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佛山市高明区疟疾流行与控制情况分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503560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6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佛山市高明区疟疾流行与控制情况分析疟疾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世界范围公共卫生问题[1],传播路径主要是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或者按蚊叮咬,是疟原虫寄生在人体中所致的虫媒传染病[2]其中疟原虫的种类包括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以及间日疟原虫该疾病存在周期性,临床表现通常以多汗、发热、全身发冷为主,如果长时间未有效控制,极易引起脾肿大、贫血等严重情况[3,4]而佛山市高明区位于广东中部位置,属于岭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多且气候温暖,其天然环境较适合疟原虫生存,导致该区域以往疟疾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在改革开放前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该区域2006年之后未再出现本地疟疾但是为了确保疟疾流行控制成效,针对1950年-2018年疟疾疫情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今后疟疾的流行与控制提供有效参考详情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本地区疾控部门疫情资料,总结本区域1950年-2018年疟疾疫情相关数据1.2病例诊断对发热因素不明、感冒发热“四热”患者、疑似疟疾患者以及初诊疟疾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检查方案为涂片镜检,如果呈现疟原虫阳性,则确诊为疟疾[5,6]。

      1.3统计学处理选用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通过千分比率(‰)表示2、结果2.1流行详情佛山市高明区1950年-2018年,疟疾病例共计63036例,累计发病率为1873.41/10万,其中死亡例数为42例,最后一例死亡病例为1963年病例疟原虫种类:61701例间日疟、1258例恶性疟、77例未分型1950-1959年之间的疟疾病例数最多,为56966例在1960-1969年之间极速减少至5364例,发病率也减少1562.46/10万死亡人数也由41人减少至1人;到1970-1979年之间,疟疾病例数为由5000多人减少至57人,到1980-1989年之间,由于外地疟疾流行区域流动人口来到高明导致本地病例增加,病例数上升至99人,发病率也增长至4.16/10万;1990-1999年间,1990-1999年增加至530人,发病率也增长至21.13/10万2000-2009年间,地区政府部门采取有效防控后病例数降至14人,2010-2018年仅为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且从1970年-2015年期间均未出现因疟疾感染死亡现象,见表1表1佛山市高明区1950年至2018年疟疾病流行详情(n/‰)2.2流行强度1950-1959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1954年,有16958人发病,死亡7人1960-1969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1960年,有1456人发病;1970-1979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1971年,有22人发病;1980-1989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有96人发病;1990-1999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1990年,有201人发病;2000-2009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2000年,有4人发病;2010-2018年间疟疾发生最高的年份为2016年,有2人发病。

      从1960年开始未再有死亡病例,见表2:表2佛山市高明区疟疾病不同时间段疟疾病最高发病率(n/‰)2.3佛山市高明区2012-2018年发热病人血检率2012-2018年期间,全区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8892人次,2012年的血检率为10.15‰、2013年为3.67‰、2014年为1.66‰、2015年为1.65‰、2016年为1.05‰、2017年为0.75‰、2018年为1.96‰年血检人数除2017年外,全部在全区总人口数的1‰以上,见表3表3佛山市高明区2012-2018年发热病人血检率(n/‰)3、讨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疟疾,发病后会严重损伤人群身心健康,对社会人口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还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7]该疾病主要是感染疟原虫所致,也是五大寄生虫病重点防治之一,党和组织进行了多项防治工作[8]经60余年的防治,国内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佛山市曾是国内疟疾流行区域之一,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位置、佛山市西侧,北纬22°38′46″-23°01′05″该地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可达22.43℃,最低气温也可达到14.0℃,全年雨量较多且充沛,较适合疟疾等寄生虫的生长繁育。

      疟疾在高明区解放前发生率较高,在50-60年代初期也较为流行,其中占比最高的属于间日疟,高发季节为7~11月在1950年以前,疟疾相关文献和资料未有明确记载,但依照相关史料记载,疟疾流行于广东省多区域,特别是农村和山区此外佛山在1950年之前经济发达、外来人口较多,这也是引起疟疾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佛山市高明区1950年-2018年之间,疟疾病例共计63036例,累计发病率为1873.41/10万,其中死亡例数为42例1950-1959年之间的疟疾病例数最多,为56966例,死亡数为41例该阶段的发病率最高,其中发生最高的年份为1954年,发病率为5041.20/10万,有7人死亡高明区在此阶段开展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创建卫生医疗机构和队伍,进行全面检扫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防疫站及早发现患者并指导其进入卫生院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严重,需及早送至上级医院治疗此外还需在流行季节加大排查力度和防治工作;(2)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有效预防蚊媒相关防疫部门指导卫生院协助患者家属进行隔离和全方位消毒,还需对疫点和周边环境加强消毒和喷洒灭蚊剂,有效灭蚊防蚊此外在各个乡镇宣传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其活动主题为除“四害”,进而改善乡镇卫生环境,有效减少蚊虫滋生环境;(3)加强卫生宣传在该地区以多种形式进行防疟知识宣传,提高人群防护意识。

      在1960-1969年阶段,疟疾病例数为5364例,死亡数为1例该阶段的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1960年,发病率为394.05/10万,未有死亡由上一阶段到现阶段,发病人数明显减少这与本阶段开展的防治措施密不可分防治方案主要包括:(1)在治疗患者中严格遵循《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相关标准进行[9],在用药过程中需有卫生人员进行监督,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达到治愈目的2)加强防蚊灭蚊、卫生宣传等工作,进而有效减少发病人数,控制流行在1970-1979年阶段,疟疾病例数为57例,死亡数为0该阶段的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1971年,发病率为4.79/10万,未有死亡患者人数明显下降,说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阶段除了进行上一阶段的防治工作外,还加强了疫点的处理和疟疾的治疗,有效消除传染源在1980-1989年阶段,疟疾病例数为99例,死亡数为0该阶段的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发病率为40.51/10万,未有死亡该阶段在1989年疫情暴发,由于我国当时疟疾高发地区的海南、四川等民工输入到高明进行桉树砍伐,由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病例增加因此除了进行卫生宣教、疫情监测等操作外,还需对流动人口进行加强管理,预防输入病例传播。

      在1989年对相应区域进行了重点防护监测,对相应患者进行了规范治疗在1990-1999年阶段,疟疾病例数为530例,死亡数为0该阶段的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1990年,发病率为83.25/10万,未有死亡疟疾在1990年爆发,防疫站动员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和调查,除了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还组织各村进行灭蚊工作在2000-2009年阶段,疟疾病例数为14例,死亡数为0该阶段的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00年,发病率为1.43/10万,未有死亡该阶段是高明区经济展较为迅速的几年,流动人口日渐增加,但发病率无显著增长主要是此阶段教育宣传、疟疾监测均有所增强,对流动人口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市民疟疾防护意识不断加深在2010-2018年阶段,疟疾病例数为6例,死亡数为02012-2015年期间,全区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7268人次,2012年的血检率为10.15‰、2013年为3.67‰、2014年为1.66‰、2015年为1.65‰此阶段在该地区发布了多个消除疟疾相关文件,如《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工作任务委托书》、《高明区消除疟疾实施方案》、《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等,要求除了进行有效防控外还需对“三热”病人加强血检工作,有助于及早处理输入性病例。

      该阶段仅有1例发病,说明通过60年来的疫情防控,高明区由疟疾流行区逐渐发展为无疟区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加强消除疟疾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政府相关部门投入相应资金[10]定期对本地区防疫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为消除疟疾工作奠定基础此外还需重视血检工作和血检质量因此2016-2018年期间,三年血检率分别为1.05‰、0.75‰、1.96‰,未有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病例为了进一步巩固消除疟疾成效,需创建和完善相关部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技术团队能力,并以多种形式进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总而言之,佛山市高明区从1950年开始截止到2018年,通过环境整治、消除传染源、加强防护、疾病宣传等防控措施,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有效消除疟疾流行问题参考文献:[1]李凯杰,蔡顺祥,林文,等.1974-2015年湖北省疟疾流行与防治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4):393-396.[2]马改青,宋录军,包红红,等..安阳市疟疾流行与消除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2):1515-1517.[3]梁占菊,门凤民,张雪梅,等.曹县疟疾流行与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5):575-577.[4]鲁琴宝,吴晨,吴昊澄,等.2007-2016年浙江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36(12):902-906.[5]凌峰,李萍,LINGFeng,等.广西南宁市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及消除疟疾的措施和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5):413-415.[6]张倩,耿启彬,孙军玲,等.2005—2014年中国疟疾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4):302-305.[7]蓝凤,王倩,LANFeng,等.2004-2013年广西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6):2884-2886.[8]张志保,熊鹰,张红,等.随州市62年疟疾发病与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8):958-961.[9]史岸军,邢干,陈起强,等.海南省文昌市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及消除疟疾措施与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5):416-419.[10]陈玉凤,余钢银,侯君,等.2011年至2014年大连市疟疾流行形势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5):601-605.张金奖,张啟文,刘俊涛.佛山市高明区疟疾流行与控制情况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9):1108-11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