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翁牛特旗、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17—18高二上期末联考语文.doc
13页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赤峰呼市校际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1、 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9分,每小题3分)谈趣味(节选)朱光潜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
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学者都鄙视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1、下列材料中,与“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B、明代推崇唐代的风尚,清代推崇宋代的风尚C、拉丁民族的诗歌不为日耳曼民族所能够欣赏D、法国新古典主义盛行时“七星派”诗遭指摘2、下面是作者对“趣味”问题的看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阅读兴趣偏狭,不利于初学文艺者的入门。
B、没有入门的人,他们的趣味往往比较广泛C、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但与民族和时尚无关D、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但应符合时代的精神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文艺者入门不能不偏,入门后则不能偏 B.个人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文艺趣味亦愈纯正 C.文艺上的门派对于学习文艺者是没有好处的 D.作者在文中主要谈论了如何纯正个人的文艺趣味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6分) 奶 奶 曹文轩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
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
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全家人都起来了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表兄说:“进屋再说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E.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5. 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6.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而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7、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秋》与《诗》《书》《礼》《乐》《易》合称“六艺”,“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 “进士”是古代殿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会试C. 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转”迁”一般指提升调用, “迁谪”“左迁”常指升职 D. 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
其余五部分别为工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李密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就改嫁了B、 李密在文中就是要向晋武帝表达先进孝,后尽忠的想法C、 在文中李密表达了圣朝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进退两难的心情D、 文中李密感恩圣朝对自己的怜惜是想说其他旧臣没有得到怜惜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别薛华①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11. 下面对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