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doc
7页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的独特风格与内在联系■崔闯【摘要】;通过对河南南阳地区相继发现的汉画像石和六朝画像砖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一些图片与文字 资料,阐述了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在此地域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分析了两个时期画像石 与画像砖的特点,认为六朝时期画像砖,是在继承了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 的创新和演化形成的关键词】:南阳 汉画像石 六朝画像砖 风格 传承创新引言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单从地名便可看出,它 正处于通南接北,达阴及阳的险要位置南阳古称“宛”,在东汉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 的地区之一,它四通武关,东受江淮,同时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皇帝常來巡幸°)此 地达官贵人云集,厚葬之风极盛,故留下了大量的画像石资料始建于1935年10月,经过不断改扩建,于1999年12月27日新建成的南阳汉画馆, 现已经搜集整理画像石藏晶近3000余件成为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站数量 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2)相较与汉代画像石,1957年在河南邓县学庄 发现,于1958年发掘清理的南北朝时期的彩色画像砖墓,则是六朝时期画像砖的典型 代表。
而值得一提的是,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今为河南省邓州市,属县级市)隶 属于南阳市,在河南南阳境内,据南阳市区仅60公里,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有一 部分也是从该地出土的这将意味着在同一地区,相继发现了汉代和六朝时期的画像石 与画像砖,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砖在这一•地域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否存在 某种内在的联系呢?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当时是手 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地区这个 汉画像石艺术宝库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 像博大精深、古朴凝重的共性特征,这个问题在课本中已有讲述,这里不再赘言;其次, 南阳汉画乂是一个地域性文化现象,因而其个性特征亦显得极为鲜明与全国各地出土 的汉代画像石相比较,南阳汉画像石乂具有一些自己的特征:1、画像内容方面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其它地方和比较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的画 像、天文星象画像、羽化升仙画像、像以及舞乐戏画像的内容最多,而反映农业生产活 动的画像则极为少见作为一•个农业发 达地区,反映农事的 画像石却很少,乍一 看觉得很不符合常 理。
但从历史的角度 来看,汉代的南阳是 皇亲贵戚、富商大贾 云集之地,东汉的许多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都活动在南阳,死后葬于此地而且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徳,薄殓 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名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徳的刻画活动 其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因而汉画中刻画贵族侈奢亨乐生活的画像居多, 而表现平民生活和劳动场面的却少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最独特的内容,其发现的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它在 一定程度丄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反映了当时当地人民对天文现象的关注对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儿点可以作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南阳地区属盆地地形,四面环山,内部平坦,从客观的地理环境来看,人 们从生活的实际中感受到周I韦I的屏障和足下土地的局限,必然会向往盆地以上的的空 间,具有自发的,无意识的对宇宙天象的观察欲和探索欲其次,南阳地区在汉代崇文尚学,教育科技水平均处在昌盛的阶段,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就是南阳人提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毗界JL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和世界丄最早用水力推动 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由此我们看出,汉代南阳地区的天 文学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
而此时体现出天文星象的汉画像石 的数量之多就不足为怪了2、艺术风格方面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雕刻技法多样化,并具有口己独特的主流风格主要可分 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乂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即《中国工 艺美术史》中所讲的画像微凸,剔地衬线的表现手法)画而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岀,大多为一石一主题的构图(如右例图)形象刻画 不饰细部,注重整休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恰半的夸张和变形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 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 情趣⑷根据资料分析判断,汉代画像石大致产生于西汉武消以后,衰落或消亡于东汉末年,其 间经历了约三百年的发展过程是-•种文化现象,其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主 流思想⑸南阳汉画像石首先为我国一画一主题的传统独幅绘画构图形式开辟了道路, 也是汉代画像石一石一画风格的典型代表,其次又为我国民族艺术确立了不拘形似、追 求神似、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的创作法则,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南阳邓州彩色画像砖墓1957年在南阳邓州发现了的六朝时期的画像砖墓虽然从数量和形制上,不及南阳 汉代画像石丰富和庞大,但在中国发现的六朝吋期 的画像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学庄村西南由于墓砖侧而的墨书文字小有“家在吴郡”等语,推测为南朝墓葬(与课本小北朝的说法 有异)该墓是一座前有甬道的单室券顶砖墓,全长9.8米墓室及甬道均用带莲花等纹饰的花纹砖砌成,并嵌砌模印加彩的画像砖,地而 也用莲花图案小砖平铺砖柱的上半部,各嵌砌两块画像砖,内容各异墓室内两侧前6 个砖柱上嵌砌的画像砖,表现了前列鼓吹的牛车岀行的行列,它们与墓内所出土的50 多个仪仗陶俑相配合,表明墓主人生前是拥有部曲武装的人物此外,还有表示祥瑞的 麒麟等形象⑹邓州画像砖用浅浮雕的手法,具有立体感 画像砖烧成后还在部分画而上填染颜色,表现出 一种特殊风貌,具有很强的的装饰效果,这是它 最大的一个特点,同时,人物流动舒展,线条细 腻柔和,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而飞天、化生图像及大量莲花和忍冬图案,则都 与佛教有关,反映出半时佛教盛行的情况对两者的分析比较与关联性的讨论作为同一地域,相传承的两个吋期,发现的同种历史遗存,其中必定存在某种承接与发展的联系。
我们来进行如下的分析论证.1・线骨风格的传承性南阳汉画像石中大量的人物形象,以简练的点线面的语言、夸张的 动态和比例、简洁的形式美,奠定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原则和造型方式,从下而的妇人出游图(南阳邓州画像砖墓出土),我们可 以清楚的看出,这种洗练简洁的用线方 式对后一吋期的影响,而这种时期的关 联和承接,我们可以从汉画像石和六朝 吋期画像砖中窥探出一二,这种风格深 远地影响了魏晋及其后中国人物画的发 展,从图中不难发现,这与同吋期佛教 造像与人物画风格惊人地相近2•构图风格的统一•性南阳汉画像石创造了一•砖一•画的时代艺术特征一般认为,六朝 形成了整体性和主体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但从邓州彩色画像砖墓来看,这种特点并没有明显 体现出来色括丄述的儿个例子,依然传承了汉代画像石一砖一画,一图一意的造像原则, 这种感染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3•表现方法的相似性南阳汉画像石采取画像微凸,剔地的表现手法,对描画的物象作 浅浮雕的效果冈IJ才上文也提到了邓州画像砖也是用浅浮雕的手法,而立体感更加突出这 种刻石雕砖的传统也是非常契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汲取、改造、发展的脉络是明晰而 确切的4•表现内容的一致性。
南阳汉画像石的题材一般有宴饮车骑;乐舞百戏;历史故事和神 话传说;天文星象等而南阳邓州画像砖墓的题材有三类:车骑出行;神话传说和孝子故事; 飞天供养和珍禽杲兽从它们表现的内容来看,在本质JL还是基本相同的而六朝吋期的画 像砖更富于人间的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家的宗教色彩,反映出当时南北方融合的特质⑺综上所述,南阳邓州画像砖骨风格、构图风格、表现方法、表现内容上和南阳汉画 像石具有相近和统一的特征,南阳地区的六朝时期画像砖是在充分传承了汉画像石的优点, 并受当时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改造和创新,并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河南南阳地区相继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和六朝画像砖,在大同的时代特征下各自具备了本 地域独特的艺术风格,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两处不同历史遗存,因为时代和地域 的关系血具备了相似的特征和传承发展的关系,并成为有机的整体,对于探讨整个历史阶段 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注释(1) 文多斌,《两汉三国志隋膚五代时期的投壶》,原出处:河南省博物馆,<南阳汉画像石概述〉,《文物》第6期,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6 月页162) 资料来源:南阳汉画馆(3 )文多斌,《两汉三国志隋唐五代时期的投壶》,原出处:河南省博物馆,v南阳汉画像石概述a,《文物》第6期,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6 月页22。
4)资料来源:南阳汉画馆(5 )蒋英炬、杨爱国,《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3月,页496 )张超,《邓州文化》,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5年(地方史志类书籍)(7 )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上海市: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们月,页277o院系: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813班专业:传媒设计与公关艺术 学号:08081305收稿日期:2008年42月11日一个学期过去了,非常感谢韩雪岩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对我们班的鼓励与帮 助大家私下里都常夸你呢!特别我们班女同学经常表示对您的仰慕之情,只是当面没和 你说过而已我们班同学都很感激你,谢谢韩老师!要注意身体,少抽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