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宁夏医学院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的.doc
11页附件2宁夏医学院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方案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和组织教学过程的 具体依据为了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我校 由教学型医学院校逐步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战略转向的需 要;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执行 与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 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狠抓教学质量;根据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 高[1998]2号文件)、《制订高等医药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 基本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教高二司字[881 036号),进一步贯 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 高[2005] 1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1 9号)、等文 件精神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见附件10)、“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教学基本要求(试用)”(见附件11),特制订《宁夏医学院关于 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1•培养方案要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经济、社会、科技、文 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 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2. 培养方案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3•培养方案要体现近几年高等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 改革成果,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设置4•培养方案要体现加强素质教育、增强适应性、拓宽专业教育的 思想;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 质综合提高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 调发展与综合提高5. 培养方案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是人生教 育全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不是终极阶段因此,应以终生教育和 素质教育为基础,确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观念,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 学观”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观”转变二、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1.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2.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按照传 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要使 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就必须淡化、拓宽专 业意识,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改变过分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来安排培养方案的老做法,认 真做好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工作,增加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贯穿于全程教学从人才培 养模式,实现由“知识型”到“知识+能力+素质型”的转变3. 坚持整体优化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1) 高职和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按照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科 学地设计高职和本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 课程设置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模式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整合课程设置,并依据课程内 容的逻辑关系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特别 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或随便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 要的重复同类专业和相邻学科间要统筹协调设置共同基础课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 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4)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 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与课 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4. 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统一规 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按照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规格,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坚持因材施教,充分认 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前提条件 下,突出自己的特色5. 坚持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改革联动的原 则在修订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搞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 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也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 改革,还要研究教学管理的改革,使修订培养方案成为全面推动教学 改革不断深化的动力6.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 广泛开展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调查,突出强调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应 用性7. 坚持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相结合的原则在修订培养方案 时,应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 观念转变的讨论,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在讨论、 研究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解决好新时代究竟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 才?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等带有本质性质的问题。
三、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本次培养方案修订 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涛副组长:刘平和张建中成员:刘志宏王燕蓉李昭宇宋琦如牛阳 窦红莉黄少云张琳冯峰黄永 清文润玲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完成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工 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刘志宏副主任:郝银菊 熊建团成员:哈学军李强姜怡邓韩生银吴玉章 徐涛四、工作职责培养方案的修订是在校长、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各专 业培养方案在院系学科专家充分讨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经 院长办公会议研究、批准,统一编印成合订本后下发执行1. 教务处(1) 研究提出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定;(2) 设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专业方向和 修业年限;(3) 规定课程结构和主要教学环节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总体框架 和优化课程设置基本要求;(4) 编撰培养方案格式、要求及必要的说明;(5) 研究、讨论、确定培养方案修订方案,下发至各学院(系、 部)执行;(6) 收集汇总各学院(系、部)修订的培养方案,并进一步组织有 关专家研究、讨论;(7) 组织召开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审议培养方案,并 上报院长办公会;(8) 编印并下发培养方案。
2. 各学院(系、部):(1) 职责:组织各学科专家研究、讨论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具体 课程及各门课程的具体理论学时、实验(见习、讲习、讨论)学时2) 分工:原则上负责各自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具体如下:%1 临床医学(包括医学心理学方向、妇幼卫生方向)、医学影像 学、麻醉学等专业由临床学院负责修订;%1 中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回医回药方向)、针灸推 拿学专业由中医学院负责修订;%1 预防医学专业(包括卫生检验检疫方向、营养与食品监督方 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包括医疗保险方向、卫生信息技术与管理方 向)由公共卫生学院负责修订;%1 护理学专业(包括涉外护理方向)由护理学院负责修订;%1 药学、医学检验及中药学专业由药检系负责修订;%1 口腔医学专业由口腔系负责修订;(3) 要求: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进度安排,各学院(系、部) 务必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修订培养方案的各项工作1 各学院(系、部)认真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工作,使全体教师 真正认识到修订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中尤其要注意发挥各 学科的作用1 各学院(系、部)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材 料,在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各类课程安排的初步意见, 并对所修订的培养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在课程体系、课程名 称和学时学分安排上达成共识。
1 各学院(系、部)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协调各学院(系、 部)间的工作,既要尊重其它各学院(系、部)的意见,又要根据有 关精神和原则妥善处理各方面矛盾,使之统一到专业培养目标上来1 各学院(系.部)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应由院系领导在定稿的培养方案上签名,并附上关于培养方案制订的相关讨论记录1.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涉及的专业.学制1.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含医学心理学方向、妇幼卫生方向)2.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含卫生检验检疫方向、营养与食品监督 方向3. 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含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回医回药方向)4. 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5.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6. 五年制麻醉学专业7. 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含涉外护理方向)8. 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含医疗保险方向、卫生信息技术与 管理方向)9. 四年制药学专业10. 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11. 四年制中药学专业12. 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六、基本要求1. 课程体系与结构按照学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要求,贯彻“前期趋同,后期分化” 原则,在课程体系上,构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板块必修课板块设 置思想政治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模块; 选修课板块设置限定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 “任选课”)两个模块。
各专业具体课程设置模块参见附件61) 思想政治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 础”)四门课程坚持“精讲、管用”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和现代化的教 学手段,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2) 公共课包括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物理学、军事训练等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英语“听、 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增加听力口语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强 化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体育课要贯彻《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 实施办法》的精神,继续坚持“健康教育”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参与 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计算机应用基础应注重培养学生敢用、会用 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通过军事训 练掌握军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军事作风,树立军事观念,结 合医学特点掌握战地救护等技能,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训 练合格标准。
3) 医学基础课在学时安排上应遵循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按二级学科门类或专业设置,同一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开 设的相同学科基础课应统一组织教学,统一考核4)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指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必修课程5) 选修课分限选课和任选课两个模块,限选课主要包括医学 心理学、文献检索、英语、医学伦理学、形势与政策以及各专业根据 专业要求及特点开设的法医学、急救医学.循证医学、全科医学概论、 社区医学、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各专业应引入循证医学思想,设置循证医学为限定性选修课程; 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教育,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医学等课程, 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等的培养融入 教学之中;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加快医学生角色转变,增加感性情结, 激发学习热情,开设临床医学导论2. 引入研究理念,精简课堂教学学时将研究理念和方法引入教学,明确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压缩课堂教学总学时,加强课外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 意识;要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