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95954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0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高寒林区的增产作用中国是大豆原产国,有4000多年栽培史,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际市场90%的大豆来自中国自40年代以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和总产陆续超过中国据世界第七届大豆研究大会提供的资料,2003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2927万公顷,总产6579.5万吨,居世界第一;巴西大豆种植面积1843.87万公顷,总产5154万吨,居世界第二; 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1240万公顷,总产3550万吨,居世界第三;中国大豆种植面积950万公顷,总产1650万吨,退居世界第四同时我国又是大豆需求量较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大豆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大豆需求量占世界大豆市场较大的份额,每年大豆需求量约3000 万吨,国内大豆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每年进口量约2500 万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加入WTO 以来,大豆市场的竞争力更加激烈中国的大豆市场是世界各大豆生产国的必争之地,谁能占领中国大豆市场,谁就在世界大豆贸易上占得先机为抵御国外如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的大豆对中国大豆的冲击,首先要从大豆最基本的栽培技术抓起,利用先进的适合本地区的栽培技术来提高大豆的产量,为此,林区针对林区2 的气候特点(无霜期短,积温低)在北部高寒地区全面推广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 降低大豆生产成本,获得高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是林区大豆生产的必要措施,该种植技术是提高高纬度林区寒地大豆产量的根本所在一、我省北部林区大豆种植方式随着林区资源枯碣,可采资源日益减少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林业工人由木材生产、营林生产转向农业生产,开始走上以农养林,发展农业生产,加快林区经济发展之路,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一)林区大豆栽培方式及现状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提高大豆产量,栽培技术是必要条件之一,栽培方式可分为平播和垄作平播适宜不能起垄的地块,垄作由原来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现在的“垄三”栽培和大垄密植栽培我省北部林区以主栽大豆为主,产量不高,在全省处在最低水平,近年来受大豆市场价格低糜,经济效益下滑,才引起森工林区农业主管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要在北部林区全面引进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并加快推广,大力推广垄三栽培技术和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特别是北部积温低,无霜期短的局(五、六)积温带推广大垄密植技术,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 高寒地区大垄密植栽培表现出高产、稳产的优势,3 并在北部林区加以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量二)影响高寒、高纬度林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影响大豆产量我省北部林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寒温带,冬长夏短,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和林区特有的气候条件,湿热多雨,春季风大干旱,秋季季风交替,气候变化剧烈,年降雨量在650-700mm,降雨量多集中在6-9 月份,雨热同季,无霜期80-95 天,有效活动积温在 1750—2000℃之间,年日照时数2400—2500 小时,昼夜温差大。

      北部林区的气候条件决定该地区只能种植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的极早熟或早熟品种,大豆生育期短,积温低,有效生长时间短,干物质形成和积累少,够不成较高的产量2、栽培方式影响大豆产量我省北部林区是由林业生产转型到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新开发的土地多,土壤地力条件差,种植技术粗放,科技含量不高,是造成大豆产量低的又一重要因素3、大豆重茬影响产量前几年受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连续多年单一的大豆重茬种植,造成土壤养份单一消耗,病、虫、草害严重,加之市场销售价格不好,没有可引进适合本地区市场价格好的农作物种植,只能重茬种植大豆,是导致北部林区大豆减产的4 原因之一4、地形、地貌影响大豆产量我省北部林区属漫岗和低丘陵区,80%的农用耕地都处在低洼易涝的河套地区,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季节易产生涝灾,农田基本建设(低产田改造)不到位,排水不畅,影响大豆产量5、越区种植影响大豆产量种植户为片面的追求产量,经常引进一些比较晚熟的大豆品种,违背了当地的自然规律,遇到低温、早霜年份不能正常成熟,造成大豆产量下降、品质差,青豆、秕豆多,销售价格不好,经济效益差二、引进种植技术,提高大豆产量林区土地面积大,以大豆种植为主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很多,栽培技术的应用排在第一位,一个育成品种经过区域试验, 它的产量构成基本上是个定值,是不能改变的。

      林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是自然形成的,不能改变的,针对林区的气候条件就要选择适合本区域正常年份能够生长成熟的大豆品种种植是必然的,但是在大豆种植上想要获得高产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就得从栽培技术上入手,推广应用大垄密植栽培先进的栽培技术,获得高产三、我省林区大豆获得高产的途径(一)增加公顷保苗株数获得高产5 北部林区无霜期短,有效低,在现有适合本区域种植品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公顷保苗株数,达到个体生长良好,群体生长适宜是增加产量的途径二)大垄栽培获得高产林区土地低洼易涝,气候春旱夏秋涝,采取大垄栽培既能春季抗旱又能防涝排水,土地有效使用面积增加,从而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三)深松整地获得高产深松耙茬、整地标准达到农艺要求为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四、大垄深松、窄行、密植种植技术的基本要点1、选茬整地:选择不重茬的地块,整地要深松耙茬,深松深度在25-30 厘米,打破犁底层,秋整地秋起垄,根据林区农机具的作业轮距垄距为132cm2、品种选择:选择短杆(株高不超过80cm)节间短,荚密,杆强,主茎结荚,叶展为半直立型品种具体适宜品种有:垦鉴1 号、北 9705、北 9812、北 9715公顷保苗株数在 45—50 万株,黑河 1102 公顷保苗株数50 万株, 北疆 1号、北 892040 公顷公顷保苗株数50-55 万株,东农44、疆丰 98-218,公顷保苗株数在45-50 万株。

      3、播种:在深松整地的基础上进行窄行、平播,在大垄上 6 条精量点播,播深3-5 厘米(镇压后) 6 4、施肥标准: N9,P9,K65、除草:化学除草、人工除草相结合6、中耕:铲趟及时7、收获:收割机联合收获黑龙江省北部林区通过大垄密植试验,较垄三栽培增产15-20%到目前为止在北部林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已推广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达到全区播种面积的80%以上, 全区大豆每年增产达到500 万斤,由此可见大豆大垄密植在北部林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