教员和陇东中学的毕业生担任庆阳县决定冬学教员经三科(教育科)选择,在开学前集中训练一周,还办了女冬学2处镇原县在初小办冬学,解决了校舍桌凳短缺问题,改强迫入学为民主劝学,规定离校5里外的学生都要住校,建立了校务会议,实行分级教学,严格考试制度,使冬学教育正规化这些政策措施对提高冬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没有念过书的毛遇光在冬学学习60天,就能用新文字写信记账但是从1941年开始陇东根据地由于机械地执行边区教育厅规定的办学标准,“每校最低20人,学习时间必须保证3个月足,自始至终不得缺学,教育成果要达80%〞,片面强调正规和集中办学,导致冬学数量减少,使冬学的开展受到一定影响1942年陇东各级党政组织结合整风运动对冬学过分强调正规化的偏向进行纠正,并按照群众需要和自愿的原那么进行相应改革,从此冬学教育又蓬勃开展起来了。

        第三阶段(1943年――1946年)是蓬勃开展的阶段总体特点是冬学数量多,学员热情高教学法〞(即把所教的字写在纸条上,先教会组长,再由组长把纸条子分发给组员,教他们识字认完会写后,再换字条学习)镇原县刘家城妇女冬学起初以识字为主,学员仅26人,后来教员李冰珠(延大同学)了解到该村妇女疾病多,儿童死亡率高的情况后,按照群众需要,改为以卫生为主,参学人数猛增,妇女不仅识了字,还学到了疾病预防、卫生常识,到达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华池县城壕村劳动英雄张振财在自己识字的同时,还带着全村识字,立下了在二年内消灭全村文盲的方案,1944年10月2日解放日报称赞道:“中国历史上任何教育家没有能够解决的一个困难,现在在张振财领导下面的城壕村识字夜校已经开始给它作出了有效的答案了〞  总之,陇东根据地的冬学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群众需要和现实条件出发,按照群众自愿原那么,因陋就简,积极办学,创造出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短期内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医疗卫生水平,是陇东地区史无前例的壮举,揭开了陇东民众教育新的篇章,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陕甘宁边区陇东根据地的文教卫生事业 刘凤阁 主编 中共庆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 1992年3月   2.陇东民主革命简史 俄向军 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3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