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价格变化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pt
11页第5章价格变化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1总需求曲线52总供给曲线53价格的变化和总产出的确定54价格调节的过程51总需求曲线一、宏观经济学中关于价格水平P的假定(一)新古典主义学派认为,价格水平是一个随时都在变动的充分灵活的变量二)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水平不仅变化相对缓慢,而且具有一种“粘滞性”,即一个时期的价格水平相当程度上受上一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影响三)在IS-LM模型中将价格P短期内视为不变量,现在考虑比这一“短期”要稍微长一点的时期,但又没有长到人力资源、资本积累和技术水平都可以明显变化的真正“长期”,即在假定潜在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允许价格水平的变化由此推导出的总需求Y和价格水平P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方程二、推导过程将IS方程与LM方程联立,消去变量R(利率),即可解出Y与P之间的关系式:Y=Y(P),此即总需求方程三、图象表达:总需求方程在图象上的表达就是总需求曲线AD5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潜在能力,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一、决定总供给的生产要素与技术水平(一)人力资源N1、工资水平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2、工资水平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3、尽管实际就业量会不停变化,但作为劳动力供给的潜在就业量与价格水平无关(二)自然资源(三)资本资源K一般来说,边际储蓄倾向越大的经济,对资本积累越有利。
四)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关系在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生产函数”的方程来表达这种转换关系:Y=F(N,K)二、总供给方程与曲线 当实际就业量N等于充分就业量时,这种情况下的产出水平称为“潜在生产能力”: 上式也称之为总供给公式,它在Y-P平面上的表达就是总供给曲线AS,它是一条与价格无关的垂直线53价格的变化和总产出的确定将总需求曲线AD、总供给曲线AS、价格线P放在同一个Y-P平面上,就可以进行宏观均衡的分析由于上述三条线变动(移动)的速度大不相同,就形成了确定均衡过程的特殊性可以把AD线理解为短期变量(一年内可变动多次),反价格P理解为中期变量(每年只变动一次),把AS线理解为长期变量(需要若干年才能观察出它的变动)因此在短期内,P和AS都可视为常量图象解释54价格调节的过程一、市场压力、价格粘性对价格调节的影响(一)市场压力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由于实际产出Y是由总需求方面确定的,因此实际总产出与潜在产出能力之差就代表了市场需求的压力,为了无量纲化,市场压力可表达为:当市场压力为正时,总需求大于潜在生产能力,价格P有上升趋势二)价格粘性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由于价格变动的粘性,P的变化滞后于Y的变化。
即目前的价格水平Pt是是由上一个时期的总产出Yt-1所确定的,当前的Pt确定当前的总产出Yt,而Yt又对下一个时期的价格Pt+1产生影响三)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有:二、通货膨胀率公式(一)由上一式可得出通货膨胀率公式:在现代经济分析中,上式也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后者表示通货膨胀率(或者说工资上涨率)与失业率成反比关系二)考虑大众通货膨胀预期因素的通货膨胀率公式三、价格调整过程的图象表达与数值举例(一)图象表达(二)数值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