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施工工艺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案.docx
12页天然气管道施工工艺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案目录一、一般管道敷设工艺21、管道埋深22、管道转角33、施工作业带3(1)作业带宽度3(2)作业带清理34、管沟开挖45、下沟与回填5(1)管道下沟5(2)管道回填6二、特殊地段敷设管道铺设方案61、环境敏感点62、穿越经济作物区73、穿越林地74、经过民房密集区、城镇街区段85、与输电线路并行、交叉地段97、施工困难段111)横坡敷设112)顺坡敷设113)石方段管沟爆破12与已建管道在不受限制地段的并行间距一般不应小于10m;对于石方 地段,并行间距不宜小于20m;对于受限制的地段,并行间距不宜小 于6m,管道并行交叉段施工考虑如下工程措施:(1)并行管段管道施工时,管沟开挖土石方堆放在已建管道侧, 防止施工机具频繁碾压已建管道;(2)与已建管线并行、交叉段施工前与管道管理单位充分沟通, 并确定管道位置,除采取必要的支护、保护等平安措施外,应采用 连续施工的作业方式尽快完成管道组焊,同时应及时回填,尽量减 小原有管线的暴露时间以及对已建管线的影响;(3)管道交叉位置的管沟,采用人工开挖,尽可能保护原有管 线防腐层,交叉段管沟回填前对已建管道进行电火花检漏,如有破 损修复后再进行回填管沟,确保已建管道的防腐层完成,保证管道 本体的平安;(4)交叉段管道尽量采用弹性敷设通过,管道交叉处设置交叉 桩或警示牌,并标明管道埋设深度;(5)管道并行、交叉处阴极保护设置,考虑管道间的相互影响, 进行优化设计;(6)并行已建管道段管道施工对已建管道防护设施破坏时,需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情况对已建管道和新建管道统一考虑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需征求已建管道管理单位意见并认可;(7)与已建管道并行段或交叉段施工时,施工机具如要从已建 管道上方通过,应预先铺设钢板。
本工程主干线管道路由与中石油泰青威管线并行约9km,经现场 踏勘、统计,与地下管道交叉30次;本工程联通线管道路由与地下 管道交叉1次7、施工困难段受现场地形地貌限制,本工程管道在淄川、青州地段经过山区、丘陵段,地形起伏大,局部需横坡、顺坡敷设,属于工程施工困难 段针对以上区段,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横坡敷设横坡敷设段管道布置在靠山体内侧,清理后作业带标高为地表 标高开挖管沟横坡敷设段管道不得布设于顺层边坡坡面上,应置 于反倾岩层一侧,管道通过顺层边坡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管道施 工对边坡的扰动进而诱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施工过程中应修筑挡 石栅栏或设置防护网防止滚石伤人在斜坡地带作业时,采取良好 的锚固措施,防止侧滑倾覆临时停车场选择地势平坦处,车辆、 设备摆放整齐,间距合理,停置方向应便于紧急情况时的移动在 横坡段焊接推荐采用沟上焊接,吊装下沟的方式削方边坡根据地 质条件确定是否分台阶放坡管顶埋深扫线后的地面高程为准,不 小于1.2m o2)顺坡敷设顺坡敷设段管道根据现场陡坡坡度、长度,考虑采取削方降坡、 开槽防护等方式敷设管道;为满足施工设备通行需要,采用修盘山 道或沿管道中心线修“Z”字形道路的方式减缓坡度,满足钢管设备 的运输要求;施工作业带设备行走侧修在与施工便道连接的一侧, 修筑作业带时尽量采取“山区变丘陵、深丘变浅丘、浅丘变平原” 的原那么,以降低管道施工难度;施工的同时需要注意对山坡植被的 保护,切不可随意开挖山体,在斜坡顶部位置设置截排水沟,防止 水流冲刷诱发滑坡发生。
考虑到坡度较缓(5~10° ),沟下焊接不 利于自动焊的实施,推荐采用沟上焊接,吊装下沟的方式管道埋深以扫线后的地面高程为准,不小于1.2m3)石方段管沟爆破石方段管沟爆破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业主、监 理及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爆破开挖管沟应在布管前完成 爆破作业应由具有爆破资质的单位承当爆破作业应制定平安措施, 规定爆破平安距离,不应威胁到附近居民、行人以及地上、地下设 施的平安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设施,应事前通知有关部门和 人员,采取平安保护措施后方可爆破天然气管道施工工艺及特殊地段施工方案一、一般管道敷设工艺1、管道埋深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及管道所经地区的地区等级、土壤类别及物 理力学性质,并考虑到管道稳定性等要求综合确定,除了特殊位置 需要采用隧道、定向钻穿越和悬索跨越外,其余管道采用埋地敷设 为主管道埋深一般要求如下:(1)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1.2m,且大于最大冻土深度2)石方地段管底应超挖0.3m,并回填细土至管顶以上0.3m3)管道河流、水域大中型穿越,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 设计规范》GB50423执行;对无最大冲刷深度资料的小型穿越(包括 河流、冲沟)的穿越段,管顶埋深应根据河底坡降和汇水条件、地质 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为确保平安,应适当加大管道埋深;(4)山区河谷段管道如在河流一级阶地埋设,建议适当加大埋 深。
5)对于可能采用机械作业的农田、耕地等地区,考虑埋深不 小于1.5m6)对于人为活动较多,易发生第三方破坏的地区,考虑埋深 不小于1.5mo(7)管道在河流滩地范围内敷设时,埋设深度要根据河流穿越 位置的冲刷深度及河流防洪等级等综合确定管道埋深8)对于特殊地质地段,应根据相应的地质条件,应适当加大 管道埋深或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9)管道穿越的活动性断裂带时,必须采取合适的管沟尺 寸和其它相应的技术措施保护管道平安2、管道转角(1)当管道水平转角W3°或竖向转角W2°时,设计中应优先 采用弹性敷设,弹性敷设曲率半径大于1000D;弹性敷设无法满足时 优先采用采用冷弯弯管,曲率半径为RN40D;冷弯管无法满足时采用热煨弯管,热煨弯管曲率半径 为R=6D;本工程主干线、联通线的管径均为DN500,冷弯弯管的最大 角度为22° o(2)弹性敷设管道与相邻的反向弹性弯曲管段之间及弹性弯曲 管段和人工弯管之间,应采用直管段连接,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管 子外直径,且不应小于500mm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1000D,垂直面上的弹性敷设管道的曲率半径尚应大于管子在自重作 用下产生的挠度曲线的曲率半径。
弹性敷设不得使用在管道平面和 竖向同时发生变向处;(3)平面转角在地形条件许可且经济的情况下,在施工中可以 考虑采用多个冷弯管连接改变线路走向3、施工作业带(1)作业带宽度沿线地形地貌为平原、丘陵,借鉴国内西气东输一线、二线、 三线、川气东送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考虑 主干线(DN800)平原20m,丘陵、山区18m,联通线(DN500)平原16m2)作业带清理1)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 石块、杂草、树木应清理干净,沟、坎应予平整,有积水的地势低 洼段应排水填平作业带清理、平整时,应注意对农田、苗木、果园、植被及其配套设施的保护,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应尽量 减少破坏地表植被;2)为节省占地,应严格控制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根据不同的 地形、地貌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焊、下沟方式;3)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应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有损 坏应立即恢复;4)施工作业带通过不允许堵截的沟渠,应采取铺设有足够流量 的过水管、搭设便桥等措施;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开展作业带的复耕工作,使土地回到原 有状态4、管沟开挖(1)管沟开挖前,应进行移桩,转角桩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 移动,其余轴线桩应平移至堆土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对于移 桩困难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导桩、参照物标记等方法确定原位 置;(2)开挖管沟前,需对施工作业带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地下管 道、电缆或其它地下建构筑物详细排查。
在地下设施两侧5m范围内, 应采用人工开挖,并对挖出的地下设施给予必要的保护对于重要 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部门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督下开 挖;(3)开挖管沟时,应注意保护地下文物,一旦发现文物,首先 应保护现场,然后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4)在耕作区开挖管沟时,应将表层耕作土与下层土分别堆放 下层土放置在靠近管沟一侧;(5)石方段管沟沟壁不得有欲坠的石头,沟底不应有石块;(6)爆破开挖管沟宜在布管前完成爆破作业应由有爆破资质 的单位承当爆破作业应制定平安措施,规定爆破平安距离,不应 威胁到附近居民、行人,以及地上、地下设施的平安对于可能受 到影响的重要设施,应事前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平安措施后 方可爆破;(7)对于近距离并行已建管道、在建管道及距离已建建构筑物 较近地段,爆破施工应采用静态爆破、液压凿岩等特殊爆破措施, 保证已建设施的平安;(8)施工机械在纵坡上挖沟,必须根据坡度的大小、土壤的类 别、性质及状态核算施工机械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 平安操作;(9)开挖管沟后,应及时检查验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 修整应做好管沟检查记录,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工序交接手 续。
5、下沟与回填(1)管道下沟1)下沟前,应检查管沟的深度、标高和断面尺寸,并应符合设 计要求对管体防腐层应用高压电火花检漏仪进行100%检查,检漏 电压不低于20kV,如有破损和针孔应及时修补冬季施工时,下沟 应选择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2)设计要求稳管的地段应进行稳管设施的安装3)石方或卵石地段管沟,应预先在沟底垫300mm厚细土,细土 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mm4)管道下沟后,管道应与沟底外表贴实且放到管沟中心位置 如出现管底局部悬空应用细土填塞,不得出现浅埋管道标高应符 合设计要求,管道下沟后应对管顶标高进行复测,在竖向曲线段应 对曲线的始点、中点和终点进行测量,满足修改竣工图的需要应 按规定填写测量成果表、管道工程隐蔽检查记录2)管道回填1)管道下沟后应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管沟回填前,应清除管沟 内积水并立即回填,如沟内积水无法完全排除,应制定保证管道埋 深的稳管措施2)农耕区及其他植被区的的管沟应将表层耕(腐)质土和下层 土分别堆放,管沟回填时应将耕(腐)质土回填到表层3)管道下沟后,卵石段管沟细土应回填至管顶上方300mm,然后 回填原土石方细土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mm,原土石方最大粒径 不得大于250mm。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4)管沟回填土在不影响土地复耕或水土保持的情况下宜高出地 面0.3m,管沟挖出土应全部回填于沟上在管道出土端和弯头两侧,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5)当管沟纵向坡度较大时,应采取防止回填土下滑措施,并预 防暴雨毁沟6)特殊地质地段管沟回填时,应考虑采取防止管道或管沟沉降 的措施二、特殊地段敷设管道铺设方案1、环境敏感点本工程管道在经过水源地、生态红线区等环境敏感点时,应优 先采取避绕措施,由于地方政府规划、地形受限等因素无法避绕的 环境敏感点,应做出应对措施保护,措施如下:(1)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2)开挖管沟过程中尽量采用人工开挖管沟或静态爆破(即微爆破技术),尽可能减少扰动面;(3)应尽量防止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凡施工可能造成植物及林 地破碎化的地方,应进行景观生态学设计,减少环境破坏程度;(4)对于临时占地植被恢复,要以自然恢复和人工建造相结合, 植被的恢复要以适生速长的植物为主,尽量减少对地面原状植被和 原位土壤的扰动,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2、穿越经济作物区管道经过经济作物区时,为减少管道施工对经济作物区的影响, 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应尽量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宜采用沟下组焊方式减小施 工作业带宽度,减少对经济作物区的影响。
2)管沟开挖时,表层50cm耕植土剥离保护,将表土集中堆放 在管沟一侧稍远处,生土堆放于表土内侧,表层土与生土采用土工 布隔离堆放,施工完成后对作业带进行复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