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需要法律27.doc
4页《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茂名市启源中学 韦子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成熟,法制观念不强,因此中学生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强化规则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在学习方法上,七年级的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求知欲强,可塑性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寓学于乐,掌握新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意义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画一画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同时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演示)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和一个圆规,先用笔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再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两个圆,哪个更圆?生:圆规画的更圆 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生:无规矩不成方圆师:(导入新课)对,我们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规矩,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是其中的一种规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法律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就是《生活需要法律》(板书)二、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法律与生活活动1:课前网络调查数据展示课前发放网络问卷《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调查问题:你认为法律与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关系是?调查结果:82.79%的学生认为法律与生活密切相关;16.74%的学生认为法律与生活关系不是很大;0.47%的学生认为法律与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结论: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活动2:观看视频《八旬老人七子女,无人赡养法庭见》,探究问题说一说:仅仅依靠亲情能协调好这7个子女赡养老人的问题吗?提示:不能,经过法庭调解,终于就赡养老人的问题达成和解,这是《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对赡养老人问题的保护结论: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活动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全班分成三大组,分别讨论从家庭、学校、社会角度探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发言结论: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二)法律与个人活动4:连连看将下列左边方框内的具体要求与右边方框相应的法律连起来A. 劳动法 B. 宪法、选举法 C. 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 户口登记条例、 居民身份证法 E.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F. 未成年人保护法、 劳动法 G. 宪法、兵役法 H. 婚姻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我和教育我 4、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18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年满18周岁,我要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的权利 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想一想:(1)上述方框中所述的内容在时间上有什么特点?提示:从出生到老去,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2)这些法律规定哪些属于权利?哪些属于义务?(学生判断)结论: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活动5:法律的产生(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思考:(1)法律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2)法律产生以前人们靠什么来约束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课外拓展: 中国古代法律知多少?提示:夏朝——《禹刑》(中国古代第一部法律)商朝——《汤刑》 西周——《吕刑》 秦始皇——《秦律》 汉高祖——《九章律》隋唐——《唐律》 明朝——《大明律》 清朝——《大清律例》……思考:中国古代有诸多法律,为什么没有走上法治的道路?提示: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实质是“人治”所以“法治”比“人治”更先进多媒体的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结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活动6:观看视频《回眸新中国法治历程 》讨论: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提示:(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强调: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视频思考:(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提示: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二)学法用法活动7:法治建设,人人受益(多媒体图文展示法律新规定)①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②“常回家看看”入法;③“考试作弊”入刑;④党的十八大以来23起重大冤假错案得到纠正活动8:法治建设,人人参与思考: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呢?提示:阅读有关法律书籍、观看法制节目、访问法律网站、学习有关法律宣传活动……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课堂练习】1、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法律伴随着人生整个历程 B.只有执法人员的生活离不开法 C.学生在校读书,与法律无关 D.人走上社会后才离不开法律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________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3.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名称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突出“法治” ( B )①是因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②表明中小学生比成人更需要接受法治教育③体现了国家重视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④表明了国 家积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后作业】1.请你围绕本课主题设计一条法律宣传标语 (写在笔记本上) 2.提交课后网络作业(发送至班级群)。
3、完成练习册P50-51选择题和辨析题板书设计】讲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随讲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