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加快航天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航天航空产业园区-遵义市航天航空产业发展调研.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430437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0.9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加快航天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航天航空产业园区遵义市航天航空产业发展调研 多年来,驻遵航天航空企业为遵义市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了遵义市工业化进程,为推动遵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遵义市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根据市政府领导关于“加快发展航天航空产业,打造航天航空产业园区”的指示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航天航空集团的战略合作,创新发展思路,切实找准突破口,加快推进“退城进园”,全力打造遵义航天航空产业园,我们深入有关航天航空企业调研,全面了解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遵义航天航空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一 发展概况(一)历史沿革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和毛泽东同志“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路,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三线”建设时迁进军工企业,其中主要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企业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遵部分企业40多年来,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承担了大量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特别是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于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企业均以数字编号命名,主要分布在现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等山区地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根据国家产业调迁政策精神,多数民品企业开始向遵义中心区域集聚,形成位于汇川区大连路的江南航天高科技工业园,当时主要是为遵义航天汽车配套生产目前,仍有航天精工、凯山特车等企业未进园区,分布在汇川城区以外的新浦新区、遵义县等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因军品企业搬迁贵阳小河,061基地形成了遵义和贵阳两个园区200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南航天高科技工业园正式升格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军民结合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十五”期末,按照国家“调整改造工程”要求,多数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2006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南航天高科技工业园正式更名为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遵义园区)该园区是一个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开放式园区,占地1246.9亩(含生活区118.1亩),总资产近100亿元,现有各类企事业单位19家,其中,控股工业企业9家,事业单位4家,控股贸易类企业2家,参股企业4家;有离退休职工14000多人,在职员工10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00人,高级职称近600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遵企业有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天义电工厂,1965年由天津航空机电公司(国营105厂)内迁包建的航空继电器专业制造厂家,从建厂至今坐落于汇川区天津路。

      其隶属于贵航集团期间,于2004年5月,以其98.67%的股份和遵义天义利威公司(现已转为民营)1.33%的股份,共同投资兴建了贵州天义电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后因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调整,贵州天义电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划归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贵航集团管理(天义电器公司股份无偿划转,天义利威公司股份由贵航集团收购),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划归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管理中航工业在遵企业占地259.25亩(含生活区82亩),总资产6.18亿元目前天义电器和天义电梯两家企业,有退休职工1081人,在职员工175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0余人,高级技师12人贵州航空动力有限公司,1965年由大连5706工厂分迁而来,原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7工厂,现仍位于汇川区高坪镇李家湾,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修理,2012年,非航收入1000万元,公司占地793亩,总资产3.36亿元,在职员工379人二)主导产业近年来,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产业等基础优势,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航天航空军工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做大做强民用产业,大力发展机电配套及装备制造业。

      多数企业的军民结合产品比重超过75%,其中,新力铸锻、乌江机电、凯星液力等企业军民结合产品已达90%以上,航天航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目前,遵义市航空企业相对较少,航空产业所占份额不大,但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初步形成以航天零部件、航空零部件为代表产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特种专用汽车、中型客车等整车产品和汽车前后桥、散热器、电池、精密齿轮等零部件为代表产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铝工业技术装备、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智能灌溉装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等装备为代表产品的装备制造产业;以特种铸锻件、紧固件、连接件、橡胶件、精密齿轮等基础件为代表产品的工业基础配套件产业2012年,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实现产值近70亿元,占061基地产值的70%,缴纳税金1.2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基础配套件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9亿元、7亿元,分别占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总收入的25%、13%、10%预计“十二五”期末,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中航工业在遵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器等配套件为代表产品的电器主机配套产业和以电梯及成套电器等为代表产品的成套设备产业。

      2012年,遵义航空企业实现产值5.27亿元(不含贵州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同比增长26%,缴纳税金1162万元表1 遵义航天航空产业重点企业近三年营业收入情况其中,电器主机配套、成套设备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1.02亿元,分别实现利润1600万元、39万元预计“十二五”期末,遵义航空产业将实现产值11.5亿元三)科技实力表2 遵义航天航空产业主要产品及技术情况近年来,遵义市航天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等不断增加,新产品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已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航天军转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30多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防工业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部级专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13个,国家授权的试验检测平台3个,航天系统专业技术研究所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已形成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航天军转民高新技术孵化器、军转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与国内外1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有各类在岗科研人员近3000人,占总从业人数的15%左右,其中,有国家级科技专家4人,国家级国防科技专家2人,省部级科技专家15人,省管专家6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73人,国家和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7人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近2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4%左右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神舟1号至10号“载人航天工程”、民用卫星、空间站、运载火箭、军用民用飞机及无人机等配套项目6000多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200多项,有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55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9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行业技术创新项目奖159项,列入国家重点产品项目180多项已研发的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电源产品、精密齿轮、特种铸锻件、飞机紧固件、特种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四)产业前景军工技术转化形成的民用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2013年上半年,我国小型车销量达580万辆,据有关机构预测,“十二五”期末国内年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根据我国《专用车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专用车每年增幅将保持在9%左右,将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工业基础件、战略性技术装备、自动化测控部件、特种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外贸出口稳步增长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90%、国际市场占有率10%,液力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60%、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铝工业技术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70%、国际市场占有率5%,核级铸锻件国内市场占有率30%、国际市场占有率10%,电器主机配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45%、国际市场占有率5%等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产业聚集,目前,已有5家企业积极实施“退城进园”,其中,凯星液力、乌江机电等企业已到汇川区高坪工业园区买地,启动前期建设工作;航天精工通过与新蒲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体搬迁,由新蒲新区负责标准厂房建设及“七通一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航天精工科技产业园;航天特车已于2011年实施“退城进园”,打造贵州航天特种专用车产业园二 制约因素(一)体制机制不活,应对市场滞后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大多属军转民国有企业,其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难以同现代市场经济接轨,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和影响特别是在涉及企业生产立项、增加投资、扩能技改等重大经营决策时,企业自身没有直接的决策权,必须按“公司—基地—集团总部”程序逐级审批,审批再快也得一年半载,有的项目往往就在审批过程中胎死腹中,如凯星液力、乌江机电、新力铸锻等企业技术优势突出,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因受发展空间限制,正在实施“退城进园”,但至今未获上级主管部门的立项批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极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规模扩张、拓展市场的最佳时机,使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市场及人才优势逐步损失殆尽。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干预越来越多,企业自主经营能力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如效益好的企业中层干部(管理人员)人事任免权也被上级主管部门收走,而对效益差的企业,特别是矛盾问题多的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则放之任之,不予扶持和帮助又如,要求企业承担不该由企业承担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的一些福利、待遇和社会事务等支出,遵义市航天企业离退休职工数高达15000多人,不仅增加了企业经济负担,同时还给地方和企业的维稳工作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二)企业改制不彻底,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虽然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国有股份比重较大,普遍在30%左右,其余大部分为原企业职工购股,企业外的民营资本进入极少,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现状难以改变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实际上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缺乏自主权,实行的仍然是原国有计划管理模式,企业的责权利一致性未能得以体现突出表现:一是企业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决策层实际上决不了策,根本就不能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二是对企业高管缺乏激励机制,仍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必然导致高、精、尖人才严重流失因此,企业思想不解放、发展观念落后、开拓创新不够、发展活力不足在所难免。

      另外,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目前的技术优势仍存,其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装备制造、电器配套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经济效益普遍趋好,安于现状的思想油然而生三是有的企业尽管主要是生产民品,但由于军品的利润高,其总是想方设法地去竞争军品市场,生产发展方向又改向了“民转军”,对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民品市场兴趣不大、压力不够、动力不足,从主观上制约和影响了民品产业的发展壮大三)企业规模较小,发展空间受限2012年,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普遍生产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规模不大,目前还没有一家产值上10亿元的,5亿元左右的也仅有天马科技、群建机械两家(如果除开军品部分,则都不足5亿元)企业,其余产值都在1亿~4亿元,如果除开军品,有的企业只有几千万元产值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园区企业产值普遍增长缓慢,有的企业还出现了负增长态势遵义市航天航空企业主要集中在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