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存在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话语、现代性人文话语的熔铸(提纲).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960690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2.2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论文集存在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话语、现代性人文话语的熔铸( 提纲)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存在主义作为西方现代文化的一种话语形态,与其它文化思潮一道随着“西学东渐“逐渐步入2 0 世纪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发展轨道它在刻意强化一个文学的“全球化“ 已来临的同时也契合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焦虑“ 与期待当存在主义从西方语境中被抽取出来放置于中国现代性语境后,它不再是由西往东的移植而是对2 0 世纪中国已有的哲学话语资源的整合、重构基础上的“新生’’二、存在主义之所以能在能被本土化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原点——“天人合一”观与存在主义具有明显的精神契合性从哲学本体论观之,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与存在主义具有一种异中趋同的相容性天人合一“ 在本体论层面上直接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于宇宙普遍性规律的认同,因此,“天人合_ .“ 不仅是认识论或思维方式问题更是本体论或存在论问题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本体论哲学主要就是对“天人合一”这种人之根本存在方式的诠释,“天人合一“ 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寄寓或道德情感的实体化境界,故而“天人合一“ 不啻为一种存在论的本体论。

      它在人对世界的总体态度和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上却可以与存在主义互参和对证因而与存在主义具有异中趋同的相容性以哲学认识论言之便会发现,两者之间同样具有求同存异的对话关系有学者将这种对话关系概括为“前主体性’’或“前主客关系“ 和“后主体性“ 或“后主客关系”,( 见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书) ,实际上不如用“主体间性“ 来表述更为真确要言之,“天人合一”与存在主义在都体现出“主体间性’’思维特征的同时,又呈示着古典式主体间性和现代式主体间性的话语差异在对当前事物的认识把握上,“天人合一“ 观探察人“怎么样“ ( h o w ) 与世界万物融合为一,其探察方式是以内在的心灵和生活去体验、去直觉事物,重心在于主体的情感生活以及对世界人生真谛的彻悟,而不在于考察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普遍规律在这种探察中由于个体没有独立,主体性没有确立,也就不可能深入到生存层次探求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因此1 9 6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论文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主体间性也必然是不充分的存在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它认为只有从人的个体性生存状况出发才能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理论与实践内在同一的可能性问题。

      这就由认识论哲学转入存在论哲学从而建立了本体论的主体间性萨特并由此设定了“自在的存在“ 与“自为的存在”以及个性化主体“选择的自由“ 和“自由的选择“ 与没有深入到生存层次探求个体性存在意义的“天人合一”观的主体间性相比,存在主义的主体间性的现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直接汲取存在主义前期思想家的精神资源后将其与“天人合一“融合且熔铸为“境界说’’,从而为2 0 世纪中国文化与存在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启示和思路与前人不同或有幸的是,王国维的时代能直接感受和汲取尼采、叔本华这些存在主义前期思想家的精神资源,而他又能及时地把握住历史契机借此进行了与众不同的思考以“天人合一“ 为核心内涵的中国文化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失误:以对人与自然维度以及人与社会维度的考量来遮蔽乃至僭代对人与灵魂乃至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追询,并据此提出、把握所有的哲学问题王国维之所以像叔本华那样将生命——欲望——痛苦视为“人生之问题“ 的核心,正是忧虑于个体生命存在本身的被遮蔽由此王国维的文化思考延伸到“生命一欲望一苦痛一解脱或慰藉”的美学境地在此,所谓审美活动就只能是个体生存的对应之物:个体生命活动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够得到显现、敞开,审美活动只有作为个体生命活动的对应才有意义。

      而“境界说“ 是他“疲于哲学”转而“移于文学“ 的思想变换支点境界说“ 并非只囿限于艺术美学视域,它更关涉到对生命的体认、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人间词话》第九则中王国维将“境界“ 上升为言说中国艺术之“本“ 的核心范畴,所谓的“本“ 意指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精神,易言之,境界理论的诞生源于中国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思在表现审美与人生同一的角度上,在解构主、客对立的基础上又重建主体意识( 现代主体间性意识) 的思维方式上,存在主义与王国维“境界说“ 的追求是互相映证的王国维有关存在主义的言说与西方存在主义思想并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但是,作为一个承前( 古典) 启后( 近、现代) 的文化巨匠,王国维执著于本土化语境中的求索无疑开启了2 0 世纪中国文化、文学追询存在主义的思路三、存在主义之所以能在2 0 世纪中国的文化进程中被本土化有其现实可能性存在主义的东渐并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是与启蒙主义话语的建构融汇在一起的质言之,2 0 世纪中国存在主义的生成、演化只有在启蒙主义语境中才有其现实可能性从五四起中国文学事实上已被纳入“现代性“ 进程中问题更在于,从五四到今天有关现代性的全部思想建设都是和启蒙的背景紧密相连。

      西方现代启蒙以人本主义为核心概念进而确立起个体性自由的价值理性原则所以启蒙与现代性实质上具有一致的价值目标:“现代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论文集性的基本精神特征,是个性解放和主体自由在中国现代性语境中,“启蒙’’主题总是与人文主义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已有学者透过纷繁复杂的2 0 世纪中国文化历程,建立起了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准则的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的系统理论体系 见张光芒的《启蒙论》) 对此,笔者是认同的启蒙主义的人道主义话语诉求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形态:其一是以“阶级论’’和“异化“为阐发点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其二是以五四新文化为主包括从文艺复兴到1 9 世纪欧洲的现代人性主义启蒙话语,其三是从1 9 世纪后期开始的在批判现代工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生存论/生命哲学为内核的人本( 人道) 主义话语存在主义显然属于第三种所有这些意味着,在2 0 世纪中国“启蒙’’与“现代性”具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文化启蒙主题更多的是以人道主义话语来转载和体现的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 ,即存在主义蕴含着启蒙主义的基本价值维度——人文主义诉求,因此从人文主义之维介入启蒙主义之域是理解存在主义本土化的要径。

      正是在“人道主义’’的话语指涉下2 0 世纪本土化的存在主义获得了“诗意栖居“ 的可能性和合法性的身份综上所述,五四文化启蒙叙事之后,作为“他者”的存在主义的出场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存在主义随着“西学东渐”逐渐步入2 0 世纪中国新文化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它又在与启蒙人文话语的内在呼应中逐渐融汇进2 0 世纪中国文化的深层建设之中质言之,对存在主义选择无疑已成为2 0 世纪中国文化思潮新的生成点1 9 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