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豢《魏略》探微【毕业论文】.doc
15页本科毕业论文(20 届)鱼豢《魏略》探微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1一、 鱼豢和《魏略》 3二、 《魏略》各方面的研究 3(一) 《魏略》的由來 3(二) 《魏略》的卷数 4(三) 《魏略》记载下限 4(四) 《魏略》史学研究得失 51、 知远不知近 52、 刘禅被卖 63、 “三顾茅庐”与“毛遂自荐” 74、 蜀汉奇袭曹魏 8三、 《魏略》的价值 9四、 总结 9参考文献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个吋期,学术界对它的研究甚早从较为宽泛的 角度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文心雕龙》除宏观探讨外,对魏晋南北朝史家、史书、史学活动的微 观考察,既是此项研究之大宗,也部分因为其研究对象相对单一而较易探究,故能取得更为丰硕的 成果而与宏观探讨颇相类似的是,微观考察亦有其热点虽然对魏晋南北朝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但对那一吋期鱼豢的重要史学《魏略》确仍止步不前,甚少有文章对其进行专门论述和研究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研究《魏略》的文章因此试就《魏略》作一探微由于《魏略》大部已 经亡佚,史学界对于其记载内容、起始和截止时间等方面颇有争议。
就它的相关方面略作一探微关键词】魏略;三国志;鱼豢;曹魏[ABSTRACT]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was a period, an important academic researches on it very early. From the comparatively broad perspective, at least to nwen-hsin-diao-longH. Except for the macro discussion,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historian,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activities, is the study micro investigation, in part because of its large research object relative single and explore more easily, so it can get a more fruitful. And quite similar with the macro explore, micro investigation also has its hotspot. Although the study of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for the period of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the fish Huan slightly Hwei truly still immobilized, rare articles on the special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More・ But so far, no comprehensive study "taka slightly11 article・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ntaka slightly11 Tours micro. Because most of the w slightly Hfor its zhongshuo, historians recorded content, starting and the deadline for a controversial aspec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its related aspects of the pubs micro slightly.[KEYWORDS] Wei slightly; 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YuHuan; Cao wei.引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学术界对它的研究甚早。
从较为宽泛的角度来看, 至少可以追溯到《文心雕龙》尽管如此,学界主流仍倾向于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视为此项研究 的起点这一主张虽然在事实上割裂了新学与IH史之间的内在关联,甚至不能排除贬古媚近之嫌疑, 却也未尝不可成立;毕竟,自从清季民初传统史学转型为“新史学”后,两者至少在著述形式和研 究范式上,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作为“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先生虽未专门考述魏晋南北朝史学之流变,然其“两晋、六 朝,百学芜秽而治史者独盛,在晋尤著……晋代玄学之外惟有史学,而我国史学界亦以晋为全盛 吋代"之论断,却对中国近现代史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史学史的逐渐成型,魏晋南 北朝史学也受到部分学人的关注,并因此出现了陈寅恪《读v洛阳伽蓝记〉书后》等专题论文然而, 诸如此类的微观考察与宏观把握,非但数量甚少,且其所述不很确切真正促成魏晋南北朝史学史 研究趋向系统化者,则非周一良先生莫屈早在1934年,周先生就发表了《魏收之史学》该文在 综述魏收为人的基础上,对《魏书》的収材、体例、书法等问题详加考辨,从而基本上澄清了长期 以来对魏氏及其《魏书》的误读乃至曲解吋至1980年代,周先生的治学重点再度转移至魏晋南北 朝史学史,先后撰就《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的儿个问题》、《魏晋南 北朝史学与王朝禅代》、《略论南朝北朝史学Z异同》、《读v邺中记>》、《V洛阳伽蓝记〉的儿条补注》、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等论著,这就“把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因此,其诸多 论断成为当下学界的一般知识。
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対该期史学发展的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 对此期史家及其史著的个案研究,对该吋代史学理念的梳理、概括和总结,却不约而同地成为诸多 学人近期治学Z重心,并因此而有诸如牛润珍《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 发展》、庞天佑《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郝润华《六朝史籍与史学》、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雷家骥《中古史学观念史》、逮耀 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等专著的出版,以及300多篇论文的发表,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 究也由此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彳这其中,牛书作为汉唐之际史官制度史研究的第一部专著,“着重 考察了魏晋南北朝史学所特有的著作官制,兼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的结果,……揭示了汉至唐初 史学发展在制度层面上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史学发展与史官制度演变Z双向影响的相互关系…… 对推动中国史官制度的研究以至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参考价值而胡宝国先生所著的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分別探讨了经史之学、文史之学、《三国志》裴注、史论、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2.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56〜292.3. 庞天佑.川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合肥:黄山书社,2003, 174.杂传与人物品评、州郡地志、南北史学异同。
在胡宝国先生潜心著述的同时甚至更早时候,逮耀东 先生作为台湾第一代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者,也致力于探析包括经史关系、别传、《三国志》裴注、 史论在内的诸多史学史问题,其研究“尤注意兼顾到个人因素、社会坏境、文化互动等层面,从多 角度观察历史的变化”,《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就是其相关研究成果的集结该书以出现于 魏晋南北朝吋期的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为考察对象,着重关注别传、志异小说、 史注和史学评论,进而分析这类新史学写作形式所由来的思想与社会基础其诸多论断,例如“《汉 书•艺文志》不另立史部,和史学著作篇帙的多寡无关”,实发前人未发Z覆相对于专著,有关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究的单篇论文,尤见英伙此类成果,依其研究视角的 差异可分为两类这其中的宏观探讨,大体上围绕着两个重心而展开其一便如高国抗《魏晋南北 朝时期史学的巨大发展》、顾相奎《魏晋南北朝史学繁荣探源》、蒋家骅《论魏晋南北朝史学兴盛及 其原因》、高敏《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兴盛及其特征和原因》、李颖科《魏晋南北朝史学发达 原因新探》诸文,通过与两汉史学的纵向比较,从史书数量的剧增、著述形式的多样化、修史制度 的趋于完善、史学理论的初步建设、史学地位的日益上升等角度,论证魏晋南北朝乃传统史学发展 史上的繁荣期,进而探究此期史学取得长足发展的历史动因,丁鼎先生更由此深入考察魏晋南北朝 史学在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和史官制度等方而对唐代史学的重大影响。
I其二就是分门别类地探究魏 晋南北朝史学的各种面相,或如柏明等人合写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勉力考察该期史注的 丰富内容、显著特点及其实用价值2;或如赵俊《魏晋南北朝史学批评述论》,专注于论述此期史学 批评之形式多样化和内容深广化3或如李颖科《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简论》,从历史进化、人事天 神、直书曲笔、忠孝节义、以史为鉴五端探析期间的史学思想;而从与区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加以 关照的成果也不绝如缕,朱仲玉《汉晋时期绍兴的十位史学家》、耿天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齐鲁史 家》,即其荤荤大者;至如柳维本《隋唐以前中国史官设置与沿革述略》4、王志刚《民族文化认同 与北朝史官制度的发展》之类的对史官制度沿革的梳理和总结,更是重中之重邛余宏观探讨外,对 魏晋南北朝史家、史书、史学活动的微观考察,既是此项研究之大宗,也部分因为其研究对象相对 单一而较易探究,故能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而与宏观探讨颇相类似的是,微观考察亦有其热点虽然对魏晋南北朝的研究収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那一时期鱼豢的重要史学《魏略》确仍止步 不前,甚少有文章对其进行专门论述和研究较早对其进行研究的是1983年罗秉英发表在思想战线• ••本刚 鼎明俊维志 丁柏赵柳王 1 2 3 4 1略论魏晋南北朝史学对唐代史学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 (6): 147.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J1.西北大学学报,1986 (3): 21.魏晋南北朝史学批评述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 (6): 132..隋唐以前中国史官设置与沿革述略[J].辽宇师范大学学报,1992 (6): 97..民族文化认同与北朝史官制度的发展[J].史学集刊,2009(2): 102.2上的《V魏略>v典略〉关系试探k '1996年余太山发表在西域研究上的《V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 西戎传〉》的关系亦对这个问题有较多涉及。
进入21世纪后,余太山继续对这一问题予以了较多研 究其2004年发表在西域研究的《后汉书•西域传》和《魏略・酋戎传》有关大秦国桑蚕丝记载浅析, 2006年发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的《魏略•西戎传》2008年郑春颖发表在北方文物上的《<魏志• 高句丽传>与<魏略•高句丽传〉比较研究》也是这方面的一篇重要文章但日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研 究《魏略》的文章因此本文试就《魏略》作一探微一、鱼豢和《魏略》鱼豢是三国时期曹魏国郎中,著名的史学家鱼豢是长鱼氏,京兆人(今陕西西安)其撰有纪 传体史书《魏略》《魏略》可能为八十余卷,每部又包含数十篇,是魏、晋吋期的重要史学著作, 大多数皆已亡佚其内容分别由《法苑珠林》、《翰苑》、《后汉书》、《三国志》、《北户录》、《太平御 览》等书所引用清代史家王仁俊、张鹏一分别为此书作了辑佚工作,其中以张鹏一辑本为佳,有 25卷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