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内关于核裁军新条约的争论.docx
9页美国国内关于核裁军新条约的争论 口罗辉 秦之瑾美国参议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于2010年12月22日以71票赞成、26票反对,通过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核裁军新条约美俄两国于1991年签署的核裁军条约已经于2009年12月到期经过多轮谈判,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终于在2010年4月8日于布拉格签署了核裁军新条约新条约规定,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不超过1550枚,所部署的陆基、海基、空基运载工具数量不超过700件.部署的和未部署的运载工具总数不超过800件即便如此.美俄两国的核弹头总数仍将占全世界的90%以上新条约签署后,需要经过美俄国会的批准方能生效事实上.在美国国会的辩论过程中,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核设施现代化和战术核武器削减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一些共和党人士还曾试图就此修改核裁军新条约为了避免由于修改核裁军新条约而导致与俄罗斯进行重新谈判,从而有可能使经过艰难谈判达成的核裁军新条约无果而终,美国国会在通过核裁军新条约时没有对原文加以修改,而是通过了三项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单方面附加条款.在附加条款中再次要求政府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作出承诺对核武库实施现代化改造并就限制战术核武器与俄展开谈判。
另外.在国会的审批过程中.核裁军新条约的核查机制、俄陆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限制和新条约签署的必要性等内容都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美国国内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就各自立场发出的声音.也是出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通过对这些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的考虑以及美国要达到的长远战略目的一、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新条约中主要有两处提到了反导问题:一处是在序言部分指出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御性战略武器两者具有内在联系:二是在条约正文中指出,不得将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相互转化1.序言中提及的导弹防御系统内容新条约在序言中提到“双方承认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御性战略武器的相互关联性,并且随着战略核武器的削减,这种关联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现有防御性战略武器不会危及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首先,“双方承认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御性战略武器之间的关联”反对者认为条约内容中不应该提及导弹防御系统,这样就有可能对未来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构成限制:而支持者则认为,条约没有就如何确定双方之间的关联用具体的条款加以约束,因此,不会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构成实质性约束其次,“随着战略核武器的削减,这种关联变得越来越重要”。
反对者认为,这种说法进一步强调了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直接的相互作用,为此必然影响美国在全球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支持者则认为.随着美俄部署的战略进攻性武器弹头数量低于1550枚的水平,作为可以抵消进攻性战略武器的防御性战略武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承认这种关联主要是为了避免激怒俄罗斯,从而引发俄不顾条约的限制而大规模部署进攻性战略武器,导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失去其对战略导弹的抵消作用,这是美国采取的保持战略稳定的一种策略这样美国可以继续同俄商讨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而在导弹防御领域则通过合作的方式打消俄的疑虑,削弱俄直接的对抗情绪,为美国持续稳步推进在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消除障碍再次,“现有防御性战略武器不会危及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反对者担心这种说法有可能给将来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分阶段导弹防御计划实施增添阻力:而支持者却有另一种解读,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给欧洲的导弹防御计划构成实质性威胁,客观上却给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确立了合法的地位因为美苏于1972年签订的《反导条约》 ( ABM)中指出.双方都不得形成保卫全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但是,目前美国已经在阿拉斯加的格里利堡和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两个基地部署了可以保卫美国全国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
条约中这部分内容是自《反导条约》签订以来,俄第一次正式以条约的形式承认美国的全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合法性因此,可以说美国部署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已经逐步得到俄罗斯的认可.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2.条约的正文内容条约正文第5条第3款指出.“各方将不改装、不使用洲际弹道导弹(ICBM)和潜射弹道导弹(SLBM)发射器以放置导弹防御拦截弹各方将不改装、不使用导弹防御拦截弹的发射器以放置ICBM和SLBM该条款不适用于那些在本条约签署之前为放置导弹防御拦截弹而已经改装的ICBM发射器”反对者认为这项内容限制了美国在美俄关系缓和时期以导弹防御的名义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发射导弹防御拦截弹.而在两国关系紧张时期又可以迅速将发射导弹防御拦截弹的发射井加以改装来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支持者认为,实际上.美国根本不需要将战略导弹发射井改成导弹防御发射井如果美国有需要可以直接建设导弹防御系统发射井,这样还更经济目前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中就包括在阿拉斯加建设第二个导弹发射基地(总计14个发射井)的计划另外,美国已经将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的5个“民兵”导弹发射井改成部署和试验地基中段拦截弹的发射井.这样虽然不能再随意地将进攻性和防御性导弹发射井相互转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将进攻性战略武器和防御性战略武器区别对待.避免了俄坚持的将两种武器捆绑看待。
实际上.美国在危急时刻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快速部署大量的弹道导弹例如,美国拥有庞大的未部署核武库,这些导弹在短时间内都可以在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上迅速部署另外,如果同意两者之间相互转换.俄罗斯则坚持要求美国提供导弹防御系统数据以确保这些发射井部署的不是战略进攻性武器,那将会严重泄露美国正在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数据,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触碰的底线一、核武器和设施的现代化计划反对者认为削减战略核武器将会给未来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同时保守人士提出,为了保证战略核武器削减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有效途径不是进行核武器现代化.而是研发一种更能用于实战的低当量核弹头为了表明在核裁军以后美国的国家安全仍能得到可靠保证.美国政府不会忽视核武器的发展,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一个从2011财年到2020财年的10年共800亿美元的核设施现代化计划,并声称通过实施这一计划.美国核武器在数量削减以后仍能保持其先进性和有效性另外,奥巴马政府还提出未来10年将投资1000亿美元进行核武器投送系统改造以维持现有系统的能力.并将对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现代化升级.通过上述改进计划.根本没有必要再研发新型核弹头三、战术核武器削减反对者认为应在核裁军新条约的序言中加入类似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容,另外新条约也应该有提及削减战术核武器的相应条款。
他们指出,俄罗斯部署的战术核武器数量具有绝对优势.达到2050枚,而美国仅拥有500枚(这些战术核武器包括核水雷、核炮弹以及一些短程核武器)这类核武器他们坚称相对于战略核武器来讲,这类导弹存在更大的扩散风险支持者认为.虽然俄在战术核武器上占有优势.但不会破坏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只有首先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才能进一步推进同俄的削减战术核武器对话进程另外,如果美国贸然实施新型核弹头研制计划.必然会刺激其他国家在新型核弹头开发领域的投入,这样美国通过核裁军新条约所取得的在核裁军领域的政治优势和主导地位都将消失殆尽美国力图通过导弹防御系统和常规武器的发展来保持美国军事优势的企图将会落空核裁军新条约中虽然没有加入削减战术核武器的内容,但是美国政府迫于国会的压力同意在2011年着手同俄就削减战术核武器展开谈判,希望同俄达成一项可核查的削减战术核武器协定.四、俄机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限制反对人士认为.由于新条约放弃了支持美国在俄罗斯的沃特金斯克驻厂监视机动陆基洲际导弹的生产.也没有限制这类导弹的生产和部署.如果一旦发生战争,这种导弹由于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机动性会使俄的二次打击能力大为增强,’使美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支持者则认为.依据对当前国际环境的判断.世界上爆发大规模核战争的可能性不大,美俄双方的关系正趋于缓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掌握俄机动陆基导弹的总数以及每枚导弹携带的弹头,因此公开和透明比限制这种型号的导弹数量更为重要另外,关于导弹的部署地点可以通过卫星等其他方式进行跟踪五、核裁军新条约的必要性批评者认为.核裁军新条约根本没有签署的必要因为俄罗斯的战略进攻性武器已经趋于老化,即使没有核裁军双边条约,俄的战略进攻性武器也会自然削减这样一来,美国还可以保持核武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支持者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美国不应再用冷战思维来看待美俄的战略核武器,冷战时期“相互确保摧毁”的思维方式也早应该抛弃,削减美俄共同拥有的战略核武器、保持和发展美国占据优势的导弹防御系统和常规武器对美国来说更为安全和可靠.也更容易从整个国家战略层面实现美国的军事优势另外,通过核裁军新条约的签署,宣告了美俄敌对状态的结束,标志着美俄关系的重启.这样可以在处理伊核、朝核、阿富汗等问题上争取俄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从而发挥美国在这些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可以使美国占据在核裁军、防扩散等领域道义上的制高点.使这一领域的问题解决能朝着有利于美国关注的方向发展。
六、核查方式的有效性反对人士指出目前的核查方式缺乏有效性,难以避免俄的欺骗行为支持人士指出,目前每年18次的核查足够了因为刚刚到期的核裁军条约需要核查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四国在内的70处核设施,而目前仅有俄的35处核设施部署了核武器在旧的核裁军条约下,美国已经进行了15年的核查,知道哪些核武器的基地加固了,哪些核导弹拆除了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保证,俄不会在核裁军新条约的框架下进行重大军事欺骗他指出.如果俄试图超过条约的数量限制.俄将不会获得任何军事优势,美国将会在其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优势的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上增加部署额外的随时可以发射的核弹头,使俄处于被毁灭的巨大压力之下另外,新条约更加有效和经济.并且由于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到期,美国已经失去了对战略核武器的现场监视和核查,这将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新条约最重要的成果是同俄确立了现场核查方式通过这些核查方式,美国可以确切地了解俄的导弹发展现状和部署数量.从而有利于避免美国在核武器上盲目投资,也有利于选择发展更符合实际的战略武器结语虽然美国国内针对核裁军新条约具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是参议院多数人还是对该条约投了赞成票,使其能够顺利通过。
通过对这些分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一改布什政府对核裁军的不合作态度,积极推动新条约的签署.并不是为了达到所谓的无核世界构想.而是根据目前的国际环境,综合考虑美国的未来发展重点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为了增强美国在防扩散领域的领导力.争取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主导权,从长远角度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推动核裁军新条约的根本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建立攻防兼备的核战略美国一方面推动与俄签署核裁军新条约,另一方面却从来也没有停止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和部署.试图建立攻防兼备的导弹系统,以赢得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这样,即使唯一可以与美国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上抗衡的俄罗斯也不敢贸然发动核战争,其他国家更不敢轻举妄动由此可知.冷战时期美俄所秉持的“相互确保摧毁”核战略早已被美国所抛弃,谋求美国的绝对安全才是其根本目的这样,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将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撼动2.实现一个国家的“无核武器世界”奥巴马政府一方面高调宣称无核世界的战略构想,积极推进核裁军新条约的签署,一方面却投巨资对本国的核武器进行现代化升级.说明美国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核武器都能够销毁那时核大棒将成为保证其霸主地位的所向披靡的利器。
3.开展符合美国利益的合作冷战已经结束,美苏争霸的局面也已经随着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当年的苏联已经四分五裂.单凭俄罗斯一个国家无论是从经济、军事还是政治上都难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