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讲积累与危机38850418989.ppt

5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86652882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2M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积累与危机•资本积累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再生产•不断更新、不断重复的再生产过程•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全部m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支付资本 5000元=c(4000)+v(1000)•1)工人养活了资本家和自己,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2)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耗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犹如“机器加油”•工人的个人消费一方面保证他们维持自己和再生产自己,另一方面通过生活资料的消耗来保证他们不断重新出现在劳动市场上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的手里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扩大再生产:把m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如果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了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依靠提高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效率而实现•   •资本积累:m的资本化。

      m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扩大再生产我们认识到•1)追加资本开始就是m转化,由工人创造•2)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还是资本家用来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3)资本家不但要工人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要生产出新的m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m来榨取更多的新的m原因:•①    追求m内在动力•②    竞争是外在压力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1.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物质形态看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2.   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两者之间的比例叫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与 可变资本的比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价值构成c : v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2 2、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 从物质从物质形态看形态看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资本构成从价值从价值形态看形态看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决定决定反映反映有机构成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3.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了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和v的价格变化•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往往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   •4.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额m的资本化达到•5.   资本集中•把若干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竞争大吞小  股份公司•竞争和信用是两大杠杆 两者的区别•① 资本积聚不仅能增大个别资本量,而且还能增加社会资本总量;而资本集中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② 通过资本积聚来增大个别资本的进度是比较慢的,而通过资本集中来增大个别资本的速度是很快的 •③  资本积聚要受到原有资本量和m量的限制;而资本集中不受此限制•④ 资本积聚直接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而资本集中直接反映资本家之间吞并和联合的关系,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只能间接表现出来  •两者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和资本积累规模迅速增大,反过来,会加快资本的积聚  (二)相对人口过剩 •1 、 供需矛盾  •需求减少①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绝对②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相对•供给增加①妇女、儿童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小资本家破产 2、实质    相对过剩•相对:•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只是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

      •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根源: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象蓄水池,适应资本对劳动力寻求的周期性变化的需要;•对在业工人形成压力,有利于加强剥削  3 、存在形式 •①流动形式:在城市中时而被雇佣时而被解雇的过剩人口•②潜在形式:农村失业半失业的人口•③偿滞形式:就业极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人口 5-3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一方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工人失业和贫困的积累  •绝地贫困:一无所有,隶属于资本•                 生活状况有时绝对恶化•相对贫困:无产阶级的收入在资本主义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生产的社会化•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周期性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及其表现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性质    3、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诱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危机及其表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因生产过剩而造成的再生产顺利进行所要求的各种联系的破坏。

      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 因商品销售落后于生产导致商品的积压;企业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下降;社会失业率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在金融领域出现股票市场价格下降等 经济危机导致的收入下降,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更多地用经济衰退(recessions)、经济萧条(depressions)等来描述经济增长的放慢乃至下降经济中产出下降被称为经济衰退,严重的下降被称为经济萧条        在衰退中,失业增加到比较严重水平,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经济在远远低于其潜力状态下运行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性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它是由于生产超过了社会有支付能力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活动紊乱       这里社会需要不是绝对意义的需要,而是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因而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5-3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1)可能性:       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来自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了危机的可能性 原因在于:       商品生产中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生产者的生产不仅依赖于自身的生产能力,还依赖于其他人对自己商品的购买能力与购买意向。

              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职能使商品交换过程中W——G与G——W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一方卖而不买,另一方就卖不出去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可能形成债务链,一旦债务链某个环节中断,会影响一系商品流通的中断       以上两方面都会使商品在一定时间内销售出现困难       但是,在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中,人们必然要用货币购买商品,所以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 (2)危机的现实性       危机从可能转变为现实,关键是资本主义生产占居统治地位       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将导致生产中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不足,从而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当这种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社会范围内的危机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条件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社会化生产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的过程、以及产品都是社会化的,即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互相依存的生产过程、以及共同活动形成的劳动产品        生产条件的私人占有使生产活动服从于少数人以价值的形式占有共同生产的社会财富的狭隘目的       这样,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之间就形成矛盾,当这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及其与危机的关系第一方面: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使生产产品的人缺乏购买产品的能力,而掌握购买力的阶级(资本家阶级)购买意向又是以赚钱为导向的 第二方面、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的科学组织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但是无政府的生产使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矛盾        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在发展中正在形成许多了解社会需求、引导社会需求的手段和技术,以缓解这种矛盾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方面表现中,第一方面是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第二方面则是处于相对次要地位         所谓社会需求不仅是产品种类问题,更重要是的总量平衡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是起源于生产能力与购买能力的不平衡 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      1、经济的周期性:指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产出水平的周期变动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危机阶段: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导致生产下降的阶段同时出现生产下降的各种伴生现象,如失业率上升、市场饱和、设备利用率下降,乃至股市下跌等。

      •萧条阶段: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停滞阶段,经济中产出处在较低水平,失业、设备利用率、以及股市等都处于低水平     •复苏阶段:经济开始摆脱低水平停滞,产出出现恢复和上升迹象此时,就业、设备利用率、销售额等都出现恢复性上升•高涨阶段:经济增长加速,销售旺盛,相应地就业率大量增加,呈现经济繁荣景气的状况生产增长的加速及其与社会购买力的矛盾又会孕育着新的危机 2、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造成的,但是为什么经济能够从萧条中复苏并走向高涨,从而使危机呈现周期性呢?       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呈现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的不一致,使固定资本的生命周期会引起投资需求的大幅度波动,有可能使社会生产呈现波动       厂商摆脱危机的努力使萧条阶段成为固定资本集中更新的起点固定资本的集中更新对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生产产生需求,进而派生出一系列需求,使经济走出萧条 三、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济危机以消灭一部分生产力的方式,使激化了的生产与消费矛盾得到暂时的解决使社会再生产中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恢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对现有生产力的破坏,但是,在破坏的同时又在刺激新的生产力产生。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地破坏原有生产力,产生新生产力的周期性循环中前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