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电图的测试与分析.ppt
54页肌电原理与应用,,肌电,------,骨骼肌兴奋时,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称为肌电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m, EMG),肌电与肌电图的概念,1,表面肌电的原理,,,1.1,骨骼肌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1.1,静息电位,,正常骨骼肌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肌纤维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这一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猫的骨骼肌肌纤维的静息电位 为,-79.5,毫伏;,,鼠的骨骼肌肌纤维的静息电位 为,-99.8,毫伏;,,豚鼠的骨骼肌肌纤维 为,-85.5,毫伏;,,小白鼠的骨骼肌肌纤维为,-61.0,~,-88.9,毫伏;,,人类骨骼肌肌纤维为,-65,~,-87.4,毫伏1.1.2,动作电位,,肌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幅度为,100,~,120,毫伏,,,持续时间为,2,~,4,毫秒细胞内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单相负波,波幅为,100-120mv,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双相波,波幅为,1.8mv,,明显低于细胞内记录。
2,.,表面电极测试方法 一般的表面电极是由两片,Ag-AgCL,金属片组成的测试时一般将电极置于肌腹处或肌肉运动点处,,,将电极沿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平行放置,两电极间隔,2-3,厘米,进行双极引导3 表面肌电分析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有积分肌电,(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Biglandh,和,Lippold(1954),发现,当肌肉持续等长收缩至疲劳时,积分肌电,(IEMG),增大De Vries(1968),发现,在伸膝和屈肘进行静力工作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均方根振幅,(RMS),增加Petrofsky,等,(1975),发现,肌电的振幅既取决于肌力的大小,又取决于肌肉疲劳的程度,所以,肌电作为评定肌力的指标只能用于肌肉疲劳之前此后,,Viitasalo,和,Komi(1967,,,1978),,郭庆芳,(1980),等学者都报导过肌肉疲劳时,IEMG,和,RMS,增大。
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Petrofsky(1980),让受试者的抓握肌以,20%-70%MVC,的五种不同张力做等长收缩至疲劳的过程中,发现,RMS,呈线性增加70%MVC,以上的等长收缩至疲劳时,虽然,RMS,在整个收缩过程中也随疲劳的加深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Petrofsky(1979),也观察了等张收缩至疲劳过程中的,RMS,的变化让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以,20-100%,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负荷蹬踏功率自行车,同时测试并分析了股四头肌肌电发现在,20-40%VO2 max,的负荷下,,RMS,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其增大程度不明显;而负荷为,60-100%VO2 max,时,,RMS,却随着疲劳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并且,负荷越大其增加越明显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浅井英典,(1982),对不同的研究结果做了概括和总结。
指出:,,以最大强度以下的肌力进行等长收缩时,肌电的幅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用最大肌力进行等长收缩时,随着肌力的下降肌电的幅值也逐渐下降并指出伴随疲劳而出现的肌电幅值变化,是由于运动时运动单位的募集数量和运动单位兴奋的频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肌肉疲劳时肌电幅值下降的可能原因是:,,①中枢传出的神经冲动减少;,,②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速度减慢;,,③肌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④运动单位的非同步活动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反应肌电信号频率特性的指标有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心频率,(FC),在研究肌肉持续工作至疲劳过程中发现,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肌电信号的频谱左移,即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心频率,(FC),降低肌肉工作的负荷强度越大,疲劳的程度越大,,MPF,和,FC,降低越明显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4.2.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4.2.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4.2.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Viitasalo(1978),发现,用,30%MVC,、,50%MVC,和,70%MVC,强度令股四头肌进行疲劳性等长收缩时,平均功率频率,(MPF),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且负荷越大降低越明显。
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4.2.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3,.,1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Petrofsky,让受试者以,20%,、,40%,、,60%,、,80%,和,100%,最大摄氧量强度蹬踏功率自行车20%,、,40%,、,60%,最大摄氧量强度工作,80,分钟未见明显疲劳在,20%,、,40%,最大摄氧量强度时,中心频率,(FC),有所增加;,60%,最大摄氧量强度时,,FC,稍有下降;,80%,和,100%,最大摄氧量强度时,,FC,明显下降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4.2.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C.J.De Luca,等人的研究了手指肌以,20%,、,40%,、,60%,、,80%,和,100%MVC,收缩时的肌电变化,,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Petrofsky(1980),研究了桡侧屈腕肌静力工作至疲劳时的肌电变化,发现疲劳时功率谱左移,中心频率降低。
而且在相同时间,%,内,各种负荷的中心频率无明显差异而将同一持续时间,%,的各种张力工作时的中心频率加以平均,发现中心频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之势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4.2.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Petrofsky(1980,,,1982),研究了抓握肌、肱二头肌、拇内收肌疲劳前后的肌电变化发现,不管是新参加工作的肌肉,还是已从事过长时间的工作并已经疲劳的肌肉,无论工作时间间隔多长,也无论以那种力量负荷工作,一旦疲劳使工作停止时,中心频率都达到一个相同的数值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肌肉疲劳时肌电信号的平均功率频率和中心频率降低的机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假说: ①、运动单位的募集假说 此假说认为快肌运动单位容易疲劳,而慢肌运动单位不容易发生疲劳快肌运动单位疲劳后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此时要继续进行工作,就要募集更多的没有疲劳的慢肌运动单位参加工作由于慢肌运动单位的频率特性较快肌低,因此造成疲劳后肌电信号平均功率频率中心频率降低。
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②,、运动单位同步活动假说 此假说认为当肌肉工作至疲劳时运动单位的同步活动加强,由于运动单位的同步放电,造成平均功率频率中心频率降低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减慢假说 此假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血流受阻,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会堆积在肌肉内,导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的减慢就会使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减低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3.1.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④,肌内压增大假说 此假说认为肌肉疲劳时肌电信号的平均功率频率是由于等长收缩时肌肉内压增高所致肌肉内压增高,使血流受阻,导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减慢3.2,肌力与肌电的关系,,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3. 2,肌力与肌电的关系,Komi,让受试者以,4.5cm/,秒的速度作匀速的屈肘运动肌肉的收缩形式分别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不论是疲劳前还是疲劳后,肱桡肌在工作中的,IEMG,都随着肌张力的加大而增高并存性关系3. 2,肌力与肌电的关系,De Vries(1968),研究了,3,名屈肘力量不同受试者等长收缩时肌肉张力和均方根振幅,(RMS),之间的关系,发现肌肉张力同,RMS,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见图,37,3.2,肌力与肌电的关系,柯菲因,(Chaffin),等人发现当肌肉用,40%MVC,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线性关系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肌电也呈线性关系但此时的直线斜率较大而肌力在,40-60%MVC,时,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存在了,(,见图,38),这可能因为,在,40% MVC,以下强度时,肌电的变化反应慢肌运动单位的电活动60%MVC,以上的强度时,肌电的变化反应快肌运动单位的电活动40-60%MVC,之间的强度,可能两种运动单位都参与活动,固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就不存在了3. 2,肌力与肌电的关系,3.2,肌力与肌电的关系,Toshio Moritani and Masuo Muro(1987),的研究发现,肌肉以,20%,、,40%,、,60%,和,80%MVC,的递增力量收缩时,肌电的峰电位幅值随力量的增加而增高。
3.3,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3.3.1,肌纤维类型与肌力、肌电的关系,,柯菲因,(Chaffin),等人发现当肌肉用,40%,最大肌力,(MVC),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线性关系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肌电也呈线性关系但此时的直线斜率较大而肌力在,40,-,60%MVC,时,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存在了这可能因为,在,40%MVC,以下强度时,肌电的变化反应慢肌运动单位的电活动60%MVC,以上的强度时,肌电的变化反应快肌运动单位的电活动40,-,60%MVC,之间的强度,可能两种运动单位都参与活动,固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就不存在了3.3,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3.3.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疲劳和肌电的关系,Tesch (1980),的研究表明,,FT%,高的受试者疲劳快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有,Nilsson (1977),,,Viitasalo (1978),和,Komi (1979), 肌纤维类型与肌力、肌电的关系,3.3,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3.3.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疲劳和肌电的关系,Ochs (1977),发现让受试者用最大力量收缩至疲劳,,ST%,高的比目鱼肌,(70%ST),的,IEMG,与疲劳前比没有明显变化,而腓肠肌,(50%FT),的,IEMG,则明显减小。
3. 3,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3.3.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疲劳和肌电的关系,Nilsson (1977),让股四头肌进行直到疲劳的重复快速动力性工作, 观察到肌电,/,肌力,(E/T),的比值与,FT%,呈直线相关,(r=0.84,,,P<0.001),3. 3,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3.3.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疲劳和肌电的关系,,在研究肌肉持续工作至疲劳过程中发现,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肌电信号的频谱左移,即平均功率频率降低而且参加工作的肌肉中肌纤维的组成不同频谱的变化也不同,快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疲劳时频谱左移比慢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肌肉明显3.3,肌纤维类型与肌电的关系,3.3.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疲劳和肌电的关系,Viitasalo (1978),发现,ST%,高的受试者,(ST%>59),与,ST%,低的受试者,(ST%<49),相比,在疲劳性最大等长收缩中,MPF,的下降的斜率较小,当负荷加大时这种差别就越明显3.4,肌肉不同形式收缩时的肌电变化,Komi,让受试者以,4.5cm/,秒的速度作匀速的屈肘运动肌肉的收缩形式分别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肱桡肌在工作中的,IEMG,都随着肌张力的加大而增高,并存性关系。
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向心收缩的曲线斜率大于离心收缩也就是说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的肌电幅值小于向心收缩很有可能离心收缩所动员的运动单位少于向心收缩3.5,.,表面肌电图在技术动作分析中应用,,从表面肌电图上可以看出运动过程中各用力肌肉的用力大小,,,用力的顺序,,,用力持续时间,,,并结合同步视频录象观察动作不同阶段肌肉的用力情况,左竖脊肌,,右竖脊肌,,左臀大肌,,左股二肌,,左股薄肌,,左股直肌,,左缝匠肌,,左半腱肌,,舞蹈技术动作分析,,蛙泳三个不同划频间下肢各主要用力肌肉肌电比较,,,,,最快划,60,次,/,分划,50,次,/,分划,左阔筋膜张肌,,,左股直肌,,,左股二头肌,,,左臀大肌,,,右阔筋膜张肌,,,右股直肌,,,右股二头肌,,,右臀大肌,弓箭步冲刺,腰腹部肌群放电情况,左臀大肌上部,,右臀大肌上部,,左竖脊肌下部,,右竖脊肌下部,,左 腹 外 斜 肌,,右 腹 外 斜 肌,,左 腹 直 肌,,右 腹 直 肌,1.,形成弓箭步姿势图,1,:右臀大肌、和左竖脊肌、左腹直肌、左腹外斜肌其中右臀大肌放电早、,,持续时间最长2.,弓箭步稍收回到冲刺图,2,、,3,、,4:,弓箭步不完全还原图,1,,左右竖脊肌、右腹外斜肌、左臀大肌先放,,电,在此过程中右竖脊肌放电时间较长幅值最大;冲刺过程中图,2,、,3,,左腹外斜肌、左腹直肌先,,放电但幅值不大,右臀大肌、右腹外斜肌、左竖脊肌、右竖脊肌左臀大肌依次放电,在此过程中右、,,左竖脊肌、右腹外斜肌、左臀大肌放电幅值比较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检测力量训练效果,实际动作和力量训练时肌肉肌电图进行比较,,,从而看力量训练能否到实际运动所需要的力量,皮筋正常练习 布带练习比较 陆上蹬冰练习小腿肌肉肌电的比较,右胫骨前肌,,,,右腓肠肌内侧,,,,右腓肠肌外测,,,左腓肠肌内侧,,,左腓肠肌外测,,,,左胫骨前肌,,,,左膝关节角度,,说明:皮筋正常练习 布带练习比较 陆上蹬冰练习肌肉肌电的比较,,三种练习时,肌肉收缩形式类似陆上模拟练习时肌肉的收缩更平稳右腿和左腿用力不同皮筋正常练习 布带练习比较 陆上蹬冰练习小腿肌肉肌电的比较,,,,,,蛙泳不同划频与俯卧式滑轮拉力练习间主要用力肌肉肌电相关分析,,,,蛙泳,俯卧式滑轮拉力练习,图,9,蛙泳与俯卧式滑轮拉力练习时上肢主要用力肌肉肌电原始图,左背阔肌,,,左三角肌前部,,,左胸大肌,,,左肱三头肌,,,右背阔肌,,,右三角肌前部,,,右胸大肌,,,右肱三头肌,负重弓箭步大腿肌群放电情况,,左股二头肌,,左股四内侧,,左 股 直 肌,,左股四外侧,,右股二头肌,,右股四内侧,,右 股 直 肌,,右股四外侧,,1.,以左腿在前弓箭步图,1,到图,4,右腿在前弓步站起左腿一个循环动作为例,弓箭步走大腿肌群放电主要分为四,,段:压左弓步、左弓步站起、压右弓步、右弓步站起;每段肌群放电时间长短和幅值大小,分别与压弓步时,,间、弓步站起时间长短和用力大小有关。
2.,负重弓箭步走主要放电肌群是:股四内,、,外侧肌;弓箭步交换前腿站起和后退蹬地时放电幅值分别达到最大;,,股二头肌和股直肌放电没有股内外侧明显3.,弓箭步走是锻炼股四内、外侧肌群的训练方式放电特点是:放电持续时间较长,、,幅值较大,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