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语文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
20页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梳理1.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月色入月色入户户[F][F],欣然起行,欣然起行 古义:古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义:今义:人家人家( (单扇的单扇的) )门门 2.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 (1)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念无与为念无与为乐乐者者 原意:快乐,在文中的意思:原意:快乐,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相与相与步步于中庭于中庭 原意:脚步,在文中的意思:原意:脚步,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走 游乐游乐3.3.其他重点实词其他重点实词 (1)(1)欣然欣然起行起行 欣然欣然[F][F]:: (2) (2)念念无与为乐者无与为乐者 念:念: (3) (3)怀民亦未怀民亦未寝寝 寝寝 [F] [F]:: (4) (4)相与相与步于中庭步于中庭 相与:相与: (5) (5)庭下如积水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空明:空明: 清澈透明清澈透明高兴的样子高兴的样子想想睡觉睡觉一同,共同一同,共同4.4.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1) (1)相与步相与步于于中庭中庭 (2) (2)盖盖竹柏影也竹柏影也 (3)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耳 罢了罢了介词,在介词,在表示推测表示推测5.5.句子朗读节奏句子朗读节奏 (1) (1)念念/ /无无 与与 为为 乐乐 者,遂者,遂 至至 承承 天天 寺寺/ /寻寻 张张 怀怀 民民 (2) (2)怀怀 民民/ /亦亦 未未 寝,相寝,相 与与 步步 于于 中中 庭庭 (3) (3)水水 中中/ /藻藻 荇荇 交交 横,盖横,盖/ /竹竹 柏柏 影影 也也 (4) (4)但但 少少 闲闲 人人/ /如如 吾吾 两两 人人 耳耳 6. 6.文意理解文意理解(1)(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紧扣紧扣““夜游夜游””结构全文。
全结构全文全篇先从篇先从““夜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夜游的;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夜游的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结尾部分结尾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夜游的缘由夜游的缘由 (2)(2)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映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态?了他当时的心态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态?( (课后习题课后习题) ) 他身处逆境,却并未因此萎靡,依旧欣然面对他身处逆境,却并未因此萎靡,依旧欣然面对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学习态度值得学习 (3)(3)请分析请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柏影也””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运用比喻修辞,首先运用明喻,写月光如水将整座运用比喻修辞,首先运用明喻,写月光如水将整座庭院注满,庭院注满,““空明空明””二字运用奇妙,用二字运用奇妙,用““空空””去修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
接着借喻,以客为主,把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接着借喻,以客为主,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写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写““藻荇交横藻荇交横””,给人如临,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盖竹柏影也””点透实情先客点透实情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片皎洁、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中恬静的月色中(4)(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两人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闲人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以及自我慰藉和自我排遣之情以及自我慰藉和自我排遣之情一、阅读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完成1~~4题12(12分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2分分) ) (1)(1)月色入月色入户户 ( ) ( ) (2) (2)怀民亦未怀民亦未寝寝 ( ) ( ) 睡觉睡觉单扇的门单扇的门 金题演练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然””与与““欣然起行欣然起行””中的中的““然然””意思和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意思和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2(2分分)( ))( ) A.A.怡怡然然自得自得 B.B.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然 C.C.娟娟然然如拭如拭 D.D.烨烨然然若神人若神人【【解析解析】】题干题干““欣然起行欣然起行””中中““然然””译为译为““…………的的样子样子””。
ACDACD三项中三项中““然然””的用法均与题干中句子相的用法均与题干中句子相同B B项中项中““然然””为指示代词,这样为指示代词,这样B B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4分分) ) (1)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松柏呢?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一处没有竹子和松柏呢?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水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4.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此可看出苏轼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此可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4分分) )本文通过夜游承天寺对月夜景色的美妙描绘,本文通过夜游承天寺对月夜景色的美妙描绘,表现出苏轼的乐观豁达、宠辱不惊由此看出表现出苏轼的乐观豁达、宠辱不惊由此看出苏轼是一个乐观积极、旷达的人苏轼是一个乐观积极、旷达的人 二、二、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完成1 1~~5 5题。
题17(17分分) )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2(2分分)( )( ) ) A. A.月色月色/ /入户入户 B. B.放之放之/ /山下山下 C. C.同予者同予者/ /何人何人 D. D.盖竹盖竹/ /柏影也柏影也 【【解析解析】】D D项正确的节奏划分是:盖项正确的节奏划分是:盖/ /竹柏影也竹柏影也D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2(2分分) ( )) ( ) A. A.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于是,就) ) B. B.即即更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 (更加更加) ) C. C.宾客意少宾客意少舒舒( (舒畅,松弛舒畅,松弛) ) D. D.相与步相与步于于中庭中庭( (在在) ) 【【解析解析】】B B项项““更更””为一词多义词,译为重新。
为一词多义词,译为重新 B B 3.3.下面对文意理解的表述下面对文意理解的表述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2(2分分)( )( ) ) A.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 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B.文章第文章第①②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C.文章第文章第②③②③句中的句中的““遂遂”“”“亦亦””二字流露出作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解析解析】】D D项表述有误项表述有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写了庭中的景一句描写了庭中的景物,这句中提到的物,这句中提到的““水水””是月光如水,运用了比是月光如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喻的修辞手法答案答案】】D D4.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6分分) ) (1)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 (我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十分美好) ),,( (我我) )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5.5.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慨?感慨?(5(5分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作者旷达的胸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作者旷达的胸襟,也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这心境包括赏月的也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这心境包括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