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x
10页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既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在案例的撰写、教师传授和学生积极性上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从而促进案例教学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高校;《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 作者:宋惠芳(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以公共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其管理活动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因此,《公共管理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较系统地介绍其理论框架,但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运用到《公共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然而,在实际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初衷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对于《公共管理学》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以故事的形式把相关的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再将案例置放在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案例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来搭构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仅使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框架模型变得易懂可学,而且打破了沉闷的课堂,增添了活跃氛围;这对提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公共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涉及诸多学科门类,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公共组织、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工具等方面的课程,在体系框架上和内容上都互有牵连,共同搭构起《公共管理学》的课程体系由于涉及的理论内容相当繁杂、而且相当多的理论内容来自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关于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基本为零,仅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分析,学生要掌握这些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框架模型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而以案例故事为载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可感知的甚至是发生在身边的个案来表述,再经过解剖案例的教学过程,学生心理上不再抵触也易于掌握。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认真倾听或是观看视频内容,主动地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解读,形成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然后和同学在课堂甚至是课后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在充分交换意见过程中既梳理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又逐渐形成共识,产生更为成熟的见解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纯粹理论知识的介绍与解说无异于纸上谈兵,案例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灌输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公共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即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能力,进而运用到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通过案例描述公共管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由此学生获得较为具体的、感性的认知;不仅如此,一次成功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能够把学生带入它所预设的情景中,学生感受到案例中行为者各种表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以管理者的身份去分析判断,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不知不觉地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从“书呆子”到“实践者”的转变有莫大的帮助 第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在:会分析、会表达、会写作,最终表现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会处理各类事务这与案例教学的初衷的契合的。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起今后在社会打拼所需要的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需要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对案例进行重新梳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其次,对案例的讨论甚至争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需要学生对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这就锻炼了学生写作水平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严肃性,这对于课堂教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抽象的内容会因晦涩难懂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失去兴趣;严肃的内容会因枯燥无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厌烦感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使书本知识活跃起来,使学生的精神情绪灵动起来理由如下:一是案例本身的故事性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是往往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是现实中真实的事件,这就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二是案例展示方式的多样性音频、视频、动漫、PPT等诸多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得一个简单的案例可以形象化,案例具有声音、图像、动感,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灵动性。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可不谓竭尽全力介绍抽象的理论知识或做纯粹的逻辑推理,以期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殊不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要么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要么学生昏昏欲睡、胡想联翩以致于造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没劲”的后果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课堂上展示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载体使案例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二是案例教学过程有教师一人的独唱,有事件现场的再现,有发言、讨论、辩论的各种精彩,或是单枪匹马、舌战群英;或是团结一气、同仇敌忾;或是三国演义、各自精彩如此这般,何愁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教师没有教学激情,何愁课堂氛围不生动有趣呢?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丰富知识储备与提升教学能力 第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丰富知识储备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以提升教师在广泛地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筛选材料、制作案例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为了制作出好的案例,教师要围绕者某一主题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以“政府间关系”为主题需要收集的材料就相当多,如国内各级政府间的关系、国外政府间的关系、发达国家政府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间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府间关系。
收集这些材料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个案例、上好一次课,更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开拓视野的机会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得以提升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制作案例的各种多媒体软件,还要具备在课堂上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学习音频、视频、动漫、PPT等制作方法,借助多媒体将案例材料再现出来,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应,这对教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还需要教师能有条理地描述故事、组织课堂讨论、应对突发情况、掌控全场等,这些能力要求都将在一次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得以提升 二当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管理学》案例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 案例教学对案例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真实可靠,立足于社会现实,与《公共管理学》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关联度,能够反应国情民风然而,在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缺乏时效性和本土性,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瓶颈 一是案例缺乏时效性当前社会瞬息万变,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到外界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获取的信息量有时比教师还要丰富,而课堂上陈旧的案例不仅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反应冷淡,更有甚者耻笑教师落伍与闭塞;而且也难以有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借用案例阐述清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二是案例缺乏本土性我国高校将案例教学运用于《公共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并不长,初期,由于国内案例资源的匮乏使得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大都使用国外的成型案例;即使在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学》学科研究建设较为成型,但由于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强于国内,致使许多教师弃国内案例而选国外案例然而,由于中西方的差异较大,西方学者撰写的公共管理案例难以体现我国国情民风和公共管理体制的特点;再者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了解并不深入透彻,对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体制更是知之甚少,这种距离感使学生很难“移情”到案例情境中,更不用说对案例的准确分析和解读了 (二)《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困境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注重用理论来研判社会现实,注重技术化的解决途径,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 一是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是经由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在其受教育阶段几乎没有参与过案例教学,自身没有案例教学的体验;且多数是一毕业就在学校工作,缺少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实践经验;许多高校也缺乏对教师案例教学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使得教师难以熟练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即使使用了案例教学也经常因分析视角单一,点评缺乏深度,而无法取信于学生,最终草草收场 二是滥用案例教学主要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夸大案例教学的功效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需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为前提,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充分地对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纯粹大量的案例教学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反而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②把案例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在实践中,教师常常将案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工具,案例教学成了“例证”,完全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宗旨③案例与教学内容关系度低教师生搬硬套地将案例安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认为只要使用了案例,教学形式就实现多样化,而不考虑案例内容是否与教学主题相符 三是案例教学技巧掌握不当由于案例教学的经验不足,教师在掌控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①消极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抛出一个案例放任学生无序讨论,自己不给予必要的指导,也不做评价;或者对讨论过程出现的冷场、偏颇等问题不及时解决与纠正②过分积极型教学,教师把持课堂,滔滔不绝,整个过程与学生无关,学生只需听③急躁型教学,教师或者怕学生不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案例讨论,常常打断学生发言;或者急于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论,案例讨论不能够连续、自由、充分地展开。
④片面型教学,教师只关注分析结果,却不去考察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三)《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学生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缺少任何一方,有效的案例教学都不能实现当前由于学生方面的某些因素也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是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由于当前中国中小学普遍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听记考,独立学习能力差,对问题讨论或者不愿主动参与,或者羞于表达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试教学仍存在于高校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加重了学生被动性学习的惰性以致于运用案例教学时,学生要么被动接受安排,勉强应付;要么借故躲开,不愿参与;要么不理不睬,依旧故我 二是学生解剖案例的能力较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去质疑老师的观点,更不用说和老师争辩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的学生不懂得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解剖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