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及解析.doc
14页2010 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50 分)1、 ( 2010•广东)若集合 A={0,1,2 ,3} ,B={1,2,4},则集合 A∪B=( )A、{0,1, 2,3,4} B、{1 ,2 ,3,4}C、{1,2} D、{0}考点:并集及其运算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按照并集的定义直接写出 A∪B 即可.解答:解:∵A={0,1,2 ,3},B={1 ,2 ,4} ,∴A∪B={0,1,2,3,4}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求并集及运算.属于基础题.2、 ( 2010•广东)函数 f(x )=lg(x+1)的定义域为( )A、 (﹣ ∞,+∞) B、 (﹣∞,﹣ 1]C、 (﹣1,+∞) D、[ ﹣1,+∞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可知,真数大于 0,建立关系式,解之即可.解答:解:f( x)=lg(x+1)x+1> 0 解得, x>﹣1∴函数 f(x)=lg(x+1 )的定义域为(﹣1,+∞ )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对数函数定义域的求解一般确保真数恒大于0,属于基础题.3、 ( 2010•广东)若函数 f(x)=3 x+3﹣x 与 g(x )=3 x﹣3﹣x 的定义域均为 R,则( )A、f(x)与 g(x )均为偶函数 B、f(x)为奇函数,g(x)为偶函数C、f (x)与 g(x )均为奇函数 D、f(x)为偶函数,g(x)为奇函数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专题:函数思想分析:首先应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即偶函数满足公式 f(﹣x)=f(x) ,奇函数满足公式 g(﹣ x)=﹣g( x) .然后在判断定义域对称性后,把函数 f(x)=3 x+3﹣x 与 g(x)=3 x﹣3﹣x 代入验证.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由偶函数满足公式 f(﹣x)=f (x) ,奇函数满足公式 g(﹣x)=﹣g(x) .对函数 f(x)=3 x+3﹣x 有 f(﹣ x) =3﹣x+3x 满足公式 f(﹣ x)=f(x)所以为偶函数.对函数 g(x) =3x﹣3﹣x 有 g(﹣x)=3 ﹣x﹣3x=﹣g(x) .满足公式 g(﹣x)=﹣g (x )所以为奇函数.所以答案应选择 D.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对于偶函数满足公式 f(﹣x)=f(x) ,奇函数满足公式 g(﹣ x)=﹣g(x )做到理解并记忆,以便更容易的判断奇偶性.4、 ( 2010•广东)已知数列 {an}为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 n 项和,若 a2•a3=2a1 且 a4 与 2a7的等差中项为 ,则 S5=( )54A、35 B、33C、31 D、29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专题:计算题分析:用 a1 和 q 表示出 a2 和 a3 代入 a2•a3=2a1 求得 a4,再根据 a4+2a7=a4+2a4q3,求得 q,进而求得 a1,代入 S5 即可.解答:解:a 2•a3=a1q•a1q2=2a1∴a4=2a4+2a7=a4+2a4q3=2×54∴q= ,a 1= =1612 𝑎4𝑞3故 S5= =3116( 1﹣125)1﹣12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属基础题.5、 ( 2010•广东)若向量 =(1,1 ) , =(2,5) , =(3,x)满足条件(8 ﹣ )→𝑎 →𝑏 →𝑐 →𝑎→𝑏• =30,则 x=( )→𝑐A、6 B、5C、4 D、3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所给的向量的坐标,写出要用的 8 ﹣ 的坐标,根据它与 的数量积是 30,利→𝑎→𝑏 →𝑐用坐标形式写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得到关于 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向量 =(1,1) , =(2 ,5) ,→𝑎 →𝑏∴8→𝑎﹣→𝑏=( 8, 8) ﹣( 2, 5) =( 6, 3)∴( 8→𝑎﹣→𝑏) •→𝑐=6×3+3𝑥=30∴x=4.故选 C.点评:向量的坐标运算帮助认识向量的代数特性.向量的坐标表示,实现了“形” 与“数” 的互相转化.以向量为工具,几何问题可以代数化,向量是数形结合的最完美体现.6、 ( 2010•广东)若圆心在 x 轴上、半径为 的圆 O 位于 y 轴左侧,且与直线 x+2y=0 相切,5则圆 O 的方程是( )A、 (x﹣ ) 2+y2=5 B、 (x+ ) 2+y2=55 5C、 (x﹣5) 2+y2=5 D、 (x+5) 2+y2=5考点: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先看圆心,排除 A、C,在 B、D 中选一个验证直线 x+2y=0 相切即可.解答:解:因为圆 O 位于 y 轴左侧,显然 A、C 不符, (﹣5 ,0)到直线 x+2y=0 的距离为 .5故选 D.点评:本题采用回代验证方,法解答灵活.还可以数形结合估计法,直接推得结果.7、 ( 2010•广东)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45 35C、 D、25 15考点:椭圆的应用;数列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设长轴为 2a,短轴为 2b,焦距为 2c,由题意可知:a+c=2b,由此可以导出该椭圆的离心率.解答:解:设长轴为 2a,短轴为 2b,焦距为 2c,则 2a+2c=2×2b,即 a+c=2b⇒(a+c) 2=4b2=4(a 2﹣c2)整理得 5e2+2e﹣3=0,∴ 或 e=﹣1(舍去) ,𝑒=35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椭圆的离心率,难度不大,只需细心运算就行.8、 ( 2010•广东) “x>0”是“ >0”成立的( )3𝑥2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当 x>0 时,x 2>0,则 >0,显然成立, >0,x 2>0 ,时 x>0 不一定成立,3𝑥2 3𝑥2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我们可得“x>0”是“ >0”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3𝑥2解答:解:当 x>0 时,x 2> 0,则 >03𝑥2∴“x>0”是“ >0” 成立的充分条件;3𝑥2但 >0,x 2>0,时 x>0 不一定成立3𝑥2∴“x>0”不是“ >0” 成立的必要条件;3𝑥2故“x>0” 是“ >0”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𝑥2故选 A点评: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①若 p⇒q 为真命题且 q⇒p 为假命题,则命题 p 是命题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 p⇒q 为假命题且 q⇒p 为真命题,则命题 p 是命题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 p⇒q 为真命题且 q⇒p 为真命题,则命题 p 是命题 q 的充要条件;④若p⇒q 为假命题且 q⇒p 为假命题,则命题 p 是命题 q 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⑤判断命题 p 与命题 q 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 ”的原则,判断命题 p 与命题 q 的关系.9、 ( 2010•广东)如图, A1B1C1 为正三角形,与平面不平行,且 CC1>BB 1>AA 1,则多面体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A、 B、C、 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由题意,结合三视图的定义,容易判定 A,B,C,不正确.解答:解:因为 A1B1C1 为正三角形,A 1B1BA 正面向前,所以正视图不可能是 A,B , C,只能是 D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三视图的基本知识,是基础题.10、 ( 2010•广东)在集合 {a,b,c,d}上定义两种运算+和*如下那么 d*(a+c) ( )A、a B、bC、c D、d考点:集合的含义专题:新定义分析:先计算(a+c)的结果,再计算 d*(a+c )的值.解答:解:由上表可知:(a+c)=c ,故 d*( a+c)=d*c=a ,故选 A点评:本题考察集合的含义,正确理解 2 种运算.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满分 20 分)11、 ( 2010•广东)某城市缺水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制定节水管理办法,对全市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 4 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分别为 x1,…,x 4(单位:吨).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分别为 1,1.5 ,1.5,2 ,则输出的结果 s 为 .32考点:程序框图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累加 S 的值并输出,模拟程序的运行,用表格对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进行分析,不难得到输出结果.解答:解: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变量值变化情况如下表:第一(i=1)步:s 1=s1+xi=0+1=1第二(i=2)步:s 1=s1+xi=1+1.5=2.5第三(i=3)步:s 1=s1+xi=2.5+1.5=4第四(i=4)步:s 1=s1+xi=4+2=6,s= ×6= 第五(i=5)步:i=5>4,输出 s=14 32 32故答案为:32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 ,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既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12、 ( 2010•广东)某市居民 2005~2009 年家庭年平均收入(单位:万元)与年平均支出(单位:万元)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根据统计资料,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13 ,家庭年平均收入与年平均支出的回归直线方程一定过 (12.98,9.48) 点.考点: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把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中间一个是中位数,回归直线一定过样本中心点,求出横标和纵标的平均数,得到样本中心点.解答:解:求居民收入的中位数,把居民收入这一栏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一个数字是 13,∴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13,∵ =12.98,𝑥=11.5+12.1+13+13.3+155=9.48,𝑦=6.8+8.8+9.8+10+125∴回归直线一定过(12.98,9.48)故答案为:13;(12.98,9.48)点评:对于一组数据,通常要求的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这样的问题可以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最基本的知识点.13、 ( 2010•广东)已知 a,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所对的边,若 a=1,b=,A+C=2B ,则 sinC= 1 .3考点:正弦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 A+C=2B 及 A+B+C=180°求出 B 的值,再由正弦定理求得 sinA 的值,再由边的关系可确定 A 的值,从而可得到 C 的值确定最后答案.解答:解:由 A+C=2B 及 A+B+C=180°知,B=60°,由正弦定理知, ,1𝑠𝑖𝑛𝐴= 3𝑠𝑖𝑛60°即 ;𝑠𝑖𝑛𝐴=12由 a<b 知,A<B=60°,则 A=30°,C=180° ﹣A﹣B=90°,于是 sinC=sin90°=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和正弦函数值的求法.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考察以基础题为主,要强化记忆三角函数所涉及到的公式和性质,做到熟练应用.14、 ( 2010•广东)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 中,DC∥AB, CB⊥AB,AB=AD=a ,CD= ,点𝑎2E,F 分别为线段 AB,AD 的中点,则 EF= .𝑎2考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 EF 的长,关键是关键是构造一个三角形,使 EF 位于该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求解:解答:解:连接 DE,∵四边形 AB。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