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单元乘法11教案.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876****10
  • 文档编号:203698256
  • 上传时间:2021-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 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时安排:12课时第 一 课 时学习内容:教材P28—P29 购物学习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3002= 205= 233= 4200=233= 415= 242= 124=二、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1)理解图意: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②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③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a、12+12+12+12=48b、10+10+10+10+2+2+2+2=48c、 1 2 d、124=48 e、104=401 2 1 2 24=8 1 2 4 40+8=48+ 1 2 4 8 4 8……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 2 4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3、看书自学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三、巩固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2、第2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4、第4题.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

      再反馈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①1323 = 396(元) ②1323-132 ③132(3-1)396-132=264(元) =396-132 =1322=264(元) =264(元)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第 二 课 时学习内容:教材P30—P31 去游乐场学习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二、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164(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3)竖式计算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 6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4 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6 4 在积的个位上写4.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④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3、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2.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3、第3题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1)182+18 (2)18(2+1)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1)153+458 (2)400-458 153=45(元)=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因为405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

      因为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四、全课总结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第 三 课 时学习内容:教材P32-P33 乘火车学习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二 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乘火车”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全班交流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①705=350 ② 7 2 25=10 1 5 350+10=360 3 6 0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3)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3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第4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 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