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0601617
  • 上传时间:2021-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4.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计划书学校名称 上海理工大学 项目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负 责 人 汪中厚、朱坚民联 系方式 1381708680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二O O八年十一月 —、间表项目(专业) 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修业年限4学位授予 门类工学本专业设置时间1979.9本专业累计毕业 生数7000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850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200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汪中厚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3. 2学 位博士学 历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机械工程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大学职 称教授职 务副所长所在学校通讯地址上海军工路516号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电 话办公:021-55270456 :13817086802电子信箱wangzhonghou@邮政编码200093学校情况银行开户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开户银行农业银行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支行银行账号033720-00801018818 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职称参与工作朱坚民博士教授项目第二负责人林建中硕士副教授负责教学改革及实施仲梁维硕士教授教学方法改革刘建国学士副教授实践平台建设及实施麦云飞硕士副教授产品测试与评估张振东博士教授案例实践指导白国振硕士副教授案例实践指导甘屹博士副教授案例实践指导杨丽红博士讲师案例实践指导刘静博士讲师案例实践指导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名称参与工作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践基地建设及人员培训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建设及人员培训 U!、建设目标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制造技术互相结合,形成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带动了设 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数字化制造技术已成为提高企业和产品竞 争力的重要方法世界各国在研究、开发与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时均十分重视发展数 字化制造技术,我国在2006年2月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 要》中,将数字化制造技术列入国家重点领域及其优先发展主题发达国家的数字 化制造技术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例如:美国波音公司应用数字样机技术成功开 发出波音777飞机,使开发周期由过去的8-9年缩短到4年半,成本降低了 25%,用 户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刚刚起步,水平较低,数字化制 造是发展我国先进制造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针对现代数字化制造企业对人才的 要求,高校必须对现有的机械类学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要解决高校人才培 养模式与现代企业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适应现代制造企业对数字化制造技术人才 的要求上海理工大学从1906年创立的沪江大学到今天已有百年历史,注重创新实践能 力培养是其办学的优良传统,并已形成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因材施 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在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在CAD、CAE. CAM. PDM、 ERP、数控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但仍然存在着教学资源分 散、教学内容与方法不适应现代制造企业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等问题。

      为了更 好地适应国家及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先进制造创新人才的要求和上海市第 三批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的要求,结合上海理工大学的定位和我校机械工程学科自身 的产学研、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出本次教育高地的建设总体目 标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 备为特色,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培养为先行,充分整合已有教学资源,进一步强 化自身优势,建立“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代表国内外主流数字 化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从而实现学生利用该平台 进行典型机电产品的自主创新设计,自主分析、自主制造的目标,在培养具有国际 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高素质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的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 条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同层次、同类型高校机械工程类相关专业建 设的示范基地本项目的建设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师资队伍方面: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面向工程应用的数字化制造师资队伍是保证“机械设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高地建设工作的关键,为此,立足现有的机械工程学科教 师队伍,我们拟分批派出部分教师到国内著名数字化制造企业(我院的产学研合作 单位一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等)和国际数字化制 造企业(日本丰田汽车、美国通用汽车等)进行学习与培训,并加强国内外工程技 术教育专家的引进,从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适应工程技术应用教育的师资队伍。

      2) 专业建设方面:该项目的建设将在第二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将重 知识培养转变为重能力重素质培养的目标,利用我校多年来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 产学研合作成果,中德合作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构 建面向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实验基地和创新实践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将我校的 机械工程类专业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应用教育基地3) 教学条件方面:进一步整合机械学科现有软硬件教学资源,添置600万元教学实验设备,增加实 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建设“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教学示范应用系统4) 教学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学院二级管理的优势,以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为平台,在教学质量管 理中实施“启发式” + “互动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的项目数,修改原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确定为“数字化制 造实践案例”(必修),让机械类本科生在学校就能获得模拟数字化制造企业从概念 设计、分析、制造、测试、性能评判等过程的实践锻炼,全面支持学生创新设计, 建立面向数字化制造子过程的“数字化制造案例实践”教师指导团队,切实保障机 械工程类学生在校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5) 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1 在项目执行期内获得3项以上国家或省市级的创新设计竞赛奖1 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6) 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 果等均达到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A级标准五、建设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建设方案如下:1) 师资队伍方面:a. 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特别要注重引进具有丰富数字化制 造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和海外从事数字化制造技术前沿研究的学者,优化与淘汰数 字化制造各子过程的学科带头人b. 对本科教育高地师资队伍中的教师,分期送到国内外数字化制造企业进行轮 流培训学习,初期送培单位为我校的相关产学研合作单位,后期的送培单位为国内 外数字化制造行业的著名企业c・分期外聘一定数量的数字化制造工程应用教育专家,初期外聘专家来自上海 市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后期外聘专家来自国内外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d・通过引进、培育和外聘,结合建立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应用培养体系的需要, 确定CAD、CAE、CAM、PDM、ERP、机械测试、数控技术等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并为 每个方向至少配备三名以上的博士学位教师作为专业培养指导梯队。

      2) 专业建设方面:乳基于本项目拟构建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和第二期本科教育高 地建设的成果,维持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变,但对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第七学期实践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一定的调整主要思路是:在整个教学内 容的组织上,遵循“案例驱动,目标培养”的原则,整个第七学期的实践教学完全 在工程应用教育教师指导团队的指导下,在学院构建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 平台”上,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典型机电产品(如:新概念轿车、新概念摩托车、 多轴数控机床、典型机械机构等)的数字化设计、分析、制造、性能测试等,整个 数字化制造过程完全模拟国内数字化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在校锻炼学生 创新设计、自主加工、自主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目标为了保证第七学 期“案例实践”教学的成功,在前三年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应逐 步渗透后期“实践案例”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从而保障第七学期“数字化制造”案 例实践的顺利进行b.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增加主动实验,减少被动实验的方法改变目前学 生成绩以笔试为主的方法,将实验/实践课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并进一步 提高比例,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我们将选择部分专业课作为试点C.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利用构建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将 专业课讲授确定为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并重的方式,并适当减少理论授课学时, 在实践平台上通过示范化案例加深理解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进行实际创新设计制造的欲望d. 进一步完善我们已经坚持多年的将第七学期确定为实践教学学期的方案,拟 初步构建一批专业知识覆盖面广、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创新、面向工程实际的案例 实践项目e. 配合国内刚刚起步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合以上 教学改革需要,编写完成相关的案例实践教材、论著,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实 验条件,力争使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早日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 教学条件方面:打破专业界限,充分整合机械学科现有软硬件教学资源,在对国内数字化制造 企业运行模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校内构建“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 的方法,添置600万元相关教学实验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最终实 现“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的本科教学示范应用系统该平台不但是机械 类各专业的第七学期专业实践平台,同时各子模块也可作为毕业设计平台及机械类 各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实践平台,以及机械工程类专业大学生课外创 新活动的实现载体平台。

      4) 教学管理方面:a. 充分发挥学院二级管理的优势,以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为平台,在教学质量 管理中实施“启发式” + “互动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在第七学期“案例 实践”教学中,学院成立“案例实践”教学指导团队,该团队根据数字化制造各子 过程分为若干个指导小组,让机械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在学校就能获得模拟数字化制 造企业从概念设计、分析、制造、测试、性能评判等企业运行过程的实践锻炼b.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工作规范》、《上海理工大学教师职责条例》、《上海 理工大学教师任课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制定具有工程应用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 工作规范,突出“创新+工程应用”意识,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开放 式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与反馈教学质量网络,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多元立体的 教学质量保障运行体系C.对本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校院两级管理部门将对项目实施全程进行质量监 督与过程控制,按照建设目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本 科教学高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六、进度安排(2008年—2010年,按年度填写)1 ) 2009 年度:师资队伍方面:a. 引进2-4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与高水平人才的工作。

      b. 完成数字化制造工程应用教育专家的聘任工作,以及国内外著名数字化制 造企业的学习与培训工作c・构建符合教育高地建设的专业梯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