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物素材_梭罗.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最****
  • 文档编号:116834972
  • 上传时间:2019-11-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6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博 物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 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 19 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 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 的弃儿,150年来,他的思想激励了寻求返璞归 真的人.2006年,梭罗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 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名 列第65位). 人物简介 毕业毕业 于哈佛大学,曾协协助爱爱默生编辑评论编辑评论 季刊《日晷 》写有许许多政论论,反对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战争,一生支持 废废奴运动动,他到处处演讲讲倡导废导废 奴,并抨击击逃亡奴隶法 其思想深受爱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归本心,亲亲近自然 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隐居两年, 自耕自食,体验简验简 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为题 材写成 的长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译为 《湖滨滨散记记》)( 1854),成为为超验验主义经义经 典作品梭罗罗才华华横溢,一生 共创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为自然随笔的创创始 者,其文简练简练 有力,朴实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 纪纪散文中独树树一帜帜。

      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认 为为是最受读读者欢欢迎的非虚构作品[1]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义务 》(又 译为译为 《消极抵抗》、《论论公民抗命》、《公民不 服从论论》)(1849)、《没有规则规则 的生活》( 1863),游记记《马萨诸马萨诸 塞自然史》、《康科德 及梅里马马克河畔一周》、《缅缅因森林》等《瓦 尔登湖》记载记载 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隐逸生活,而《 公民不服从》则讨论则讨论 面对对政府和强权权的不义义, 为为公民主动动拒绝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辩护 大事年表 • 1817年7月12日生于麻塞诸赛州的康科德镇 , • 1828-1833 康科德专校 • 1833-1837 哈佛大学 • 1840 诗与散文发表于《日晷》 • 1841-1843 住在康科德爱默生家中 • 1842 其兄约翰突然死于破伤风出版《麻 塞诸赛州自然史》 • 1843 出版《步向瓦修赛特》与《冬日的散 步》;于纽约州的史塔腾担任爱默生子女 家教 • 1845-47 居住在华尔腾湖岸的小木屋里 • 1846 游缅因州森林;因拒绝付人头税,入 狱一夜 • 1847-48 在爱默生赴英讲学时期,住在爱默 生家。

      • 1848 开始专业讲座生涯;出版《克特登与 缅因森林》超验主义思想家爱默生 • 1849 出版《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 》与发表《论公民的抗争》;游鳕鱼角 • 1854 出版《瓦尔登湖》;发表《麻塞诸赛 州的奴隶制度》 • 1856 赴纽泽西州珀恩安博尹附近的伊戈伍 德社区调查5~6月在日记中讨论森林乔 木的演替11月:与格里利论植物的自然发 生 • 1857 ~1858游鳕鱼角与缅因州森林;发表 《奇松库克》,游新罕什布尔州的白山 • 18609月20日在米铎萨克司农学会讲《森林 乔木的演替》于12月最后一次演讲《秋 之色调》(在康乃狄克州的瓦特博里)并 起草《野生果子》一文 • 1861为复健与曼恩同游明尼苏达州 • 1862 整理早年的讲稿与散文,似乎对死期 已有预感并于5月6日逝世 •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在拉尔夫· 沃尔多·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 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这时期,梭罗 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 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各地 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他在文学 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

      他难得感谢大 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 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兴趣 相信自己 • 离开大学以后,梭罗和他的哥哥共同任教于一所私立学 校,但不久便辞职了他的父亲是一位铅笔制造商,由于 梭罗相信自己制作出的铅笔能够比当时使用的更好,他 在一段时间曾专注于铅笔制造完成试验后,梭罗向波 士顿的化学家和艺术家展示自己的产品他的产品以 其与当时伦敦制造的最好产品相媲美的优质表现取得 了专家们颁发的证书满意地回家后,朋友们祝贺他找 到了敛财之道,但是他却回答说他将放弃铅笔制造.“我 为什么要继续呢?我不会再做我已经做过的事情.”他重 新开始了他无止境的漫游和混杂的学习,虽然从不提及 动物学、植物学上的名词,但是梭罗每天都对自然有新 的认识.他热衷于自然现象,却对技术科学和考证科学毫 无兴趣. • 梭罗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 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 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 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 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 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 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 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 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 ,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 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 不走寻常路 不负本心 追求 信仰 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绝对 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

      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 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不肯为了狭窄的技艺或是 职业而放弃他在追求和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 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 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 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信仰协调他从来不懒惰或 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 劳动来赚钱——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枝 、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而不愿长期地受雇他有 吃苦耐劳的习惯,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里的 知识,算术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谋生 他可以比别人费较少的功夫来供给他的需要所以他可以 保证有闲暇的时间 •他对于测量有一种天然的技巧,由于他的数学知识, 并且他有一种习惯,总想深知他认为有兴趣的物件的大 小与距离,树的大小,池塘与河流的深广,山的高度, 与他最爱的几个峰顶的天际的距离——再加上他对于康 科德附近地域知道得非常详细,所以他渐渐地成了个土 地测量员对于他,这职业有一个优点:它不断地将他 领到新的幽僻的地方,能够帮助他研究自然界他在这 工作中的技巧与计算的精确,很快地赢得人们的赞许, 他从来不愁找不到事做。

      他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关于土地 测量的那些难题;但是他每天被较严重的问题困扰着— —他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他质问每一种风俗习惯,他 想把他的一切行为都安放在一个理想的基础上他是一 个极端的新教徒,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生平放弃这样多 的东西 他没有学习任何职业;他没有结过婚;他独自一人居 住;他从来不去教堂;他从来不选举;他拒绝向政府 纳税;他不吃肉,他不喝酒,他从来没吸过烟;他虽 然是个自然学家,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他宁愿做 思想上与肉体上的独身汉——为他自己着想,这无疑 是聪明的选择、他没有致富的才能,他知道怎样能够 贫穷而绝对不污秽或是粗鄙也许他逐渐采取了他这 种生活方式,而事先自己也不大知道,但是事后他智 慧地赞成这种生活 他决定研究自然史,纯是出于天性 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1862年5月6日,时年仅 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 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 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人物特点 • 梭罗身材不高很坚实,浅色的皮肤,健壮的严肃的蓝 眼睛,庄重的态度——在晚年他脸上留着胡须,与他很 相宜他的五官都敏锐,他体格结实,能够吃苦耐劳, 他的手使用起工具来,是强壮敏捷的。

      而他的身体与精 神配合得非常好,他能够用脚步测量距离,比别人用尺 量得还准些他说他夜里在树林中寻找路径,用脚比用 眼睛强,他能够用眼睛估计两棵树的高度,非常准确; 他能够像一个牲畜贩子一样地估计一头牛或是一口猪的 重量一只盒子里装着许多散置着的铅笔,他可以迅速 地用手将铅笔一把一把抓出来,每次恰好抓出一打之数 他善于游泳,赛跑,溜冰,划船,在从早至晚的长途 步行中,大概能够压倒任何乡民而他的身体与精神的 关系比我们臆度的这些还要精妙他说他的腿所走的每 一步路,都是他要走的照例他路走得越长,所写的作 品也更长如果把他关在家里,他就完全不写了 瓦尔登湖 • 文学界普遍认为,《瓦尔登湖》是这样一种 书: 一部被艾略特称为“超凡入圣”的书; 一部与《圣经》《小王子》一起被美 国国家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 本书”; 一部诗人海子至死不肯舍弃的书 《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 的生活和思想纪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 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 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 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梭罗的文字明白晓畅、简练准确,完全没有维多利亚时 代的涣散、抽象、隐晦和伤感的情调。

      在这一点上,后 来的海明威、亨利·米勒都继承了他的风格在行文中梭 罗注重使用地方语言,特别是双关语等,使自己的作品 产生出一种“讽剌幽默”的意味,使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 诸如斯威夫特、伏尔泰、马克·吐温和肖伯纳等人的风格 比如,在“抵制国民政府”一文中他写道,“我实难接受 如此信条,即愈小之政府乃愈佳之政府广推其意,岂 非取缔政府为上善之策” 吸取教训 追求完美 • 鉴于他的第一部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 上的一周》的失败,这一次他格外慎重, 没有仓促出版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写作, 使之更加完美在此后的五年里,他一次 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 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 改动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 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致于使其同时代的 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 于哲学的内容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 的在自然观察方面,他之前已经有诸如多人的自然著作 问世但是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承认他才是自 然随笔的创始者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 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 自然界的发现,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了它新 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关于鸟的段落 与奥杜邦的《美国的鸟类》一书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奥杜 邦的书仅仅是科学报告,而梭罗的文章则是关于自然的艺 术创作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 予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是梭罗的书真实可爱之处梭罗积 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 的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堪称超验主义的实践家 •梭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他的目的是揭露时 代的弊端指出人们自己正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 终会导致生命的衰落相对来讲,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 较之现代更加幸福和充实有的读者往往对梭罗有错误的印 象,即他只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主张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放弃现 代文明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林中独自生活 了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只占他生命的百分之五的光阴而 且在这段时间里,来来往往的访客从未间断他自己也经常到村 里探望家人和朋友更重要的是,当他离开瓦尔登以后,还曾一 再反对别人模仿他的行为用他的话说他自己之所以到瓦尔 登湖生活了一段时间,那完全是他个人的志趣爱好如 果说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只要心诚,在哪儿都可以 做得到,无论是在纽约、伦敦、孟买或东京。

      心中有“瓦 尔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目的、更加幸 福,这才是“瓦尔登”的真谛梭罗本人回到康科德后继 续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事写作直至去逝 追求本真 • “结庐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