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docx
2页《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叙述相互之间的怀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土的爱人回想起故土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思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芳草:这里指兰草⑶遗〔wèi〕:赠予⑷所思:所怀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边远的地方⑸还顾:回忆,回头看旧乡:故土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大无边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怀念思妇怀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高兴采莲是高兴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忽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领无限怀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土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办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
杜甫的?月夜》就是这样的写法杜甫不写自己想念妻儿,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样就增强了情感的叙述效果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因而怀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怀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