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法治文化 创建法治城市.doc
5页弘扬法治文化 创立法治都市[日期:-04-27]来源:大连党建网 作者:罗德宝 李学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都市的内核创立法治都市,无论是法制的健全,还是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制度的完善,都需要先进的法治文化作支撑因此,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时代特性、地方特色、大连特点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 从历史溯源和现实角度看,法治文化是蕴涵法治品格、法治风貌的方向和灵魂,它既涉及法治理念、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也涉及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其独特的体系和内涵,存在于多种有形的、可以触摸到的和多种无形的、只能感觉到的物质和非物质之中 法律至上坚持法律至上、哺育法律信奉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也是法治的昌明之处法治不仅规定人民服从法律,还意味着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据换句话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因此,法治需要人的理性,也需要人对法的真诚信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以及在法律上实现真正的平等,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抱负追求。
这里说的平等重要体目前公民的法律地位上,也就是说任何人不管其民族、性别、阶级、财产、地位、政治信奉或宗教信奉如何,在法律面前都拥有平等的身份和机会,都必须服从法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思想和特权人物 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就是人的基本权利人权来源于人的理性、尊严和价值人权问题不再只是政治问题,而成为一种法律问题人权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和动力,需要社会道德的支持和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完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和其她社会制度可以这样说,正是人权体现了法治精神,正是人权保障奠定了法律的合理性基本 法律的理性化法律的理性基本对于法治建设至关重要法治都市的基本精神是理性精神,基于理性的法治是民主价值的保障,而理性的民主制度则是法律价值的体现因此,创立法治都市,离不开法律的理性基本,必须有健全完善的法治作保障 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坚持在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善于运用法治引导、规范、保障和增进经济社会建设,保证法治建设由人民共建,法治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法治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增进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作为法治建设的灵魂工程,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
建设法治文化必须体现统筹兼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坚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法治文化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的和保障法治建设谋求的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本和内容法治文化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上,既能提供制度蓝图,又能为人们行为提供观念引导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和矛盾冲突的社会,而法治作为一种社会调控的重要方式,提供了合理公正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有效措施 坚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华中弘扬法治文化法治的主线精神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民主制度,法治的主线力量来源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种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的法治文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规定和重要内容法治文化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文化,公民意识、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强化是人格、自由、尊严、利益得以保障和法治文化得以弘扬的规定,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坚持在多种形态的文化建设中弘扬法治文化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与都市文化建设相融合,哺育都市精神,打造都市品质,提高都市软实力;与机关文化建设相融合,构建法治、民本、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与公司文化建设相融合,构筑依法诚信经营管理的公司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发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文化环境。
总之,通过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 哺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贯穿于法治都市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把创立法治都市的过程作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理念的过程,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引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对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规定,确立以宪法和法律治理都市是最具权威价值取向的理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法治实践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既要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法治实践,发挥好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强制规范作用,又要加强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发挥好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功能进一步开展以“一学三讲”为重要内容的法制宣教,大力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夯实开展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知荣辱、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全面开展地方和行业依法治理活动,建立和规范基层经济发展、利益协调、矛盾解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机制 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
在注重法律知识传授的同步,更加注重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哺育,把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法治精神融入人们的头脑之中,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奉、形成法治风尚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有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调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法制宣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动员和依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揽、人大和政协监督、政府实行、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普法志愿者和新闻媒体承当起更多的公益性法制宣教的社会责任,努力形成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法制宣教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大连市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