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35页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第1010讲 从讲 从““师夷长技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到维新变法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解读:材料反映的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关系【【运运用用提提升升】】““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解析】从材料给定的信息可以判断,既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不改变旧习,旧文化,可以判断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故选B [ [备备选选题题] ] 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 D.《新学伪经考》【解析】提取信息:赵烈文的话说明此书的内容是学习西方的,但是字里行间对此书非常蔑视,称其为“贼”,可得出此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资政新篇》 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之间联系与区别易混易错分析:容易混淆不同时期代表思想家及其主张辨析:(1)联系:都学习西方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联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相同:思想内容、代表阶级利益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不同: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改革的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运运用用提提升升】】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解析】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是新文化运动,故A错误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根本没有实行,因此B错误维新变法代表资产阶级派别,故C错误维新变法最大功绩是促进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备备选选题题]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解析】C项的观点是反对洋务运动,反对机器生产,而维新派是主张发展机器生产的。
2010年8月,位于广州越秀区海印石附近的林则徐纪念园正式落成开放,除雕像、浮雕外,还配备了四轮枢机磨盘炮车等三门大炮公园内还设置了林则徐开眼望世界的浮雕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一个伟大作品,史料记载“可三百六十度旋转,炮口能高能低”,“虽重至万斤,以一人之力即可推拉轻捷”的大炮和炮车,被称为“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是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参考外国资料,首创的全国最大、最重的四千公斤大炮和全国最先进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曾在鸦片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知识链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主要表现是: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夷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运运用用提提升升】】新编历史剧《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剧本中有下面四个场景,其中违背史实的是( )A.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主持禁烟 B.林则徐亲自编写出了《各国律例》C.林则徐派人翻译澳门的外国报刊掌握敌情D.林则徐把《四洲志》送给好友魏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能力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故B符合题意 [ [备备选选题题] ]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却是“一派胡言”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的建议不切合中国当时国情,因此遭到皇帝反感B.反映了当时清朝君臣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闭目塞听的现状C.道光皇帝的态度反映了当时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D.反映了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林则徐的建议在当时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遭到拒绝说明当时统治者的腐败 1.(2012·四川卷)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解析】题干反映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带“杀戮”的严重后果,致使各国纷纷“行立宪之政”,说明康有为主张改革,因此,B项正确,A项无从反映;C项与题干不符;D项题干能反映,但与题意不符答案选B 2.(2012·上海卷)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选C3.(2012·海南卷)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符合康有为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的理论特点,因此B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4.(2011·北京卷)“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解析】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5.(2011·上海卷)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而不是单纯看竞争来实现的,但《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仍可挽救,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该书未能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排除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不是革命派,排除该书出于1897年,比林则徐、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要迟很多,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排除6.(2011·上海卷)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从关键句“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说明作者认为谨慎是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是导致改革拖后十三年并失去最佳时机的关键,否则“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所以作者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总之,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最佳时机应该在1885年中法战争胜利后就进行,而不应该放到1898年中国在经历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时再改革,这时候中国国力进一步削弱,不是改革的最佳时期,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A、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排除;D项理解错误,作者批判康有为谨慎的性格,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