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泽斑铜文化探析.docx
10页会泽斑铜文化探析 Summary:斑铜工艺是云南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金属工艺,斑铜表面色彩鲜艳夺人眼目,斑铜经历了300多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说起云南的斑铜必须要谈起会泽会泽被称为“钱王之乡”,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由铜矿带来的经济繁荣给与了会泽丰富的铜文化内涵本文以会泽斑铜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会泽斑铜工艺的发展溯源、艺术特征、文化背景入手,对其制作工艺、步骤和斑铜工艺的传承进行考量,可以总结出斑铜工艺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Key:会泽;斑铜;文化会泽在历史上因铜而出名,被冠以“钱王之乡”的称号,是滇北有名的文化古城会泽斑铜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与其他地方不同,有地方特色在云南斑铜的制作中,会泽斑铜是最有代表性的,本文将从会泽斑铜的发展历程、斑铜的艺术特征、斑铜的传承发展三个方面来探析会泽斑铜的文化,让人们更加了解会泽斑铜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将会泽斑铜发扬光大一、斑铜的发展溯源斑铜是云南这个偏远地方特有的工艺品,斑铜的表面不同于一般的铜制品,它的表面有金红交错的结晶斑纹,比一般的铜更加的光亮、美丽,显出斑驳陆离光彩照人的样子斑铜的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崇祯时候。
1914年,会泽做的一个“斑铜鼎”就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银奖,为会泽的斑铜赢得了荣耀,名声大燥,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斑铜还有两个名字,叫做“金属宝石”或“稀世珍品”在云南这个小地方会做铜的人很多,但会做斑铜的人就很少了,而且严格意义上的斑铜是指用含铜量极高的天然铜矿石捶打锻造而成,这样斑铜需要的生斑生长环境就十分的特殊一)特殊的地理坏境会泽自古有“铜都”的美誉,因为会泽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铜矿由铜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悠久的文化底蕴,会泽与铜就有了解不开的缘分了,因铜而起,因铜而盛古代会泽与巧家、东川被称为东川府,会泽城成为了万里铜运的重要地方,清代康熙、乾隆两代因为铜矿的需求量大,所以这个時期是会泽铜矿最繁荣昌盛的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贩夫都聚集在会泽想要捞一笔金,在会泽做起了卖铜和制铜的行业,会泽如今就保存着108个风格不同的会馆,留下了宝贵的会馆文化这时候的会泽汇聚了来自不同的能工巧匠,大家互相切磋学习,文化氛围很好,手工技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带动了会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积累对于土生土长的会泽人民来说,铜很常见,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铜盆、铜锁,家里供着铜做的佛,用铜做的香炉敬香,用的是铜板,铜很普遍,不稀奇,价格也比较低廉,容易让人们接受。
到了今天,铜的使用量已经很少了,大家都用上了纸币,代替了沉重的铜币,家里生活用的铜盆铜勺已经换成了塑料盆,更加便宜虽然铜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铜带来的辉煌也已经根深蒂,这是不能抹去的痕迹二)悠久的历史文化会泽斑铜有很深远的历史文化斑铜,字面意思就是有斑的铜,斑铜其实是天然铜在相应的化学条件下,铜内的微量金属元素就会结晶成斑然后再显现出来,斑铜是多种金属元素显现出来的,这就是显斑,呈现出一种光彩夺目的光斑会泽曾经作为铜料的供应地而出名,云南现在仍有很多的铜矿,为斑铜工艺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云南特有的地方民族文化为斑铜工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从古到今,斑铜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变化,从万众瞩目的最高点跌落谷底被人们忘记,又苟延残喘慢慢复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演变,斑铜已经快慢慢淡出在人们的视野,快要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这时候就应该肩负起传承斑铜工艺的重任斑铜的发展演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帮助,青铜文化为斑铜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样式学习;会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斑铜提供了丰富的原产料;民族文化为斑铜提供了多彩的文化内涵,斑铜的形成不是孤独的,受到了多方的学习传承三)曾经辉煌的铜商文化会泽,一个有历史内涵的高原铜都,与铜有不解之缘。
三千年铜的开采、冶炼、铸造为会泽留下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美称最早对会泽铜资源的记载是《华南国志·南中志》,会泽曾经辉煌的铜商文化是这座小城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会泽的斑铜出现的时间很早,对会泽也有重大贡献二、斑铜的艺术特征斑铜工艺是云南特有的一种民间金属工艺斑铜形态千变万化,各有风采会泽的斑铜是锻打而成的,过程十分的复杂,斑铜分为“生斑”和“熟斑”斑块放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星光斑铜的美丽不招摇,十分的庄重,古朴中透着繁华,高贵中带着低调,让人迷醉斑铜的工艺锻造十分的复杂,斑铜中的“生斑”是用铜块锻打而成的,一步一步的打出来的,错了一步这块铜块就废了所以在锻打的过程中师傅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出大的差错,这就考验师傅的手艺了现在的天然铜已经很少了,所以手工艺者在做的过程中必须胸有成竹,不能浪费一块材料一件制作精美的斑铜产品,形状不花哨,很有质感,又布满绚烂的斑花,让人无法移开视线一)独特材料的质地美“斑铜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生斑是一种含有其他金属成分的天然结晶铜,不能冶炼,遇到高温就会丧失了斑纹,也就只能在低温下捶打,没有特别惊艳的造型熟斑铜采用多种元素合金浇铸而成,打磨后药物处理就会显斑一般人很难辨别生斑和熟斑。
[2]生斑和熟斑的价值可差百倍生斑在价格上明显就优越于熟斑,一件制作精美的生斑工艺品价格是十分的昂贵但无论生斑还是熟斑,样式都追求低调的奢华生斑的制作要比熟斑来的复杂一些,原料用的也大不相同,生斑的原料太过于讲究,制作出来的产品也要比熟斑制作出的产品好看,价格也就高了许多,许多行家在买的时候也就只喜欢生斑工艺品二)独树一帜的造型美云南斑铜的工艺有悠久的历史,云南斑铜在工艺上追求尽善尽美,有的来自青铜影响,有的来自宗教文化的影响,有的来自民族文化的影响,造型生动逼真,光彩照人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这个地方独特的审美生斑工艺品的造型比较单调古朴,大多是以香炉、葫芦、花瓶,烟嘴等为主,也有动物图案,但比较少熟斑的造型就比较多,它的材料容易得到,工艺也比较先进,造型就比生斑的更加复杂,样式也多种多样,但两者都追求大方,庄重特殊的材料,简洁大方的样式都是斑铜所追求的 (三)浑厚典雅的装饰美斑铜本身就拥有独特耀眼的斑纹,还结合了多样的手法技艺,就显得更加精良镶嵌、镂空、掐丝等工艺与斑铜的制作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斑铜单调的风格,丰富了样式美斑铜是浑厚典雅的,它的造型很古朴没有丰富的造型,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但是斑铜又是耀眼的,它的颜色光鲜亮丽,媚而不俗。
例如:“梅兰竹菊”这四个挂件,都是斑铜做成的,造型就十分的精良,给人首先的感觉就是庄重、古朴和典雅,具有文学气息,在显示斑铜特有的颜色美丽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具有现代气息,有的部分纤细如丝,可见手工艺人技术的高超,竹叶活灵活现,显示了手工艺者高超的技术三、斑铜的传承发展斑铜的传承发展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斑铜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斑铜从古拙工艺发展到现代工艺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发展道路起起伏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演变从兴起到跌落又到鼎盛又跌落斑铜的路走的十分艰辛在这过程中留下了太多价值不菲的斑铜工艺品,斑铜手工艺人的技艺也更加成熟,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让斑铜的制作呈现更加完美的状态一)铜梁街——渐行渐远的斑铜史铜匠街,一条窄小、古旧的街道位于会泽县东直街中段的一条街道,好不起眼的一条街道街很窄,只能称之为“巷”的街道过往的人很多,人们慢慢已经忘记这是一条有历史的街道,承载了会泽斑铜的发展传承明末大批手工业者因云南铜矿的发展很好都聚集来到云南,清康熙末迁徙来到会泽专门经营铜器,铜器自产自销,赚了很多钱所以他们的居住地被称为铜匠街,沿袭到现在可现在的铜匠街已经淹没于城市的喧哗中,已经听不到铜匠们叮叮当当敲打铜块的声音,听到的只是小贩们叫卖东西的声音,斑铜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之中,难道斑铜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不继续做斑铜了值得欣慰的是在铜匠街的中段还挂着张氏家族的斑铜招牌,会泽斑铜还可以继续传承下去会泽县铜匠街的所有铜匠,从前都抽鸦片会泽大量产铜,铜器质量好名声响,销量大,大多的铜匠们的生活过得都还不错,所以有闲钱来抽鸦片会泽铜匠在白天很少工作,都在休息,大多选在晚上,吃过晚饭就开始工作了会泽有专门卖铜器的,大多数的铜匠都是把铜器送到店里卖掉,不自己卖铜器虽然钱挣得没有自产自销多,但日子过得安稳解放后所有的铜匠都戒了大烟现在铜匠街做斑铜的人迫于生活的艰难几乎都不做斑铜了,因为斑铜不是时常都被人们需要,他们需要找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满足生活的需要,解決燃眉之急,所以现在铜匠街做斑铜的已经只有张氏家族了,张家的斑铜制品在铜匠街的名气很大,因为张氏家族有不传外的独门“显斑”技艺,做出的斑铜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张氏家族的斑铜历程也很久远二)斑铜传人――源远流长的张氏家族会泽斑铜的制作,最出名的就是张氏家族,张氏家族在会泽,做斑铜的有很高的声誉,祖籍是是南京,他们的祖先是铜匠在明朝的时候参与了大明宫宣德炉的制作张氏家族最开始制作斑铜的时候不用担心原材料的短缺,技艺也在那时候练就的,张氏家族有不传外人的独门“显斑”技艺,因此他家的斑铜器很受欢迎,也为很多人和地方独家定制,在会泽历经七代而不肯带徒,恐怕技艺外传,后来又怕家族的技艺没有传人就开始收徒弟了。
张氏家族的煅打斑铜的成品不多但名气很大早年张兴源曾为四川峨眉山古刹做过一座高大的佛塔张家做的铜器,寺庙的订货很多,会泽西来寺的主持,曾定做过烛台送给昆明圆通寺[3]1914年,会泽张氏家族第十代传人张宝荣、张宝华兄弟做的一个“斑铜鼎”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然后会泽的斑铜名声大燥,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抗日战争的时候,为了补贴家用,想将这个斑铜鼎带到昆明卖了,但是遇到日军轰炸,不幸遗失了,这样他们遗憾的回到了会泽以后张氏家族就不做斑铜了,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又开始制作斑铜2008年,会泽斑铜制作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氏家族的第十三代传人继续继承斑铜技艺,张伟当时才26岁,他父亲张克康去世的时候,他不得不接过这个任务,因为张氏家族有不传外人的独门“显斑”秘方,如果他不继承下去,这项技艺就断后了我去铜匠街调查的时候,就是张伟接待的我他并没有从小就跟着家人身边学习斑铜的制作,而是在昆明理工大学上学,专业是化学专业,毕业以后几年才全身心的投入斑铜的传承之中学习斑铜技艺是很困难的,没有几年的经验不敢轻易冒险,他的理论知识很扎实,可是还需要时间的磨练,现在他已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现在铜匠街制作斑铜的就只有张氏家族了,传人很少,斑铜的技艺传承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支持。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创新发展,结合当地文化和特色,做出会泽的品牌优势三)斑铜现状——苟延残喘的传统工艺会泽不是以斑铜而被外界认知,现在很多土生土长的会泽人都不知道斑铜的具体意义,只是觉得摆在家里好看就把斑铜带回家,谈不上欣赏,只能算是审美,没有实质性的传承价值这可谓是斑铜现在的最大遗憾了,传人的人少得可怜整个会泽县城,出售斑铜的店面不超过五家,有些店的斑铜质量也算不上很好我去过最好的一家店面,进门店主大叔会发一本小册子给你,这小册子就是斑铜的,无论你买不买斑铜,那你也知道点关于斑铜的知识,这位店主在盈利的同时也兼顾了知识的传承,这种做法很好,值得卖斑铜的店面学习会泽的铜在古代为会泽增添了很多光彩,特别是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因为铜的需求量很大,会泽正好应时而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会泽因而被冠以“千里京城第一运”的美称,会泽的铜得到过高度的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会泽的铜也逐渐减少,斑铜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斑铜艺人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到如今只有张氏家族还做斑铜斑铜工艺的发展处在危险存亡的边缘,就要被时代进步的步伐所淹没现在的斑铜工艺的前途就应该思考怎么做才能保住这一难得的技艺。
比如说:我们就应该加大对斑铜工艺的重视力度,斑铜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