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源煤矿矿井基本情况.doc2014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989439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江西煤业集团公司安源煤矿简介一、地理位置及范一、地理位置及范围围安源煤矿位于萍乡市东南 5 公里的安源镇境内,矿区内有专用铁路线 6 公里同浙赣线相连,另有公路与 319、320 国道相通,交通便捷安源井田位于高安煤田的西半部,东邻高坑矿,西邻五陂煤矿东起锡坑 H 勘探线,西至 X 勘探线,南至天子山麻姑槽露头,北至 RF4走向长度 5.8 公里,倾向长度 3.2 公里,面积为 12.82 平方公里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050′44.93〃,北纬27037′42.65〃主井坐标为:X=3054790,Y=38489746矿井边界拐点坐标如下表:标桩编号纵座标(X)横座标(Y)标桩编号纵座标(X)横座标(Y)130559203849207015305311838492820230538003849369016305279038492825330534243849275017305254038492500430534003849272018305211538490870530536753849252019305287038490215630535203849220020305270538490105730534043849231921305138038488375830532623849228022305147038488120930532253849215523305211738487560103053320384919502430538353848858511305370838492061253054425384888501230537423849203226305504538489985133053300384915142730546003849039014305263638492136总面积:12.8165Km2二、二、矿矿井井“四四证证一照一照”矿井“四证一照”齐全三、地三、地质质概况概况1、地层本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新第三系、三叠系上统安源组、三叠系大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地层层序由新到老分述如下:2第四系(Q)厚度 0-20 米,一般 5 米由粘土、亚粘土、砂粒及卵石组成,分布于冲沟及低洼处。

      不整合 新第三系(NP)厚度 0-155 米,一般 75 米,红色或棕红色砂砾岩不整合 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安源组地层总厚度平均 710 米,按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情况,自上而下分三丘田段(T3a3),三家冲段(T3a2)及紫家冲段(T3a1)三丘田段分上亚段(T3a32)(即原三丘田段)和下亚段(T3a31)(即原爱坡里段)上下亚段合称上煤组紫家冲段分上亚段(T3a12)原称紫家冲段,又称下煤组,下亚段(T3a11)原称底部砾岩;三家冲段分为上、中、下三个亚段上亚段(T3a23)原称三家冲段,中亚段(T3a22)原称老虎冲段,下亚段(T3a21)原称天子山段,该段不含煤具体分述如下:⑴三丘田段(T3a3)上亚段(T3a32),原名三丘田段上部:厚度 55-115 米,一般 85 米,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中部:厚度 48-135 米,一般 103 米炭质泥岩与煤层(上煤组一煤层)厚 0-28 米,一般 25 米下部:厚度 5-50 米,一般 36 米,砾岩夹薄层砂岩下亚段(T3a31)原名爱坡里段上部:厚度 0-15 米,一般 5 米,灰黑色粉砂岩夹细砂岩中部:厚度 25-65 米,一般 35 米。

      上部为炭质泥岩,夹煤或薄层泥岩,粉砂岩与煤互层,中部为不规则粉砂岩,砂岩及透镜体砾岩,具交错层理,底部为煤夹炭质泥岩(上煤组四煤层)下部:厚度 2-10 米,一般为 6 米,灰白色中粒砂英砂岩,富含黄铁矿结晶,局部具交错层理本段富含瓣鳃类腕足类及苏铁、羊齿等动植物化石不整合 ⑵三家冲段(T3a2)上亚段 T3a23,原名三家冲段:厚度 0-140 米,一般厚 80 米,深灰色及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中亚段(T3a22),原名老虎冲段,厚度 0-156 米,一般 100 米,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岩下亚段(T3a21)原名天子山段:厚度 0-70 米,一般 40 米,灰白色中厚层状细至中粒石3英砂岩⑶紫家冲段(T3a1)上亚段(T3a12)原名紫家冲段,厚度 107-335 米,一般 200 米由 T3a21下界面至砚子槽煤底,厚度 15-84 米,一般 40 米上部为浅灰色,灰色细至中粒石英砂岩下部为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一夹槽,砚子槽煤层一夹槽由炭页岩、泥岩及少量煤组成,不可采,砚子槽煤层厚 0-1.9 米,平均 1.3 米,煤层结构复杂,厚度较稳定,由东往西渐变炭页岩夹煤。

      砚子槽底至硬子槽底:厚度 19-36 米,一般 25 米上部为灰色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岩,下部为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底部为硬子槽煤层,煤厚 0-1.59 米,平均 1.2,厚度稳定,直接顶板为粉砂岩,老顶为中粗粒石英砂岩,有时与煤层呈冲刷接触,底板为灰黑色中粒石英砂岩,富含黄铁矿硬子槽煤层底至硬子槽煤层底板砂岩底,厚度 4-24 米,一般 14 米,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至中粒砂岩,局部夹薄层粉砂岩硬子槽煤层底板砂岩底至大槽煤层底,厚度 26-69 米,一般 42 米,为黑色薄层状泥岩,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底部为大槽煤层,煤厚 0-12.96 米,平均 5-34 米,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但层位稳定,全区可采,为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大槽煤层底至麻姑槽煤层底:厚度 3-12 米,一般 6 米,以灰白色砂岩为主,夹间深灰色薄层粉砂岩,砂岩,局部相变为砂砾岩,底部为麻姑槽煤层,煤厚 0-0.58 米,井田由东到西厚度逐渐变薄,由煤渐变为炭页岩,不可采麻姑槽煤层底至下亚段顶:厚度 30-110 米,一般 73 米顶部:深灰色厚层状粉砂岩夹薄层状粗砂岩中部:厚度 11-50 米,一般 35 米。

      下部:灰色泥岩及少量粉砂岩为主呈块状结构,其间夹有少量炭页岩或煤线,相当于扫边槽层位,厚 3-25 米,一般 15 米,富含苏铁,羊齿类植物化石下亚段(T3a11)原名底部砾岩:厚度 0-110 米,一般 20 米上部:为灰色、浅灰色砾岩下部为灰色、灰绿色砾岩不整合 ⑷三叠系下统大治组(T1d)厚度不详,地表分布于小坑到紫家冲一带,上部为灰黄色薄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下部为黄色、黄绿色泥岩,局部为泥灰岩⑸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井田范围内,出露在北翼煤系底部4上部(P1m2):厚度 50-140 米,一般 120 米俗称“鸣山层”,为灰白色,深灰色,块状或薄层状致密坚硬性脆,且同生角砾状结构下部(P1m1):厚度 50-140 米,一般 80 米,为深灰色或黑灰色薄层状灰色,夹透镜状灰岩,俗称“小江边灰岩”风化后成白色粘土⑹二叠系下统栖 霞组(P1q):厚度 30-150 米,一般 90 米,暗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灰岩2、构造①萍乡安源煤系的沉积与展布方向主要受新华构造体系的控制,安源煤系位于萍乐凹陷带,区域一级构造为武功、九岭隆起由于受三湾运动,安源煤系上、下煤组呈不整合接触。

      ②本井田为一较开阔的不对称的向斜,走向 N400~600E,东起锡坑,西至五陂下,走向长 5800 米,倾斜宽 3600 米,井田断层褶皱均较发育,已查明的断层有:RF1、RF2、RF4、RF5走向逆断层,矿井主要受 RF2逆断层影响,将井田分割成南、北两翼南、北两翼呈“丁”字型构造,RF2逆断层:西起王坑经南木坑,风车坳山至小金山,平均走向 N400E,倾向 NW,倾角 660~750,断距 160-380 米已查明的褶皱有:黄坑健-油菜冲倒转向倾,院冲-斑鸡冲向斜,烂屋坡-红水眼背斜等③矿井构造:大中型构造最大落差在 10~5 米间的断层有:F0、F1、F2、F3 走向逆断层,高安逆断层及安1-安8斜交断层和安3-安4断层向背斜小型构造,最大落差小于 10米和大于 1/2 采高的断层主要分走向逆断层、X 型斜交正断层、倾斜正断层及其他断层,各占矿井小构造的 11%、73%、9%、7%根据安源矿延深报告全矿断裂构造,断距大于 20 米的为 3.52 条/km2,断距 20米~2 米的 80 条/km2,断距小于 2 米的 117 条/km2其中深部-150 以下,断距大于 20 米的 14 条/km2。

      预测到深部,矿井构造密度将有所增加,构造更复杂3、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矿井开采上三迭系安源组煤层,井田内煤层分上、下煤组,煤种为 1/3 焦煤南翼上煤组含煤四层可采二层,主采四号煤层,三号煤层局部可采,灰份高煤质较差南翼下煤组含煤五层,可采及局部可采三层,即大槽、砚子槽、硬子槽煤层北翼下煤组含煤十二层,可采和局部可采四层,分别为列皮槽、一号、二号大槽、四页槽煤层⑴南翼下煤组煤层砚子槽煤层:层位较稳定,全层厚 0-5.05 米,一般厚 2.17 米,可采厚 0.6-1.97 米,平均 1.3 米煤层结构复杂,有夹矸 1-9 层,多为黑色泥岩及炭质泥岩,在第Ⅱ勘探线以西煤分层及夹矸无法对比,渐变为碳质泥岩夹煤,全部地段灰份超过 50%,不可采,第Ⅱ勘探线以东为煤夹碳质泥岩,含夹矸 1-3 层,厚约 0.1-0.5 米,靠近顶板处为亮煤 0.3-0.8 米,其下夹黑色泥岩 0.1-0.4 米,夹矸下为亮煤及半亮型煤 1.0-1.5 米,偶夹 1-2 层薄层碳质泥岩,顶板多为黑色致密状泥岩,Ⅱ线以西为黑色粉砂岩,厚 1.5-5 米,底板为灰色粉砂5岩硬子槽煤层:层位较稳定,全层厚 0-4.9 米,一般厚 3.5 米,可采厚度 0.67-1.59 米,平均 1.2 米,在第Ⅲ勘探线以东发育较稳定,煤质较佳,第Ⅲ勘探线以西渐变为碳质泥岩和煤一般分为三个小分层。

      第一分层:由碳质泥岩薄层粉砂岩及煤线组成,厚 0.6-1.4 米,灰份 57%左右,其下为 0.25-0.8 米之砂岩,向东渐变为黑色泥岩第二分层:由碳质泥岩,镜煤条带及薄层粉砂岩组成,厚 1.0-1.6 米,灰份 53%左右,其下为 0.2-0.4 米之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第三分层:主要为亮煤及半亮型煤,结构简单,厚度 0.8-1.99 米,上部夹薄层碳质泥岩,下部夹 0.05-0.1 米之鱼而状砂岩透镜体,底部 0.2 米左右之坚硬暗煤顶板为中厚层状灰色粉砂岩,富含苏铁,羊齿植物化石及碳化树杆,局部为砂岩或砂砾岩呈冲刷接触底板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近煤处含碳量过高,以暗煤,并含黄铁矿结晶大槽煤层:层位较稳定,全层厚 2.02-18.56 米,一般 8.47 米,可采厚度 0.6-12.01 米,平均 5.34 米,煤层结构十分复杂,含夹矸 3-9 层,多为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煤层及夹矸厚度变化均大,煤分层厚度最大为 5.76 米,最小 0.07 米,夹矸厚最大 8.6 米,最小 0.05米,一般顶板下有一层 0.3-0.6 米之半亮型煤,其下有 0.4 米左右之粉砂岩,普遍发育俗称伪顶,中下部煤层的煤质较好,主要由半亮型及暗煤组成。

      顶板多为黑色泥岩或细粉砂岩,底板多为粉砂岩,富含植物根部化石⑵南翼上煤组煤层:上煤组四煤层:煤层厚度 3.1-8.35 米,平均煤厚 5.55 米,倾角 23-51 度,煤层结构极复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砂岩或粉砂岩,灰份 50%以上,发热量 3040 大卡/公斤⑶北翼下煤组:北翼下煤组含煤四层: 列皮槽:煤层厚度 0.44-2.35 米,平均 1.4 米倾角 28-34 度,煤层结构复杂一号大槽:煤层厚度 0.3-1.9 米,平均 1.23 米倾角 23-34 度,煤层结构较复杂二号大槽:煤层厚度 0.57-2.14 米,平均 1.25 米倾角 28-32 度,煤层结构复杂四页槽煤层厚度 2.5-4.5 米,平均 3.3 米,倾角 25-30 度,煤层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