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等式性质》示范教学方案.doc
4页教学设计《等式性质》示范教学方案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_=a”的形式. 三、相关资 演示动画《探究等式的性质》,操作动画《等式性质的应用》).四、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聆听,关注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 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1.等式的概念 问题: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那么什么叫做等式呢?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然后学生举例.教师关注学生所举的例子是否符合要求. 小结: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通常可以用 a=b 表示一般的等式. 像 m+n=n+m,_+2_=3_,3 _____3+1=5 _____2,3_+1=5y 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 2.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如图的方法演示实验. 师生活动: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用实验演示,能比较直观地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3.集体归纳:问题 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师生活动: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 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 11,就有“8-11=8-11”.教师强调: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归纳: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问题 2: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表示.等式的性质 1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总结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等式的性质 1,教师强调字母 a,b,c 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归纳:如果 a=b,那么 a±c=b±c. 设计意图:两种形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式的性质 1 1 . 4.演示归纳:观察下列实验,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师生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在学生观察实验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 2. 归纳:等式的性质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b,那么 ac=bc;如果 a=b(c≠0),那么a bc c= . 设计意图 :先观察后实验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读数学书的能力 . 5.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由三名学生回答,教师聆听,关注学生所举例是否正确. 小结:例如用 5 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 2 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 7 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 元钱就可以买 3 支钢笔.相当于:“5 元=买 1 支钢笔的钱;2 元=买 1 本笔记本的钱.5 元+2 元=买 1 支钢笔的钱+买 1 本笔记本的钱.15 元=3 _____买 1支钢笔的钱.” 设计意图:举例的目的在于展 示初步的应用 . (三)例题分析^p 例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_+7=26;(2)-5_=20;(3)15 43_ - - = .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p 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这三个问题,在分析^p 过程中教师注意化归思想的渗透,应当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使方程向“_=a”的形式进行化归,沿着这个思路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化归思想,能自觉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解:(1)两边同时减 7,得:_+7-7=26-7, 于是 _=19. (2)两边除以-5,得:5 205 5_ -=- -. 于是 _=-4. (3)两边加 5,得:15 5 4 53_ - - + = + . 化简,得:193_ - = . 两边乘-3,得:_=-27. 问题:解出未知数的值后,怎样检验这个值是否原方程的解呢?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验证第(3)问,由全班学生回答,教师板演. 小结:将 _=-27 代入方程15 43_ - - = 的左边,得:( )127 5 9 5 43- _____ - - = - = .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 _=-27 是方程15 43_ - - = 的解. 设计意图 :体验等式的性质,初步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加深对等式两个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练习巩固 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_ - 5=6; (2)0.3_=45; (3)5_+4=0; (4)12 34_ - = . 解:(1)两边加 5,得:_-5+5=6+5. 于是 _=11. 检验:当 _=11 时,左边=11-5=6=右边, 所以 _=11 是原方程的解. (2)两边除以 0.3,得:0.3 450.3 0.3_ =. 于是 _=150. 检验:当 _=150 时,左边=0.3 _____150=45=右边, 所以 _=150 是原方程的解. (3)两边减 4,得:5 4 4 0 4 _+ - =- . 化简,得:5 4 _=- . 两边除以 5,得:45_=- . 检验:当45_=- 时,左边=0=右边, 所以45_=- 是原方程的解. (4)两边减 2,得:12 2 3 24_ - - =- . 化简,得:114_ - = . 两边乘以-4,得:_=-4. 检验:当 _=-4 时,左边= ( )12 4 34- _____ - = =右边, 所以 _=-4 是原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等式性质 1 1 ,2 2 ,为进一步学习解决更复杂的方程作准备. 六、 课堂小结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b,那么 a±c=b±c. 2.等式的性质 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b,那么 ac=bc;如果 a=b(c≠0),那么a bc c=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七、板书设计 3.1.2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b,那么 a±c=b±c. 2.等式的性质 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b,那么 ac=bc;如果 a=b(c≠0),那么a bc c= .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