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doc
5页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 宋平方(圣泉中学)摘要: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八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0引言: 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八年级的学生,与近年来八年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另外,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
如果学校及家庭抓紧八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希望别人信任尊重他们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因事关学生的发展,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和研究关键词:青春期 逆反心理 身体发育 心理健康1.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1.1过渡性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1.2 动荡性 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小学生和九年级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他们自己认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1.3 闭锁性 八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有时,细心观察会发现,学生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别人、特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否则他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诉1.4 社会性 八年级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重要时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八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
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受其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退化、妥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2.八年级学生的问题现象:2.1早恋据有关资料分析,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八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某家长在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2.2上网初中阶段,八年级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2.3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八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八年级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
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孝的失利难以避免2.4逆反心理严重老师们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3.问题原因分析3.1生理因素八年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3.2学习压力八年级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八年级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八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3.3心理因素八年级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八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4.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原因,对于八年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
人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4.1缓解与小孩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4.1.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4.1.2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渡纵容,二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4.1.3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4.2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压情趣社会应该在某些方面加强舆论引导,如: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中学生该如何选择?显然,一味的强调课堂知识的重要性不是明智之举,主张课堂知识主动积极的向课外延伸,学生通过走出校园,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3加强家校联系,多与班主任、学生沟通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整合家校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或多或少的老师的关注会有所侧重,因而也容易产生一些忽视那么如何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家长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当今,人们在忙碌的同时又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是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于是乎,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种种怪异的现象,要么放任自流,不管;要么,心急如焚,却又管不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实行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4.4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进行孩子的“做人”教育 父母要把孩子“做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父母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做人的教育,特别是做一个现代人、健康人的教育要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绝不能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做人”的教育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课题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都会或大或小的影响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榜样据有关问卷调查得出:父母在做人方面给他们的影响最大,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深刻影响了他们,使他们终生受益相反,如果父母由于自己的工作繁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引导致使孩子走入误区,那最终会让这些父母们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