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一讲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人教版).ppt
72页考纲下载—————————————————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情上线—————————————————以我国海南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神舟”系列、“天宫”一号、嫦娥系列的发射,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特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恒星星云相互吸引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水星木星土星地球金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自西向东 近圆共面类地行星温度大气液态水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的现象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电磁波核聚变(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提供光、热资源②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 、大气运动和 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 、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电站等水生物活动煤太阳能热水器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2)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 ,影响 。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 的高空大气,产生“ ”现象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 、 等大气层无线电短波通讯磁暴两极地区极光水旱灾害地震四、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及特点类类型传传播速度能通过过的介质质共性A表示 较较 固体传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过物质质的 而变变化 B表示 较较 固体、液体、气体横波纵纵波快慢性质质(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代码码名称波速A波B波C莫霍界面 传传播速度都 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传播速度突然 明显显增加下降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速度的变化2)圈层:图中C、D之间为 ,C以上为 ,D以内为(由E 和F 组成)地幔地壳地核外核内核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 (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五、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 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气体和悬浮物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圈层。
3.生物圈:地球表层 及其 的总称,占有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连续生物生存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命存在问题的思路分析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1)看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有适宜的温度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适当的体积和质量能保证该行星周围有可以活动的大气层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它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4)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1.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2)题行星地球火星距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149.6227.9表面平均温度(℃)22-23质质量(地球为为1)1.000.11体积积(地球为为1)1.000.15公转转周期1年1.9年自转转周期23时时56分24时时37分赤道面与轨轨道面之间间交角23°26′23°59′(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据上表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有关,而地球上温度适宜与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有关。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是“存在生命呼吸的大气”的主要原因③项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条件第(2)题,表格中的数据显示火星离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差不大,自转周期与地球也非常接近,但从表中无法判断火星外有厚厚的大气包围及四季的变化答案:(1)D (2)C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纬度地势势天气日照时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 极昼极夜现现象 ,极圈以外地区 夏季日照时时数 多于冬季一般地势势高的 高原日照时时数 多于地势势低的 盆地多阴雨天气的 地区,日照时时 数少,多晴朗 天气的地区, 日照时时数多年太阳辐辐 射总总量纬纬度低,正午 太阳高度角大, 获获得太阳辐辐射 多地势势高,大气 稀薄,透明度 高,固体杂质杂质 、水汽少晴天多,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辐 射多 2.世界总体分布特征受上述因素影响,世界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1)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特别提醒]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虽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分析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弱的方法(1)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呈负相关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海拔(地势)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低,太阳辐射越弱3)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云量呈负相关云量越大,太阳辐射越弱;云量越少,太阳辐射越强4)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也与坡向有关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2.读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完成(1)~(2)题1)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25°N附近C.30°N附近 D.35°N附近(2)我国东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同纬度全球平均值低,主要原因是我国东南地区( )A.白昼时间短 B.云雨天气多C.无沙漠分布 D.洋流影响大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30°N纬线上95°E沿线和100°E沿线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云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答案:(1)C (2)B太阳活动类动类 型对对地球的影响 ①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动强烈→地区 降水量年际变际变 化→影响气候 ②耀斑爆发发→电电磁波进进入电电离层层→ 电电离层扰动层扰动 →干扰扰无线电线电 短波通信 ③太阳活动动强烈→高能带电带电 粒子 a.扰扰乱地球磁场场→“磁暴”现现象→磁 针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冲进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 产产生极光3.科学网2010年8月19日消息,8月4日,新一轮“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并产生了炫丽的极光现象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太阳风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太阳辐射增强造成的B.是太阳大气剧烈变化的显示C.表现为黑子数目减少、耀斑面积增大D.表现为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增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长波通信D.新加坡的小朋友在晚上做作业时看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解析:(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剧烈变化的显示2)黑子产生在光球层上;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极光形成于两极地区。
答案:(1)B (2)B[例1] (2009·福建高考)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2)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答案] (1)B (2)A[例2]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解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2)图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三: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原始大洋(水)的存在结合题目中所提供的答案,A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1)A (2)A类地行星大气层首次发现水蒸气材料1:新快报讯 据德国《世界报》2010年12月1日报道,德国和美国天文学家首次在一超级类地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大量水蒸气、甚至是云层,这一结论被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德国哥廷根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观测这个名为GJ1214b的类地行星的大气层科学家们通过折射的星光分析出其大气层的成分。
结果显示,GJ1214b大气层没有氢,但是富含水蒸气,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GJ1214b距离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仅有200万公里,因此其地表的温度有摄氏200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这个于2009年发现的超级类地行星直径是地球的2.6倍,质量是地球的6.5倍,GJ1214b围绕位于蛇夫星座的恒星GJ1214旋转,距离地球超过40光年科学家曾在其它行星和大气层中发现过水,但是在类地行星大气层中发现水蒸气还是第一次材料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11月8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1)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2)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天文学家发现的这颗超级类地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简述其理由2)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相比,其最大优势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